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去世,哥廷根大学博士
98岁高龄(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季先生1935年由DAAD到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拿到哲学博士学位,并随后在哥廷根大学讲课,哥廷根的校友网页上有他的介绍,与马克思·波恩、维纳·海森堡等人并列在 Göttingens kluge Köpfe (类似于哥廷根著名校友)的页面上。
读过他翻译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留德十年》。不知道有几门语言会随着他的去世而消失,学问以外,听到过不少他在北大里的故事,显示出为人的朴实和平和。 希望多出这些个真正的国学大师,弘扬民族文化。 {:5_354:} 刚看到~ {:4_300:} {:5_369:} 牛人啊{:5_394:}{:5_394:}
可惜啊{:5_354:} 恩也看到新闻了
........... 说他是“国学大师”似乎不是很贴切,引得人家李敖把他比做廖化。
其实学者、知识分子的称谓,更贴切的。 si le? 可惜。 9# ganyx
表示同意 说他是“国学大师”似乎不是很贴切,引得人家李敖把他比做廖化。
其实学者、知识分子的称谓,更贴切的。
ganyx 发表于 11/7/2009 15:52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就是这样的!李敖在Ironie上还是很有一套的。
话说回来,季老如果再不死,就要被毁完了。看他最后几年被闹腾的,连自家儿子都不省事儿。
人活到这个份上真的很无语,有时候会觉得他不如当年就跟那个德国姑娘好了留在德国也就没有后来那么多事儿了。
他在接受凤凰采访的时候,最后被记者问,下辈子如果能选,选做什么。
他说做什么都好就是不做知识分子了。记者问为什么,他说,
中国知识分子那点儿事儿,我不说你也明白。(大概意思是这样)
然后镜头淡出然后黑了,一片默然。
觉得季羡林也好,钱钟书杨绛他们也罢,最风光的都是少年在外求学的日子。
杨绛前几年那一句“身后闲事谁管得”,大概也跟最后那个镜头有一拼了。 寿则多辱,能安静的走完一生,在纷纷的世界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境界。季老走好 我也一直对季先生很尊敬和崇拜!希望他一路走好!
(P.S. 哥廷根大学关于季先生的介绍里面,居然还有语法错误{:5_371:}) 不崇拜季羡林{:4_30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