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11-1 21:40

“AI抢不走你的工作,但会用AI的人会”:2025年职场生存法则

作者:微信文章
AI 抢不走你的工作,但会用 AI 的人会”

——2025 年职场生存法则

“我干了一辈子出纳,结果输给一个 prompt。”

这是 36 岁的刘菁在朋友圈写下的一句话。她服务的昆山电子厂今年上线了一套“AI 财务中台”,原本需要三人花两天做的对账,现在一个会用提示词(prompt)的实习生 30 分钟就能完成。刘菁被调岗,薪资缩水 30%。这不是科幻,而是 2025 年最普遍的裁员姿势:AI 不拿工牌,却直接把人“优化”。

一、2025 职场真相:AI 不是 不是对手,是“筛子”

高盛 2024 年底的报告指出:全球 3 亿份工作将被 AI 重塑,而非消灭。区别在于“重塑”留下的是会用工具的人。把 AI 想象成一台巨型筛子——它先把重复性任务筛掉,再把不会用工具的人筛掉。最终留在盘子里的,是“懂业务 + 会提问 + 能调教 AI”的复合体。换句话说,AI 抢不走职位,却能把“低 AI 素养”的个体整个筛出去。

二、三种人,三条曲线

1. 固守派:拒绝 AI,线性下降

   典型画像:十年经验=一年经验重复十次。AI 把“重复”免费后,他们的时薪被拉到和云端算力一个水平——按分钟计费,随时可拔电源。



2. 替代派:盲目依赖 AI,高开低走

   他们拿 ChatGPT 写方案、Midjourney 做海报,效率暴涨 300%,却忘了检查。一次“AI 幻觉”引用假数据,客户索赔 50 万,公司立即叫停“纯 AI 流程”。替代派的问题是把 AI 当答案,而不是当草稿。

3. 增强派:把 AI 做成“外挂大脑”,指数上升

   他们每天节省下来的 4 小时,1 小时用来训练 AI 更懂垂直场景,3 小时去做高阶决策、客户关系、创意构思。AI 产出的 60 分素材,在他们手里被改到 90 分,客户反而更愿意买单——因为“速度 + 深度”双重溢价。

三、2025 增强派“4×4 生存矩阵”

1. 4 个核心能力
- 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把需求拆成“角色 + 上下文 + 输出格式”,让 AI 一次到位。
- 数据判读(Data Discernment)——快速识别 AI 幻觉,交叉验证信源。
- 流程再造(Workflow Redesign)——把 AI 嵌入 SOP,每道工序节省 30% 以上时间。
- 伦理合规(AI Governance)——熟悉《欧盟 AI 法案》《中国深度合成规定》,知道哪些输出不能商用。



2. 4 步落地路径
Step1 盘点任务:把周报拆成“数据收集—图表生成—洞察撰写—美化排版”,标灰可自动环节。

Step2 选用模型:数据用 Python+SQL 直连数据库,图表用 Copilot in Excel,洞察用 GPT-4-turbo,美化用 Canva AI。

Step3 训练小模型:把公司 3 年历史报告喂给开源 LLaMA,微调出“行业专属写作风格”,防止输出撞车。

Step4 迭代指标:每周记录“AI 贡献时长”“人工修改率”“客户满意度”,连续 4 周提升 15% 即锁定流程。

四、从工具到资产:把 AI 能力封装成“个人 IP”

增强派不仅用 AI 省时间,还把省下的时间“再投资”成可复用资产:
- 做一门《如何用 AI 七天生成行业白皮书》的线上课,售价 299 元,卖了 2000 份;
- 用 AI 生成 50 份市场趋势图谱,挂在知识星球,年费 699 元,续费率 78%;
- 在 GitHub 开源自己写的“Auto-Slide”脚本,Star 破千,被猎头定向挖去做 AI 产品经理,薪资翻倍。

AI 让他们从“卖时间”转向“卖模版”,一次开发、持续复利。

五、管理者的新 KPI:AI 渗透率

当个人进化成“超级个体”,组织也必须重构。2025 年,头部公司把“AI 渗透率”写进季报:
- 财务渗透率=AI 完成凭证数 / 总凭证数
- 研发渗透率=AI 生成代码量 / 总代码量
- 销售渗透率=AI 线索转化率 / 总线索率

渗透率低于 40% 的部门,预算自动缩减 10%。管理逻辑从“人头”转向“人效”,再转向“机效”。不会用 AI 的经理,连做 PPT 汇报都被 AI 同事比下去,下课只是时间问题。



六、给你的 2025 行动清单(今晚就能启动)

1. 注册一个付费版大模型账号(GPT-4 / Claude 3),把明天要写的周报先让 AI 写,再人工改,记录节省时长。
2. 在 Notion 建立“AI 错误档案”,每发现一次幻觉,截屏+归类,训练自己的“火眼金睛”。
3. 每周抽 1 小时研究一个新插件(如 NotebookLM、Gamma.app),并在团队做一次 5 分钟闪电分享,建立“内部布道者”标签。
4. 把常用 prompt 整理成“个人武器库”,用 GitBook 开源,收获第一批行业关注者。
5. 给自己设一个“AI 收入占比”目标:到 Q4,让 AI 直接或间接带来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 20%,并写入年终总结。

结语:与 AI 赛跑,不如骑上 AI

2025 年的职场,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会用 AI 的“快鱼”,每小时游 100 公里;不会用的“慢鱼”,一辈子原地打转。AI 不会敲你的门,它悄无声息地长在流程里、藏在考核表里、潜伏在客户的更高期待里。当你还在纠结“AI 会不会取代我”时,增强派已经用 AI 把简历、作品、收入、影响力全部刷新了一遍。
记住新法则:

AI 不是敌人,是坐骑;
提示词不是技术,是魔法;
今晚不开始,明天就被开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抢不走你的工作,但会用AI的人会”:2025年职场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