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yaya

[其它] 《走向共和》最后一集孙中山先生演说全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9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颗松树 于 2005-9-4 00:14 发表
楼上你说有一点没错,就是历史是放在那里,个人看的角度不同,但是在我们评论历史的时候是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因为历史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应该尊重历史,这时我们在看待历史问题时就光从角度上来说,难不成对于日本侵略我们中国的那段屈辱历史,我们还要换个角度来说,难道说其实当初日本占领东三省的时候,在那里建了一些铁路,工业,我们还要感谢他们帮我们发展经济不成?我看你在第一部分的评论就有这种意思,“当时全国也只有袁一个人能压的住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而孙只知道一味的反袁,把人家逼死了。搞的没人能控制局面了”,似乎反袁不对,袁世凯称帝有理,“|跟袁‘和平’解决去帝号的问题的话”,这句话更是搞笑,面对一个早有预谋的野心家,在既成事实的基础上,并且在这个根本的原则问题(反帝和帝制)上,要想要谈判解决。这种谈判就像李登辉说台湾不是你中国的一部分。而我们说:我们还是谈谈吧,你看这个条件如何?这个不行,那个条件怎么样?这简直就是扯淡!人家已经目的明确,底牌脱出,这时候还幻想其他,这不就是托鬼看病吗?
还有你光凭孙先生留学日本,就怀疑他是否被人利用。简直是毫无根据。当时孙先生留学海外的时候,日本的右翼分子并没有在国内占绝对优势,这个我们暂且不理。而且孙先生逗留日本,也同样是为了中国革命作充分的准备,这里有个政治环境问题。而且当时的日本在科技,经济,以及制度改革上有很多东西值得借鉴和学习,“所谓师夷长技”,在这点上我们更该钦佩孙先生的革命精神,为了中国革命远渡东洋。再则当时留学日本的中国人有相当多,有陈独秀,李达,李大钊,董必武,周恩来,蒋介石等等,难道我们都得要因为他们曾留学日本,是否有通敌卖国之嫌?
楼上曾两次提到“全国也只有袁一个人能压的住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而袁是否当时真的能压得住各地军阀呢?我看不见的吧。袁世凯凭军人力量起家,以当时情势论,非如此也难以服人,原也无可厚非,在清廷和革命党之间玩抢帽子游戏,让北洋诸将打打停停,一会儿通电誓死捍卫君主立宪,一会儿嚷着坚决拥护共和体制,已经是在借军人玩权术,但还可以勉强算是夺权之际的战术变通可是到了大总统已经到手的时候,不想南下就位,不肯明言,却玩兵变的损招,鼓动曹锟玩了一次北京兵变。之后逼得孙中山、黄兴等人再一次流亡海外,但是从北京兵变以后,散在各处的督军和师长们,都成了据地自雄的土皇帝(为什么会这样,根源我后面再说),袁世凯虽然贵为大总统,却谁也指使不动。各省上解中央的款项越来越少,军头们甚至连海关的解款都敢劫了自己花,到了这个时候,醒过味来的袁世凯一迭连声地唱起军人不干政的高调,并且策划废督,可惜已经晚了,对于做了督军的昔日俯首贴耳的部下,他哪一个都不敢动,也动不得。在怎么着都没辙的情况下,出主意的谋士和袁世凯自己一起怀念起昔日君主的威势,于是人家像演戏似的演出了洪宪帝制,不知是袁的手下蒙了他,还是他自己情愿被蒙,总之袁世凯“顺应民意”做了皇帝,结果却是给各式各样的反袁势力一个合适的借口,蔡锷反袁的大旗一举,散在各地的北洋将领们,不仅不帮忙灭火,反而是隔岸观火者有之,暗中助敌者有之,宣布独立者更广而有之,直害得袁世凯坐在家里天天听噩耗,直到害病归西,你说老袁同志对于手下管住了还是没管住?
前面提到了,各地督师各自称雄,这又是为什么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利益分配问题,老袁同志最喜欢和日本人打交道,为了能当皇帝,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如果成立的话,日本实际上不用武力就让中国亡了国,还轮的到我们后来8年抗战吗?就凭这点你说该不该反袁?再者,我在上个帖子里面就说了,地方是兵为将有,而各国列强都在中国有利益,一看老袁这么偏心,当然不干了,所以就各自扶持自己的势力,地方政府有兵,各国列强出钱,因为他们知道最后钱都能加倍收回来的,各个地方有自己的小算盘,大家考虑的只有自己的利益,一团表面上的和气,大战没有,小战不断,中国已被“划分”。这种局面是各国列强最愿意看到了,苦的是广大穷苦老百姓,难道你认为这是一片很有“秩序”的环境吗?如果这就是所谓的“秩序”的话,相信对于更多的有志中国人来说更希望“混乱”,“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革命总是由于人民不堪困苦和压迫而发生的。如果革命后,人民的生活有改善,人民就拥护。如果革命后,人民的生活得不到改善,人民就会起来作第二次革命。辛亥革命不到二年,因袁世凯作了总统,仍然是XX性的统治,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国民党的领导人物就发动了第二次革命。第二次革命失败了,又有云南护国倒袁革命运动。第三次革命倒袁成功之后,人民的生活仍然得不到改善,又发生了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第四次护法革命。护法革命之后,国家为北洋军阀所割据,孙中山先生又根据历史的演进改变了他的政策,决定联俄、联共的新政策,这是第五次革命。在当时这可算是世界上最前进的思想。更值得我们钦佩的是,他的主张是跟历史演进而确立他的革命方针的。在俄国十月革命之时,他很快向列宁祝贺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并毅然决然地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他所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其努力方向就是要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放弃旧民主主义革命。只有通过革命,不断的革新才能使国家富强,抵御外辱。
    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艰难的,因为在这之前的底子可以说为零,但是如果有了之后,这就是一个里程碑,为后来人创造了一个宝贵的财富。黄埔军校的建立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例子,“建立军校什么,我只能认为是亡羊补牢。毕竟有点迟了。”这是楼上的原话,这里我想提醒大家分析一个历史问题如果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是没有意义的,而这简单的一句话,就忽视了我们的先人在创办这所军校时的艰难和血泪。教训对于一个新生国家来说是相伴而来的,而能从教训中找到出路,才是更重要的。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是断无成就的,在建军问题上非寻找新的道路不可”。苏俄革命的成功,也是促使孙中山创建军校的一个重要因素。聪明的人总是在失败之后发现失败的根结,而对于一个领袖级人物来说,这点更为重要,这也是孙先生为什么至今还为众人称道的原因之一。黄埔军校的历史意义有目共睹,黄埔师生出身的国共两党将士在东征、北伐和抗战中的出色表现,共同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一起建树了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的历史丰碑。
    对于我们评论一个历史人物,数起功过,阐述一个观点,靠的就是以历史史实为根据,而不是怀疑和臆断,对于我个人来说,孙中山先生是一个值得钦佩的人,而对于一个人来说,总会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而我偶尔也会翻看一些历史史料,国共对孙先生的评价,我感觉是客观的,就算是国民党把之视为国父也没夸到哪里去,更别说神化。
    关于朝鲜战争,我这里不想多说什么,历史终归是历史,在我看来闲来时值得回忆咀嚼而已,因为平时还有正业,呵呵。


