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28|回复: 0

AI正在颠覆 “读书” 这件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未来的知识获取,不再是“把一整本书啃下来”,而是像调接口一样,调取“行为所需的信息结构”。hi,我是 Ray。
你是否和曾经的我一样:

• 买了一堆书,码在床头,翻两页就放下,结果过了几个月连自己买它的理由都忘了;

• 听了十几个知识付费课程,脑子嗡嗡的,感觉“好有道理”,但现实生活一点没变;

• 读完一本书写满划线,还发朋友圈“记录下成长”——但好像更像是一场跟自己的表演。

说到底,我们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制造一种“我很努力”的幻觉。

最近,我用 AI 做了一次“反向读书”实验——不是通读一本书,而是直接用智能体问答来解决当下的问题。

效率之高、反馈之快,让我瞬间意识到:我们对“读书”的理解,可能已经被 AI 悄悄颠覆了。

不是说读书不重要,而是:旧的读书逻辑——“读完整本书,等待某天开窍”——彻底失灵。

新逻辑是:问题驱动、结构提取、即时行动。

一、90% 的人,都在错误地“读书”

这个时代最讽刺的事是:知识越来越多,理解力却越来越稀缺。 而读书最大的误区,就是在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读”之前,就开始“怎么读”。

我把这些误区分为三大类:

1. 方法型:把“读完”当成目的

• 逐字逐句:以为慢慢看才叫认真,结果读完也没形成结构;

• 笔记强迫症:划线、卡片、清单、思维导图,形式感拉满,实质上并没有效认知迁移;

• 从头读到尾:不带问题读,不知自己要找什么,也不知道找到了什么。

读书最大的错觉:以为自己在积累、努力,其实只是在拖延改变。

2. 心态型:把读书当成“自我证明”的手段

• 对外证明:发朋友圈、晒书单、上小红书,“上进感”拉满;

• 自我感动:读书过程中的“感动”“共鸣”,被当成了已经成长的证据,生活一成不变;

• 逃避现实型:遇到问题不直面解决,而是“我再读读这本书看看有没有答案”。

很多人不是在读书,是在无意识经营“人设”。

3. 认知型:以为堆信息=变强

• 知识越多越好:不思考、不提炼、不整合,只是一味地堆;

• 没有问题意识:不带需求、不带情境、不带困惑,像仓鼠囤粮,实际毫无效率;

• 寄希望于“顿悟”:希望“量变引发质变”,读着读着某天就开窍了。

认知上的误区常常会导致深度自欺。

二、为什么我们会掉进这些误区?

我们对读书的误区,其实是被三个系统性因素误导的:

1. 教育模式:我们习惯了为“答卷”读书

考试导向的思维,让我们形成了一个底层误解:读书是为了记住知识点、背对答案,而不是直面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继续延用“学生模式”读书:

• 记笔记、划重点、读完一本换下一本;

• 不带问题,只求完整;

• 不动脑,只被动摄取。

读书不是为了改变现实,似乎是在延续考试时代的熟悉感。

但出了社会,真正要解决的,是模糊问题、复杂决策、结构化输出——完全两码事,不适感应然而生。

2. 社交媒体:我们更在意被看见,而不是看见自己

“读书”已经成了某种社交货币。发一条读书的朋友圈,能换来点赞、认同感和自我肯定。

有时候读书,不过是高级表演,给外人看,也骗自己看。

毕竟,“我在成长”的人设,比真正成长本身,更容易。

3. 心理机制的逃避:用读书逃避决策焦虑

改变很痛苦,决策很耗能,而读书——看起来像成长,实则不需要任何有风险的行动。

不敢辞职,就看《斜杠青年》,一边通勤一边幻想人生 Plan B ;

感情陷入拉扯,就翻《亲密关系》,试图用书里的概念说服自己“他也许没那么糟”;

对未来迷茫,就读《当下的力量》,告诉自己“先活在当下”就好。

读书变成了一种体面又高级的逃避,看起来在进步,实则原地踏步。

三、读书的本质,是改变

所以到底什么是有效的读书?

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符合三个标准:

• 是否改变了你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 是否推动你做出了一个不同的决策?

• 是否激发你产生一个新的具体行动?

否则,都只是信息的熵增而已。

读书应该反向设计:不是“这本书我该怎么读”,而是“我遇到这个问题,我该去哪里找答案”。

你不是去读书,而是去找一个能解决你困惑的信息结构。

四、我最近做了读书智能体,提效 10 倍

为了验证这种“以问题驱动学习”的方式,我最近搭了几个智能体,给大家感受下:

• 芒格智能体:我输入“大厂牛马想转型自由职业,怎么判断决策”,它直接引用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重构问题、多模型解析、提示点盲点、引导下一步行动;

• 张一鸣智能体:我提问“打工人每天 3h 如何做到 3 个月短视频 1w+ 粉丝”,它基于张一鸣过往的访谈和策略拆解,给出“结构性思路+高杠杆打法”的本质路径建议。

这种感觉太爽了。

这和过去那种“读书—做笔记—等哪天有用”的路径完全不一样。

没有废话、没有空转,信息直接落到行动上,效率是之前读书方式的 10 倍不止;

而且,每一次提问的过程,都是在强化自己的问题感、思维框架和行动策略。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现实:这个时代的信息早已过剩,不缺知识,缺的是结构与应用。

而 AI 的本质能力,正是——在你需要的时候,调出最相关的“信息结构”,直接落地到行动上。

未来的知识获取,不再是“把一整本书啃下来”,

而是:像调接口一样,调取“行为所需的信息结构”。

这背后是一次认知底层的大迁移:

• 从“先积累,再应用”,变成“按需提取,立刻应用”;

• 从“期待哪天顿悟”,变成“随时获取可用答案”;

• 从“知识的搬运工”,变成“信息的建筑师”。

如果你也在探索一种更高效、更本质的学习方式,

那也许你该试试用 AI 去提问、去构建、去行动——抓住这个机会的人,将重构整个成长路径。

世界已经变了,还在老路上打转的人,只会越读越累。

朋友,别再囤书了,开始提问,开始行动!

·END· 关注「人生管理指南」拥抱一人公司,成为超级个体

粉丝福利:

我是 Ray,AI 超级个体,全网 15w+ 粉丝,厦大毕业,当过互联网牛马,1 年时间自媒体变现百万,服务刘思毅、厦九九等多个百万 IP。

如果你也相信:AI+ 成长系统 + 创作力 = 新时代的超级个体
欢迎链接,给你免费分享价值 99 元的《超级个体商业指南》:



往期好文:



40 天,2W 粉丝,我写公众号的真相



一个人最最最好的状态:销声匿迹


打工人,千万不要被你的月薪困住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2 07:52 , Processed in 0.11311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