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33|回复: 0

讲座回顾|AI时代,戏剧影视文学的意义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9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w2.jpg

w3.jpg

AI时代

戏剧影视文学的 意义是什么

w4.jpg

w5.jpg

w6.jpg

w7.jpg

w8.jpg

w9.jpg

5月15日下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编剧赵潋老师受邀在虹教407教室开展主题讲座,围绕“Ai时代还需要影视戏剧文学?”议题与数媒系的同学们展开了深度探讨。讲座中赵老师结合案例分析与创作实践,为大家带来一场思想碰撞。

w10.jpg

赵潋老师以薛晓璐导演的AI短片《喵心归处》为例,剖析AI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她坦言,自己曾对AI持抗拒态度,直到接触《消失的法老》等作品后开始尝试融合技术。通过分享个人实验性作品《阿土的爱情》——一部以自己父母爱情为原型、结合真实与虚拟影像的AI短片,赵潋老师展示了AI在缩短制作周期、降低创作门槛上的潜力。但也暴露AI某些局限:软件对于人物形象的识别能力、只能生成一些结构简单的画面、分镜头剧本生成过于呆板等。赵老师提到:“AI是我的工具,可以服务于我,但不能替代我。没有情感,没有文学,AI对于我毫无意义。”

w11.jpg

接着,赵老师谈到戏剧影视文学和文学的区别,对比了文学与戏剧影视文学的差异,指出后者需在有限时空中浓缩矛盾冲突,呈现复杂人性。她特别提到当下过度“标签化叙事”正在摧毁戏剧影视文学;另一方面,“简单三观教育”也正在摧毁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同时赵老师以热剧《漫长的季节》为例,分析了剧中的角色以及人性的复杂。呼吁创作者坚守艺术深度:“戏剧文学的最高级是展现人性的矛盾冲突”。

w12.jpg

讲座中,赵潋老师援引郑渊洁、王安忆等作家对AI写作的看法。她认为,AI可辅助个人独立创作,但文学艺术的独特价值在于那“1%不可替代的人性洞察”;她强调创作者需在技术浪潮中保持清醒,文学艺术的创作不能因为AI而自我阉割。

讲座尾声,赵潋老师以话剧《第二性》中波伏瓦的挣扎为例,重申创作的本质是对人性的探索。AI时代,技术为影视戏剧文学开辟新路径,但唯有坚守情感与思想,方能抵达艺术的高峰。

w13.jpg

w14.jpg

撰稿:高梦雪

材料图片:孙潇倩

排版:何泓远

审核:许月兰 曹燕凤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2 14:34 , Processed in 0.14480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