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035|回复: 1

[原创独家新闻] 奥巴马上海演讲视频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6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莲蓬头 于 2009-11-16 22:28 编辑

今天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和中国青年才俊做对话节目,貌似全中国都很瞩目。

我也凑了个热闹,全程视频在白宫的官方网站上有高清链接:

http://www.whitehouse.gov/blog/2 ... -town-hall-shanghai


看了以后,奥巴马的确算是不错的演讲家,这也是西方政客的一种典型能力。事实上,他一直在传递怎样去做一个好的presentation的方法。

综合起来有这么几点心得:

1 自我演讲的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2 使用的语言尽量简单,句式短促,并特意根据观众特点进行优化。我的英语不算特别好,但是大部分内容都可以一边上网一边听个八九不离十。

3 点公众提问时,照顾男女老少,左东右西,天南地北。

4 回答每个提问的时间保持在3到4分钟,绝不超过5分钟。这样基本上是20个到30个句子之间。

5 奥巴马不断的示意提问者,务必在提问之前简短介绍自己。但这几乎是很多中国人都不习惯的细节,因为大多数中国人提问时第一句都是“我感到很荣幸来到这里。。。”,事实上,如果你要问别人问题,先告诉别人你是谁,干什么的,出于何种缘由会问这个问题,不仅是一种必备的尊重,也会有助于回答问题的人分析你的潜台词,让你得到更多的针对信息。另外,很多提问者都喜欢说we,我们认为怎样怎样,而不是me自己,这也算我们的文化特色吧。

6 每次听完问题,奥巴马说的第一句话几乎都是,这个问题问的很好。。。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

7 奥巴马全程脱稿,用词算不上考究,但是很细致流畅,中间口误只有一个:当说到要有自由的Internet时,他先说的是free,然后马上改成unrestricted,不限制的。

呵呵,这个老油条,小气鬼。

8 主题演讲方面,其实奥巴马也很啰嗦,毕竟就是那么几个话题,翻来覆去就那么些。但演讲其实并不怕啰嗦,关键是不能空泛。这两者有严格的技术区别:你可以重复的强调你所认为重要的东西,但是前提是你知道自己想说的是什么。

9 提问方面,中国的青年人普遍有点紧张,但英语都还不错,不过略有些用力过度,很多人说的不怎么流利清晰,但竟然都还是一口标准的美国口音,很佩服。提问的内容很符合中国人的特点,中庸。不怎么实际,但是也没有什么出风头的特别想砸场子的。其实这种场合下,提问的人都想出彩,让人说提问的很有水平。但实际上,此时最有水平的提问就是能带来最有效信息量的提问,因此你问他那些白皮书上会写的什么一个中国啊怎样维护世界和平啊,还不如问些家长里短,你妈贵姓之类。

所以如果是我,我只想问:You are talking about the diffrence between China and USA. So from you position,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or suppose the diffrence between your job and our President Hu’s job?You’d better introduce about your daily schedule to bring us more details and understanding.  

你提到了中美两国的区别。那么从你的位置讲,你认为或者说猜测一下,你和我们胡主席的工作有啥不同?最好能谈谈你的典型日常安排,以给我们更多细节和理解。

对我这种一辈子做不了美国总统的外国青年来讲,最重要的是满足一下好奇心,顺便看看这个貌似天天喊着要维护世界和平的超人每天到底在搞什么东东。

10 回答提问,与其说是一种艺术,不如说是一种技术。其实一般好的演讲者,尤其是带着目的的演讲者,都能基本做到不管你问什么,都能扯到我已经准备好的想说的东东上来的本事。所以必须明白,这种貌似打着沟通对话旗号的公众性演讲,是不可能真的完成推心置腹的沟通使命的。所以,越是那种豪言壮语,或是幽默风趣,里面的信息量越接近于零。

但是奥巴马的确不是浪得虚名,我觉得他还算一个性情中人,下面的两段话,我觉得非常真实,也非常的有水平,很不容易。即使他用心并不高尚,但是从技术层面讲,无懈可击。

[奥巴马]首先让我说,我从来没有使用过TWITTER。我注意到一些年轻人,他们一直很忙,有各种各样的电子器材,很笨重。但是我还是非常相信技术的作用,非常重视开放性。在信息流动方面,我认为越是能够自由的信息流通,社会就变得越强,因为这样子,世界各地的公民能让自己的政府负责,有一个问责制度,他们自己会思考,这样会有新的想法,鼓励创造性。所以我一直是坚定的支持互联网开放的使用,我是非常支持不审查内容,在美国我过去谈过,这是我们的一个传统,我也认识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但是我可以告诉各位,在美国,我们有没有受限制的使用互联网的机会,这是我们力量的来源,也应该受到鼓励的。

