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34|回复: 0

AI技术分享会丨解锁教育与科技的双向奔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0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w2.jpg

w3.jpg

w4.jpg



w6.jpg



走进AI

激发教育新潜能

分享会

机 械 技 术 系

w8.jpg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地了解 AI 技术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4月9日,机械技术系精心组织了“走进 AI,激发教育新潜能”分享会,本次分享会由郭超老师主讲,与教师们共同探讨AI与教育融合的新路径。

w9.jpg

一张证件照,揭开AI神秘面纱

郭超老师用一个鲜活的生活故事开场:吕学智主任因职业需求急需优质全身形象照,无奈手头照片背景杂乱、角度差。郭老师借助 AI,在图像生成工具里输入精准指令,上传同事的日常休闲和工作生活照作参考,3 分钟就生成了标准又自然的形象照。这个案例让老师们忍不住感叹:原来 AI 不是实验室里的 “高冷技术”,而是能解决日常麻烦的 “贴心帮手”。

w10.jpg

从 “懂你” 到 “帮你”:

AI 如何渗透生活?

“简单说,AI 就是让计算机学会‘像人一样思考’。” 郭老师解释道,“比如大家手机里的语音助手能听懂指令,购物软件会推荐你可能喜欢的商品,这些都是AI的‘基础操作’。”

他进一步展开:医疗领域,AI 影像系统能在10秒内分析完一张 CT 片,辅助医生筛查病灶,准确率和效率大大提高;物流仓库里,AI 机械臂能精准抓取不规则货物,错误率低至 0.1%;就连家里的扫地机器人,也能通过 AI 算法规划路线,避开拖鞋、电线等障碍物 ——这些技术正在让生活变得更“聪明”,让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环节更高效、更精准。

w11.jpg

当 AI 走进课堂:

教师的 “智能搭档” 上线

郭老师结合教学场景,分享了 AI 工具的多元应用:

全学科教学 “加速器”

智能备课:豆包、WPS “灵犀” AI 根据学科大纲自动生成教案,整合跨平台资源课程,抽象原理可视化,备课效率提升 50%。

学情诊断:科大讯飞 “智学网” 分析作业数据,精准定位各学科薄弱点,生成学情报告助力靶向教学。

课堂互动:ClassIn 平台 AI 记录学生发言与表情,生成 “注意力热力图”,辅助教师优化互动设计,提升课堂参与度。

机械专业 “专属智能搭档”



虚拟实训:数控仿真软件搭载 AI 算法,支持数控车床等设备虚拟操作,AI 实时警示操作错误,模拟工况变化,突破设备与安全限制。

专业答疑:DEEPSEEK工业大模型拥有机械知识库,秒级响应轴承选型、液压故障等问题,AI系统自动识别实训报告错误并推送实操视频,实现 24 小时随问随学。

设计教学:Ai工业设计软件能够让传统的建模变得快捷高效,根据自然语言生成零件装配图和组装图,全面优化教学体验。

w12.jpg

面对如此便捷的工具,郭老师指出:“AI 让我们从重复劳动中解放,把精力投入到更有温度的个性化指导中。”

做 AI 时代的 “智慧育人者”

分享会后,教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面对AI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让 AI 成为教育的 “增效剂” 而非 “替代品”。

段元革主任强调:"我们教的是机械技术,育的是‘工匠精神’。DEEPSEEK 能帮学生优化零件设计,豆包能解答技术难题,虚拟平台能模拟千百次操作,但教会学生‘精益求精、耐心调试’的,永远是我们课堂上的示范、实训时的指导,以及看到学生攻克难题时的那句‘做得好’。”

w13.jpg

AI 时代的教育

从不是技术与人文的对立

而是一场优势互补的双向奔赴

精准的数据反馈遇见耐心的手把手教学

虚拟的仿真实验连接起真实的工匠精神

我们才能真正实现

“教” 的高效与 “育” 的丰盈

这,才是 AI 走进课堂的终极答案

编辑丨刘芸

初审丨郭超

复审丨段元革

终审丨孙莹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2 02:16 , Processed in 0.13922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