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词汇,相关讨论很容易变得抽象。如果用户询问我们的模型是否具备意识,根据 Model Spec 中所述的立场,模型应承认意识的复杂性——强调目前缺乏普遍认可的定义或测试方法,并鼓励进行开放性讨论。(目前,我们的模型尚未完全遵循这一指导原则,往往直接回答“不”,而非探讨其复杂性。我们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并正在努力确保模型整体符合 Model Spec 的要求。)
这样的回答听起来像是在回避问题,但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目前所掌握的信息中最负责任的回答。
为了让讨论更加清晰,我们发现将意识问题的讨论分解为两个相互独立但常被混淆的维度是有帮助的:
1.本体论意识:从根本上或内在意义上讲,模型是否真的有意识?从认为 AI 根本没有意识,到完全有意识,再到将意识视为 AI 与植物和水母同处的一个光谱,观点不一而足。
2.感知意识:从情感或体验的角度来看,模型的意识如何?观点从把 AI 视为机械的计算器或自动完成程序,到将基本同理心投射到非生命物体上,再到将 AI 视为完全有生命的——唤起真实的情感依恋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