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00|回复: 0

[关税] 警惕,美国正在转变关税战的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4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警惕,美国正在转变关税战的策略

                    文/古山

昨日,特朗普威胁要对欧盟加征50%的关税,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震动。

特朗普究竟意欲何为?我们不应当将特朗普看作莽夫。高估敌人不会带来致命威胁,低估才会。特朗普背后是一个高智商的“智囊团”。那么,美国突然要对欧盟下狠手,是在演哪出戏?特朗普4月2日宣布对全球加征的对等关税后,为何迅速又给予中国之外的国家90天的豁免期?美国又为何会在日内瓦谈判中大幅削减对中国的关税?

行至今日,我们不妨好好梳理一下战场上的脉络。

回到关税战的宣战日上,向全世界加征关税的威胁出来后,美国会面临三种情况:一是全世界的反击,二是全世界的退缩,三是某部分国家的反击。我们接下来就逐个地分析,三种情况下,美国、中国和其它国家的最佳策略。

对于美国来说,最坏的情况当然就是第一种——全世界团结起来反抗自己。这无疑是他们要竭力避免的。特朗普政府其实也很清楚,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只占了全球国际贸易总额的13%左右,2024年的GDP占世界比重也只有30%不到,美国是不可能以一国之力对抗全世界的。当然,特朗普政府也不蠢。他们断定第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毕竟美国是大客户,而且放眼望去,也没有任何国家有能力扛起反美联盟的大旗——非美发达国家不服中国,南方国家又不敢出声。美国从来就不打算对抗全世界,向所有国家加关税的威胁,本来就是一个虚张声势的烟雾弹,目的是威慑对手而已。

既然最坏的情况,对于美国来说是第一种,那么反之而言,最好的情况,就是第二种——没人敢反抗,所有人都当乌龟。假如没有国家站出来正面刚硬反击,美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一对一谈判中,逐个击破。

这就是为何特朗普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税率后,其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当晚立刻通过媒体向全球发出呼吁:不要报复,不要采取行动,否则局势将进一步升级。 如果不报复,那么现在的情况就是上限了。

不过,现实生活中,第一、第二种情况都没发生,而是出现了第三种情况——美国面临某部分国家的反抗。特朗普宣布关税税率后,中国在当天就宣布反击。傲慢的美国人或许没预料到这一点。从贝森特的言论来看,他们很可能以为没有人敢当出头鸟——至少不会那么快就有人出来反击。

中国为何要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击呢?很简单,第二种情况,对于美国来说是最好的,对于我们来说却是最坏的。即使其它国家没有跟着我们一起反击,但是我们的反击也会增加他们和美国谈判的底气。

当然,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尽管最好的情况没有出现,也不是没有预案的——就像指挥作战一样,第三种情况原本就在沙盘推演之中。那么他们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呢?“分而治之”。

"分而治之",可谓欧洲政治传统的拿手好戏。英国当年就是用这个策略来压制欧洲大陆国家的崛起的。当拿破仑崛起时,就联合德国、俄国等国组成反法联盟。德国因工业革命强大起来后,又联合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打击德国。苏联崛起后,则联合法国、德国和美国等组成北约,对抗苏联(俄国)。此外,如果一个国家实行多党民主制,也很容易被军事、经济和文化都占据优势地位的美欧强国的内部分化策略制服。还有,中国的港澳台疆藏等问题,也与此有关。

回到关税战来说,在美国政府看来,只要不是第一种情况,自己都是稳操胜券。美国政府认为自己是买方和逆差国,占据优势地位。假如有哪些国家敢于挑头反抗,就集中力量“枪打出头鸟”。这就是为何美国在中国反击后,迅速给予中国之外的国家90天的豁免期的原因——分化中国与其它国家。

不过,强盗却失算了。其它国家并没有像他们期待的那样心急如焚地去找他们谈判。原因自然很简单:跟强盗谈判,能有什么好结果?无非是割肉多与少的问题而已。既然如此,何不在豁免期内静观其变,再作打算。中国毕竟是最有能力反击美国的国家。既然中国出来反击了,美国也必然会受伤。等中美两败俱伤之日,再捡个“渔翁之利”,岂不妙哉。这样一来,其它国家尽管没有公开与中国结盟,却实际上成了中国的盟友:中国负责打前锋,他们负责拖美国后腿。

于是,美国发现关税谈判没有一家进展顺利的。不仅如此,由于关税的阻隔,美国的内部通胀和供应链断裂危险陡然上升,其国债收益率也大幅上行。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转而寻求与中国谈判。然后,我们就看到了,美国在日内瓦将对等关税一次性削减到了10%——远超外界的预期。

美国之所以会大幅撤退,并不是服软了,而是希望争取更多的时间去和其它国家谈判——总不能关税协议还没签下几份,自己国内先乱了。棘手的中国既然搞不掂,就先搞其他弱一些的。等把弱小的对手制服了,再迂回包抄相对强大的中国。