关于历史我写了。因为真正的历史确实是不会改的。但是我们读的历史却是被人写出来的。这就说明了在历史中很多小插曲就不会表现出来。而且很多大是大非的东西也很可能并不是那么重要。看如今国共的那些东西就知道了。都拿对自己好的说。那好了。如果军阀是一派。革命派是一派。其他分裂势力(外蒙,藏,疆等)再算一派。听人指挥的老百姓再算一派。那么你算算。哪些是吃亏的,哪些是占便宜的?而很多吃亏的根本没资格去搞历史啊!
(关于你的例子,因为我看过的另一个报道是说那是张作霖的功劳,当然他也拿日援。但日本占领和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以战养战,而且就是建设估计也是拿骨头堆出来的。有必要感谢么?更不必说它掠夺跟毁灭的远高于建设的,拿来当赔款还差不多。)
关于反袁,记得哪里看到的,说他称帝是有当时的美国支持的。简单的说。如果袁要是知道自己能被逼死,难道他会去称帝?也就是说没有孙一派的大量工作或者利益供给。相信部分军阀未必会反袁。而你说的台湾就远比其他的复杂了。要知道在日本绞杀台湾起义的时候。已经代表台湾的爱(中)国的心被绞杀了。要怪还是怪那几个无能的队伍吧。台湾至少有三种认同方式。何况台湾似乎也同意在联邦的条件下谈判。中国有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国家概念到近代国家的“国土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的过度还没找好。目前的混沌期却是各方角逐用的。所以可以说是在临界点以下闹的越大越好。而简单的说。目前双方是谁也压不住谁。否则另一方早就什么都不说了。大家都在等待时机。也许是等美国经济倒塌吧。谁知道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事情。不等好机会就不要乱动手。不是说有几个疯子在叫就要刨他家祖坟。
孙在日本留学期间。正是日本的激进时期。感觉就跟苏联的进攻理论一样。非要破坏了再建设。而且他带的那帮人一会反这个。一会反那个。最后自己人又跟自己人反上了。而这就是这帮人走的大弯路。而革命党人自己都说。我们一开始都没有个自己的目标。走到哪里算哪里,(可能不是原话)。他们是摸的没头没脑的。不过掉脑袋的也不是他们了。
而你认为袁当时已经控制不了形式才称帝。我觉得有可能。但是即便是这种可能。袁仍然应该是最大的军阀。以大凌小,仍然具备一定优势。如果不是革命党人一直对袁明地暗地的打击。出现一个稳定的国家也不见得是完全没可能的。而且,袁称帝前难道就没有可以做的事么?袁称帝后就没有稳定局面的可能么?非要斗死几十万,几百万的人才肯结束?
孙作为革命家当然有他的贡献。没有他走的弯路,后边的蒋,毛都没有上台的可能。但是同样。他的贡献也不能掩盖他的那些失误,目前把他推崇到那个高度,而完全不提民族的 代价。我认为是不合理的。
我们最大的分歧在于对历史的看法。你是完全信。而我的大半都要怀疑一下。先看看历史是谁写的。蒋,毛的上台,如果没有孙的铺垫就是无从谈气,所以国共对他的推崇自然要多些。我也就不好太相信了。所以我估计我们争论下去也没意思。呵呵。各自把观点说清楚也就是了。当然。顺带补充下自己的资料库。呵呵。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5-9-9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莲蓬头 于 2005-9-5 18:49 发表
呵呵,楼上这几位讨论的够火热的。不过从诸位的发言来看,我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1,这几位当中至少有一位没有全部看完走向共和。
2,基本这几位都没有看过丁中江的北洋军阀史话这本巨著。

对于孙中山的个人评 ...


你的视角真的是太高了。。。。。不过对于胜清到现在的部分历史实在是遮掩的厉害。很多都不是实情。想研究也没法开头。另外。你说的不假。我没看过那片子。就是看过几个评论而已。历史是零碎的。等补完整了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24 22:42 , Processed in 0.047752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