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压力陡增:中国低价商品正“涌入”德国市场
在威廉港 JadeWeserPort,来自“中国—欧洲快线(CEX)”的集装箱正被装卸。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出口却依旧强劲。而德国正成为中国商品的重要“替代市场”。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德国从中国的进口量大幅上升,原因主要是美国因贸易战缩减对中国的进口。
美国市场萎缩,中国出口转向德国
根据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IW)受德国外交部委托进行的研究:
– 2025 年上半年,美国对中国的进口因高额关税同比下降近 **16%**;
– 同期,德国从中国的进口却增长了 **约 11%**;
– 进口商品价格整体下降近 **4%**,显示中国企业正以更低价格向德国市场倾销。
IW 专家于尔根·马特斯指出:“由于美国进一步与中国脱钩,德国正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的替代出口市场。”
德国关键行业承压——汽车行业首当其冲
马特斯警告称,中国商品的低价竞争正给德国多个支柱产业施压,尤其是本已疲弱的汽车行业。
他表示,中国企业由于巨额政府补贴以及被低估的货币而具有价格优势,可以以极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
他的建议:
“为了恢复公平竞争条件,欧盟必须更积极、更全面地利用反补贴或平衡关税措施。”
哪些商品特别受到影响?研究给出明确数据
研究指出,美国减少进口的商品正在大量流向德国。
– 在 **1558 类**产品中,美国减少从中国进口,而德国的进口量在今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至少 **10%**;
– 这些商品占德国全部自中国进口的 **近 52%**。
汽车相关产品增长最猛
进口增长最显著的包括: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德国进口量增长 **130% 以上**,而美国对同类商品的进口金额却下降 **99%**;
– **汽车零部件**进口激增,尤其是:
• 变速箱:德国进口量上升 **182%**;
• 美国则下降超 **5%**。
化工品进口也大幅上升
例如:
– 德国从中国进口的 **聚酰胺(Polyamide)**上涨 **100%**;
– 美国对此类进口下降近 **11%**。
背景:中美贸易战持续发酵
美国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中国出口商为寻找替代市场而更多瞄准欧盟,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自然成为首要目标。
尽管德国从中国进口增长,但德国出口企业的信心依旧动荡,全球贸易格局的不稳定仍在继续影响双方经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