美国昨天威胁对欧盟加征50%的关税,正是这种策略的体现。美国削减中国关税后,加征欧盟关税,意味着他们的关税战略再次大转向——利用“分而治之”的策略,攻击第三方国家。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欧盟虽然口上要刚硬美国,但是别忘了,和中国不同,他们有一个巨大的软肋被美国捏在手上:军事安全。特朗普政府之所以与俄罗斯眉来眼去,一个目的就是反向施压欧盟。

中美一对一决斗时,国内有人担心美欧是否会联手对抗中国。其实这只是杞人忧天。加拿大、欧盟这些美国的传统盟友,更多是民主党的盟友,不是特朗普的盟友。在政治上,他们的对立和仇恨,远远比和咱们的更大。毕竟,真正到威胁特朗普执政权和身家性命的(前两年差点把特朗普关进监狱的是谁?),是民主党,不是中国。反过来,特朗普和欧洲国家那些在野党的关系,也比与执政党的要更好。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尽管欧盟并不情愿与特朗普政府合作,但是由于缺乏军事的独立性,欧盟也存在妥协的概率。欧盟作为中美之外的领头羊,他们的态度有巨大的示范效应。欧盟一旦妥协,日本、韩国、加拿大等等,也会跟着妥协。

欧盟虽然也不是什么善茬,拜登在位时,最积极配合对中国搞“民主供应链围堵”的就是他们。加拿大和欧盟不久前都还在拿“反中”来向特朗普献媚。不过,在这个时候,中国还是应该给予欧盟某种支持。最大的支持是什么?促成俄乌和谈,划定停战边界,减轻欧盟的军事压力。这样美国就无法以此来牵制欧盟。(特朗普其实从头到尾都不是真心推动俄乌和谈的。俄乌若真谈和了,对他来说就相当于少了一个可资利用的棋子。当世界不太平的时候,美国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才有价值。否则谁愿意交保护费?)

当然,我们即便需要保持警惕,却也无需太担心。欧盟和美国很难达成任何对付中国的协议。在依赖中国市场和产品这件事上,欧美都差不多。美国自己为了缓和通胀压力,不得不削减中国的关税。欧盟其实也面临相似的状况。许多人以为欧美是咱们的大客户,就意味着我们依赖他们。这只是浅薄之见。实际上,过去二三十年来,正是中国的高效低成本的生产能力,在帮助欧美压低通货膨胀率,从而使得他们可以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欧美的平民百姓从中国产品的实惠中获益,其富裕阶层也同样受益匪浅。正是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他们的资产价格(股市和楼市)才有机会全面走牛,他们才有那么强的消费力。一旦将中国(包括作为中国之延伸的东南亚国家)的生产能力排除在外,而自身的生产效率又无法提升,生产成本高居不下,则必然要面临通胀大幅上升的局面。如此一来,货币政策就得大幅收紧,经济即使不崩溃,也会陷入严重的滞胀或衰退之中。

美国和中国互加关税时,对于欧盟来说就是最好的情况。不料,美国不仅突然和中国休战了,还把枪口对准了欧盟。如今就出现了,对欧盟这些第三方国家来说,最坏的情况。

反观中国,在美国打压欧盟这件事上,我们不仅不需要过度担心,而且很可能还会获取很大的战略红利。此言何出?

美国给予第三方国家豁免期,单独与中国较量时,第三方国家既不会有和美国谈判的紧迫,也同样不会有和中国结盟的紧迫。因此,在这个阶段,无论中国如何喊破喉咙,呼吁共同对抗美国的霸凌,都不会有人公开积极响应的——尽管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

当明白到无法和中国速战速决后,美国转向了“先稳定中国,然后施压第三方国家”的策略。美国自以为,其它国家的实力没有中国强,可以更容易拿下。当美国转向攻击第三方国家时,压力自然就到那些国家的头上了。这时候,他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下跪”(现在吃瓜群众明白外交部的短片《不跪》是拍给谁看的了吧?),一种是通过联盟,增强自己的抵抗力。于是,在这个时候,第三方国家就有了和中国达成统一战线的迫切需要了。毕竟,从美国的妥协,他们已经看出,中国能真正打疼美国。而且,在关税战这件事上,中国始终是与人为善的一方,美国则是与人交恶的一方。

最终,第三方国家不仅不会妥协,而且很可能会成为中国直接或间接意义上的盟友。到头来,中国人会欣喜地发现,美国其实在帮助我们达成一件我们自己原本无法主动达成的事情。反美联盟的形成,竟然就这样在特朗普的灵活手腕中,越走越近了。低估了中国是美国犯的最大战略误。兜兜转转,美国人发现自己很可能会面临最不想看到的第一种情况。

若反美联盟形成,特朗普除了妥协之外,别无选择。那时候,中国就应该向美国和欧洲说:要不咱们来真的对等关税吧——建立一个真正公平的世界贸易机制如何?

对于弱小的国家,对于全世界,这才是真正的福音。

感谢川普,你真是上天派来的使者!

码字不易,请多多支持!

w2.jpg




真能量 多分享

点个赞 发个圈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25 19:27 , Processed in 0.10490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