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相撞险情后:中国成功将受困宇航员带回地球
太空碰撞事件后中国将三名受困宇航员安全送返地球
原定 11 月初返回地球的三名中国航天员,由于飞船“极有可能”与太空碎片发生碰撞而滞留太空多日。如今,人们终于盼来了好消息——他们将搭乘“神舟二十一号”返回。此举也使接替他们的下一批航天员暂时失去返程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飞船已于今日中午前成功从“天宫”空间站脱离,搭载三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陈冬、陈仲瑞和王杰,返回内蒙古东风着陆场。官方称三人状态良好。
为何航天员被迫滞留?
三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原定于 11 月 5 日返回,但地面监测人员发现与空间站对接的返回舱窗户出现细微裂纹。初步判断系被高速飞行的太空碎片撞击所致。
为确保安全,中国推迟了返航,并对飞船展开全面调查。问题飞船将继续留在轨道上进行进一步测试。
太空碎片:越来越严峻的威胁
太空碎片包括失效卫星、碎裂物及其他不再使用的太空设备,其大小可能从几毫米到数米不等。欧洲航天局(ESA)估计,目前环绕地球的直径超过 1 厘米的碎片超过 100 万件。
这些碎片以极高速度运行,即便是微小撞击也可能对航天器造成严重威胁。
地面团队如何应对危机?
中国航天部门连续数日展开模拟演练和紧急预案测试,包括:
- 针对着陆场进行实战演练
- 对飞船关键系统反复模拟
- 两批航天员在轨共同生活,保证空间站运行稳定
航天部门表示,“天宫”空间站运行正常,具备同时容纳两批航天员的能力。
返程方案改变:借用“神舟二十一号”
为确保“神舟二十号”航天员安全返回,指挥中心决定临时改用“神舟二十一号”返回舱。其原本的三名航天员因此暂时无法返回地球,需要等待未来的“神舟二十二号”飞船接替任务。
这也是中国自 2003 年开展载人航天计划以来,首次出现航天员需在太空临时改变返程计划的情况。
航天员在“天宫”执行了哪些任务?
“神舟二十号”三人组自 4 月 24 日起执行半年轮换任务,包括:
- 开展多项科学实验
- 加固空间站防护以抵御太空碎片
- 在撤离前完成任务交接,迎接“神舟二十一号”新一批航天员
新的“神舟二十一号”三人组由张陆(曾执行“神舟十五号”任务)、及两位首次飞天的航天员吴飞与张红章组成。他们将在轨驻留约半年,继续执行实验、维护空间站并进行出舱任务。该任务属于中国未来载人登月计划(目标 2030 年)的一部分。
国际空间站事故的回响
此次事件令人回想起 2024 年国际空间站(ISS)的类似事故。当时 NASA 航天员 Barry Wilmore 与同伴 Suni Williams 因“星际客机(Starliner)”出现技术故障,滞留太空数月,最终改由“Crew Dragon”飞船在九个月后才返回。
随着航天活动加速、人类太空足迹不断扩大,如何管理太空垃圾并保障航天员安全,正成为全球航天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