但是我也应该很诚实的告诉各位,作为美国总统,有的时候我还是希望信息不是那么自由的流通,因为这样我就不需要听到人们在批评我,我认为很自然的。

[奥巴马]在人处于一个实力地位的时候就会想到,你为什么这样说我,你这样说是很不负责的。可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因为在美国信息是自由的,因为在美国有很多人批评我说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我还是认为,这样才会使得我们的民族制度变得更强,使我变成一个更好的领导人,因为它迫使我听到一些我不愿意听到的意见,也迫使我审查我正在做的事情,每天都要审查,要看我是不是真的为美国人民做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所以我认为互联网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更强的工具,可以让公民来参与。



[奥巴马]而我现在经常见到的这些人他们对我最有启发的以及最成功的这些人,我认为这些人都是那些愿意不断努力工作的人,同时还不断地通过找新的途径进行提高的人,他们不仅仅是接受现状、接受常规。很显然,在成功的问题上殊途同归,有些人进入政府服务,有些人想当老师、教授,有些人想经商。但是我认为不管你从事哪个领域的工作,如果你不断地努力更新和改进,而不只是满足于现状,一直在扪心自问,看看是否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话,那么不管是科学也好、技术也好、艺术也好,去尝试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只有这些人才能出人头地。


我还有一个忠告,这个忠告对我来讲很有用,就是说我最敬仰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他们不但考虑自己,他们同时还考虑超越自己的事情,他们希望对世界做出贡献,他们希望对他们的国家做出贡献,对他们的城市做出贡献,他们希望除了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影响,同时对别人的生活也带来影响。有时候我们会忙于挣钱、买好车、买大房子,所有的这些都重要,但是那些真正在青史留名的人是因为他们有更大的向往,看如何帮助更多的人能够吃饱饭,能够让更多的儿童受到教育,如何能够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等等。只有这些人他们才能在世界上做出贡献,我相信只要在座的你们努力的话也能够做出这样的贡献。[ 11-16 13:56]




最后,有几个很八卦的困惑:

1 奥巴马的讲台边上,有两个可以自动升降的像宫廷扇一样的黑色毛玻璃,那是个什么东西啊?采音板还是防弹玻璃啊,好好奇啊,他主题演讲完就降下去了,有没有高手可以解答一下。

2 作为背景,视频画面右下角的那个女学生,长得很漂亮,一直在很用力的show表情,还记笔记,但是全程没有举手提过一次问。最后奥巴马亲民秀到处握手的时候,明显她很精心的选择了一种表情,站到前排接受握手的时候还表现得特别矜持。不会是导演安排的高级布景吧?或者是国安的高级人才?有没有高手能解答一下。

3 有人在网上彪那些问问题的都不是学生,是什么团委书记学生会主席之类。好莫名啊,明明是与青年人座谈嘛,35岁以下应该都算的吧。怎么现在人都这么愤青?

4 也是最重要的。奥巴马身上所展现的,正是文化差异的最好说明:中国的领导人绝对是个人成功的典范,做到最高位置要具备的能力实在太多,实际上不管多啰嗦多无趣的讲话,并不能代表这个人就不牛;而西方领导人其实都是团队运作的一个产品,严格意义讲他起的其实是coordinator的作用,明显他不需要管很多事,天天在家背稿子练演讲练pose就可以了,他们的成功代表的往往是一个团队的成功,牛的人小隐隐于朝就可以了。

于是我很困惑的看到了一个黑皮肤胖胖的高个子,还带着耳机拿着一堆文件夹,中间还写了一个条子给奥巴马,难道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卧龙凤雏?也太其貌不扬了吧。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11-17 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 3 那个女生是漂亮,不过坐在她后面的女的,就比较好笑,好像特委屈似的。

总体感觉火药味挺浓的啊,从诺贝尔奖到台湾军火,再从twitter、GFW到阿富汗驻军。看到中国青年才俊群会奥巴马,真是心潮澎湃啊。。。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18 10:16 , Processed in 0.060786 second(s), 2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