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Deutsch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TA的专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服务网格(Service Mesh)是昙花一现的风口,还是值得沉淀的底层能力?这几年,它的关注度明显下降了。在实际生产中,很多团队因技术债务、部署复杂度望而却步,而 AI 和大语言模型(LLM)的兴起,又把“高并发”与“低延迟”的诉求重新拉回舞台中央。这让我们不得不再次问自己:Service Mesh,还有存在的意义吗?它是否已经过时?又该如何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技术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篇文章尝试跳出技术细节,回到工程理性和架构演进的视角,重新审视 Service Mesh 的价值轨迹。
我们不再为每个服务部署一个代理,而是把服务治理的能力内嵌进应用框架的 SDK 中。
如何从控制平面获取服务治理的动态配置?
传统配置中心解决的是“应用如何读取配置”; 而 xDS 解决的是“如何对大规模网络流量进行统一编程”。
服务注册不再是应用的责任,而是由底层基础设施(如 Kubernetes + Istio)自动完成。
还需要 Zookeeper 吗?不再需要 Zookeeper/Nacos 等传统注册中心,应用本身也不再需要主动注册。 核心转变是:服务注册与发现的责任从‘应用框架’上移到了‘基础设施(Kubernetes + Istio)’。Dubbo-Go 的角色从“主动注册”转变成了“被动发现、主动订阅”。
“AI 推理负载是单点任务,对 Service Mesh 没啥需求。”
“稳定,是一切智能系统的基础。” Service Mesh,依然值得我们信任。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24 07:29 , Processed in 0.12211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