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75|回复: 0

【AI+安稳】AI赋能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7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w2.jpg

AI赋能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w3.jpg



w5.jpg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AI技术正以革命性姿态深度融入校园安全管理领域。我校敏锐捕捉时代趋势,将人工智能与校园安全管理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事前预警、事中响应、事后追溯"的全链条智慧安全体系,全力为师生打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1

多维感知智慧安防体系:织就校园安全防护网

专家指导明方向

依托视频分析、音频识别、传感器监测等多模态AI技术,我校构建起全域覆盖、智能联动的安防体系,实现校园安全管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御的跨越。

w6.jpg

01/智能周界监控系统:

    筑牢校园安全第一道防线

在校园周界部署高清智能摄像机阵列,配合电子围栏系统,构建24小时不间断的立体防护网络。当警戒摄像机或电子围栏触发入侵警报,系统立即启动智能联动机制:球型摄像机自动转向报警区域,运用高精度人体识别算法锁定目标,实时追踪其行动轨迹;同时,安保指挥中心大屏同步呈现现场画面,并自动调取周边监控视角,为应急处置提供全方位信息支持。

w7.jpg

02/异常行为监测系统:

     精准识别潜在安全威胁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视频分析服务器,能够对校园内各类异常行为进行智能识别。当系统检测到人员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或出现打架斗殴、摔倒等异常行为时,将立即触发声光报警,并在安保终端弹窗提示,同步推送现场视频画面,确保安保人员第一时间掌握情况、采取措施。

w8.jpg

03/可视一键报警系统:

    打造应急响应快速通道

在操场、走廊等重点区域部署可视一键报警装置,构建"秒级响应"应急体系。一旦按下报警按钮,门卫室安保终端立即触发声光警报,自动接通现场视频通话,安保人员可通过高清画面实时查看现场情况,进行远程指挥调度,实现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与处置。

w9.jpg

04/智能人群密度监测系统:

    守护学生活动安全

在教学楼走廊、楼梯等易拥堵区域,部署AI人群密度监测设备。通过实时分析监控画面,系统可精准计算人员密度,当监测到超过安全阈值时,立即向安保值班室和班主任推送预警信息,同步显示具体位置和拥挤程度,便于工作人员迅速开展疏导工作,有效预防踩踏等安全事故发生。

w10.jpg

w11.jpg

2

智慧后勤管理:科技赋能校园安全细节

专家指导明方向

AI技术不仅应用于安防领域,更深入校园后勤管理的各个环节,为师生生活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

1

食品安全可视化管理:

让每一餐都吃得放心

依托"明厨亮灶"工程,在食堂后厨安装智能监控系统,运用AI图像识别技术对食材存储、加工、烹饪等全流程进行实时监测。系统可自动识别操作人员未戴口罩、违规操作等行为,并及时发出告警;校级膳食委员会成员通过专属管理平台,可随时随地查看后厨实时画面,实现食品安全的透明化监管。此外,系统还支持对食材保质期、餐具消毒等关键环节进行智能提醒,全方位保障师生饮食安全。

w12.jpg

2

电动车安全监控系统:

消除充电安全隐患

针对教职工电动车使用频繁的特点,在停车区域部署AI红外监测系统。该系统集成烟雾检测、火焰识别、温度监测等多项功能,能够24小时不间断扫描电动车停放及充电状态。一旦检测到烟雾、明火或温度异常,系统将立即锁定火源位置,通过手机APP、短信等多种方式向安全管理人员发出告警,并联动现场声光报警装置,为应急处置争取宝贵时间,将火灾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w13.jpg



通过AI技术的深度应用,我校正逐步实现校园安全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升级。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完善智慧校园安全体系,为师生营造更加安全、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w15.jpg

w16.jpg

一审:安保处

二审:校长室

三审:朱建东

w17.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2 23:36 , Processed in 0.14764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