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92|回复: 0

构建AI时代学习新范式!OECD报告:AI时代教什么?学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1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2025年5月2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在强大的AI时代,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政策文件,基于2024年9月OECD与顶尖科学教育学者一起举办的专家研讨会对AI发展可能带来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改变进行了分析。该政策文件的主要结论概括如下。

w2.jpg

🔎 AI有望重塑社会,学校课程也需跟进

该政策文件指出,目前关于AI和教育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主题上。首先,如何利用AI改进教学、学习和评估。其次,识别和预防AI使用的风险,如AI偏见、数据保护和学生利用AI作弊。第三,越来越多地强调适应课程以纳入AI素养——即教育学生了解AI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这些显然是重要的问题。然而,它们也忽略了AI的变革潜力对教育的一些重要社会影响。特别是,如果AI和机器人显著改变了人类完成工作和生活任务的方式,那么通过教育促进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可能也需要改变。

w3.jpg

w4.jpg

但同时,该政策文件也指出:开始解决AI对课程提出的问题的一个主要困难在于目前缺乏关于AI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充分信息。关于AI能力的知识仍然匮乏,这阻碍了决策者预测其变革潜力的方向和范围。

为了解决这一差距,OECD正在开发一种方法,全面捕捉、评估和报告AI和机器人相对于人类的能力。这项工作包括发布一套指标,帮助决策者预测AI将如何改变人类完成工作和生活任务的方式,2025年6月将发布测试版。

在教育领域,该项目旨在制定一套原则性的方法,运用这些指标来展望一个可行的近期或中期未来,届时AI的能力将超越目前课堂上所能达到的水平。

🔎 重新审视科学课程以应对强大的AI未来

该政策文件指出,科学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能力的局外人”,即虽然不是每个科学领域的专家,但具备理解、参与和批判性评估科学信息的能力。

科学教育必须提供高质量、公平的教育机会,支持科学素养作为基本权利,培养学生成为灵活、适应性强、富有创造力和社会意识的问题解决者,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能够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生活和工作。

该政策文件认为,AI可能不会带来全新的课程目标,但会在现有优先事项中转移重点。与其为教育设立全新的目标,不如将AI作为一个催化剂,促使教育从狭隘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转向更广阔的领域。教育系统可以利用AI来培育注重智力和审美满足感以及民主公民参与的科学教育,鼓励所有学生通过科学寻找意义和乐趣。

w5.jpg

w6.jpg

w7.jpg

w8.jpg

🔎 实现科学课程改革需主要的几个方面

w9.jpg

w10.jpg

AI时代的教育新命题——《报告》指出,随着AI和机器人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人类完成任务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教育体系必须重新评估在新环境下所需的核心素养。这些变化可能迅速且影响深远。报告强调,政策制定者需要跳出对AI应用的即时反应,面向未来,思考课程是否需要调整对某些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重视,甚至引入全新素养。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教育的目光不应只停留在当下,而应为学生准备好迎接AI主导的未来。对于青少年来说,想要顺应时代,便有必要去科学的学习这些AI大模型以及学习它底层的能力,赛先生科学AIGC课程便是切实的去开发孩子们的底层能力!

国内领先的科学科创教育品牌赛先生科学在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政策引领下,正式推出全国首个覆盖3-15岁全学龄段的阶梯式AIGC课程体系。赛先生科学AIGC课程的出现标志着其在青少年科创教育领域的又一创新突破。

w11.jpg

该课程响应《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人工智能模块"教学要求,创新构建「认知-实践-创新」三级培养体系。采用真人直播、精品6-8人小班教学模式,并配合赛先生科学自主研发的AIGC学习平台,开创性地实现了“课程-工具-评价”三维闭环,帮助青少年掌握AI时代核心素养,培养人机协作能力,为青少年AI教育建立行业新标准。

赛先生科学AIGC课程不仅关注学生对AIGC技术的掌握,更注重培养其AI时代的人机协作能力。赛先生AI超能少年养成计划的推出,为孩子铺就一条通向未来的“护航之路”。选择真正适配中国土壤的AI,不仅是技术决策,更是对文化根脉与成长规律的尊重。

w12.jpg

教师应该教什么?

在AI时代,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递者,而是要成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引导者。根据《专报》指出,教师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科学素养
教师应教学生理解科学的工作方式、评估科学知识的结论,并区分科学问题与社会、经济、伦理等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框架。

🔘 批判性思维与分析能力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分析影响公共决策的各类知识,理解其社会相关性,从而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做出理性判断。

🔘AI的伦理与安全使用
AI作为未来社会的核心工具,教师应教会学生将其作为认识世界的助手,并培养安全、伦理地使用科技的能力。

🔘 激发好奇心与学习认同感
通过科学和工程活动,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习成为学生身份的一部分,带来知识与美学的双重满足。

🔘 民主公民意识
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地球福祉的方式与科学互动,培养其参与公共事务的责任感。

w13.jpg

学生应该学习什么?

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呼应,学生在AI时代需要掌握一系列核心能力。《报告》建议,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涵盖:

🔘 科学理解力与实用认识论
学生需理解科学的本质与方法,学会如何获取、评估和应用知识,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 对科学的信任
通过学习,学生应理解科学的价值与局限性,增强对科学的信任,从而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保持理性。

🔘 社会参与能力
学生应学会分析公共决策背后的知识,并以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式与科学互动,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 适应AI的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安全、伦理地使用AI的技能,将其作为工具提升学习与生活效率。

🔘 终身学习能力
在快速变化的AI时代,学生需培养持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

w14.jpg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报告》中也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建议:

🔷 打破学科与年级壁垒

提供更灵活的学习路径,让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 融合正规与非正规学习

利用技术支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协商增强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 反思标准化评估

减少对标准答案的过度依赖,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与决策能力的培养。

🔷 鼓励多元视角

在教育改革中正视不确定性,承认人类在塑造未来中的主导作用,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讨论。

教育塑造未来——AI时代的到来,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对教育体系的深刻挑战。

《报告》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清晰的方向:教师需要教授科学素养、批判思维和AI伦理等内容,而学生则应掌握科学理解、社会参与和终身学习等能力。通过灵活的教育方式和前瞻性的课程设计,我们可以为学生铺就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让他们在AI时代不仅能适应变化,更能引领变革。

赛先生科学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致力于培养未来的科研科创人才,提升国家的科创竞争力。

w15.jpg

开启科创教育,从此刻开始!

w16.jpg

长按扫码

给孩子一个选择科学

选择科技的机会

不要让孩子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

w17.jpg

w18.jpg

w19.jpg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12 00:07 , Processed in 0.15677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