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符合我们的利益”:德国或创对华贸易逆差历史新高
德国对华出口持续下滑,而从中国的进口却不断上升——这一失衡趋势正将德国推向有史以来最大的对华贸易逆差。根据德国联邦政府下属的对外贸易与投资促进机构(Germany Trade & Invest,简称 GTAI)最新预测,2025年德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将比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多出约 870亿欧元,比2024年多出约 200亿欧元,并超过2022年创下的 840亿欧元 纪录。
GTAI预计,德国自中国的进口额将增长超过6%,达到 1670亿欧元;而出口到中国的商品预计将下降超过11%,仅剩 800亿欧元左右。
GTAI东亚副主任克里斯蒂娜·奥特(Christina Otte)指出:“这是一个明显的不平衡,对我们来说显然不是好事。我们的出口疲软,而从中国的进口却在增加。”
她补充说,中国作为德国的出口市场地位正在迅速下滑。“今年中国可能会落至第六位,仅位于意大利之后。”几年前,中国还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中国国内经济放缓,以及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选择在中国本地生产,而不是从德国出口。
美国高关税导致“转移效应”
与此同时,中国对德国的出口却明显上升。奥特解释,这与美国征收的高额进口关税有关,造成了出口“转向效应”。“由于美国市场吸引力下降,中国出口商正更加集中于欧洲市场。”
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9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下降了17%,而对欧洲的出口增长了8%,对德国更是上升了11%。
中国仍是德国最大进口来源国
GTAI指出,中国依然是德国最重要的进口来源国,其增长主要来自电气设备、纺织服装、机械、金属制品以及化工产品。
仅在2025年1月至8月期间,德国自中国进口的电气设备增加了 22亿欧元,纺织服装增加了 15亿欧元,机械产品增加了 12亿欧元。
增长最快的商品类别包括:
• 锂离子电池
• 游戏机
• 鞋类与小包裹商品
• 汽车零部件
• 电子电路与家用电器
• 医药制品
专家警告称,如果趋势持续,德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失衡将进一步扩大,这不仅反映出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也暴露了德国出口产业在结构调整中的脆弱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