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15|回复: 0

[关税] 关税“暗战”:全球经济的连锁反应与破局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4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当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信函飞向14国,当“对等关税”暂缓期在博弈中一再延长,全球市场再次嗅到了贸易摩擦的硝烟。在产业链如蛛网般交织的今天,美国关税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像投入湖面的巨石,不仅激起美国本土的通胀涟漪,更通过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将冲击传导至全球生产车间与消费市场。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的重启,能否为这场持续数年的博弈注入新变量?中国出口企业在成本压力下的突围之路,又折射出怎样的全球产业链重构逻辑?本期《理论研究》专访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高瑞东博士,深入分析美国关税政策的多维影响,探寻全球经济在不确定性中的前行方向。

w1.jpg

高瑞东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

关税冲击从通胀延伸至供应链

《金融时报》记者:美国关税政策如何通过供应链传导加剧全球通胀、导致投资萎缩?

高瑞东:短期看,美国16.7%的居民消费依赖进口,关税抬升进口成本,成本由出口商、进口商和消费者共同分摊。当前因中美互降关税、企业消化成本,美国通胀风险弱化,本轮关税对美国通胀影响或低于1个百分点。

中长期需关注供应链重构的效率损失带来的长期通胀压力。地缘冲突与贸易保护主义推动供应链从“成本优先”转向“弹性优先”,企业为规避关税被迫转移进口来源或本土化布局,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推升全球通胀。

对投资市场而言,政策不确定性抑制投资信心:美国频繁调整关税,企业难判市场环境,长期投资更谨慎;同时,关税增加企业成本、打击消费信心,压缩利润,部分企业裁员或转移生产线。

规则变局中WTO失速与RCEP崛起

《金融时报》记者:美国关税加码是否意味WTO效力削弱?RCEP是否加速发展?

高瑞东:WTO因成员分歧陷入机制瘫痪,各国转向区域性贸易协定。2020年签署的RCEP带来三方面影响:一是扩大出口市场,2024年中国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13.2万亿元,同比增长4.5%,三年累计占比超30%;二是降低贸易成本,十年内90%以上货物零关税,提升通关效率,促进生鲜类产品交易;三是整合产业链,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降本增效、高端产业扩大份额。

中国贸易结构更趋多元,2025年5月美国占中国出口份额降至9.1%,东盟升至18.5%,对日韩澳新出口合计超对美出口,RCEP重要性上升。短期美国在金融、技术仍有优势,长期RCEP正形成与北美、欧洲并立的新增长极。

美国通胀的关税传导与政策对冲

《金融时报》记者:关税引发的企业成本增加如何加速美国通胀?美国将采取哪些措施缓解?

高瑞东:关税存在显著成本传导效应:一是推升进口商品价格、减少供给,推升商品通胀,2025年5月美国家电、医疗保健用品等价格已环比上涨,未来涨价或加剧;二是影响存在时滞,参考2018年经验,关税影响约两个月传导至通胀,预计本轮4月关税冲击自6月显现,美联储已将今年通胀预期从2.7%上调至3%。

美国或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是部分回调关税,如特朗普延长“对等关税”暂缓期至8月1日,为企业减压;二是增加能源供应,通过加快油气项目审批、保留税收补贴等提升产量,抑制能源价格上涨。

伦敦磋商显现中美经贸机制化曙光

《金融时报》记者:中美伦敦磋商达成的原则性框架对两国经贸关系有何作用?

高瑞东:该框架旨在落实元首共识,提供对话平台,利于增进互信。此前美方对华歧视性措施曾干扰对话,而伦敦会谈传递积极信号,表明通过对话管控分歧符合双方利益。

伦敦会议标志着磋商机制进入常态化运行,可为中美经贸注入稳定性,给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但中美经贸的复杂性仍然突出,能否持续积累互信,取决于美方是否将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中国企业在关税下的突围之路

《金融时报》记者:美国关税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哪些挑战?企业如何应对?

高瑞东:2017至2024年,美国自华进口额降至14.7%,中国占美进口份额从21.6%降至13.2%,议价能力弱的企业面临退出风险,但整体出口仍具韧性,企业应对策略包括:一是产品升级,高技术壁垒商品(如电机设备、有机化合物)将关税转嫁给美方,实现量增价涨;二是以价换量,低技术、同质化商品(如钢铁、家具)通过降价维持市场;三是转口贸易,通过越南等第三方转口,2025年4月后中国对越出口增22.5%,越南对美出口增34%;四是产能出海,企业海外布局产业链,2018至2023年中国对东盟主要国家直接投资存量复合增速超两位数,带动资本品和中间品出口。

多维政策筑牢经济抗风险韧性

《金融时报》记者:中国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提升经济抗风险能力与竞争力?

高瑞东:面对内外挑战,可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筑牢内需根基,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保体系,精准加大消费补贴,促进文旅等服务消费增长;二是强化产业链韧性与技术攻关,通过税收返还鼓励企业突破低价竞争,以大企业核心技术带动产业链升级,协同金融机构做好汇率对冲等风险预案;三是完善政策预期管理,高频召开发布会传递正向信号,借助大数据预判市场情绪,稳定房价、提振资本市场(如引导企业回购分红)。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w2.jpg

大家都在看
274人遇难!印度坠毁客机驾驶舱对话公开特朗普威胁对金砖国家加征10%新关税,中方回应!刚刚!外汇局发布!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王璐编辑:云阳邮箱:fnweb@126.com关注金融时报公众号 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3 01:05 , Processed in 0.11392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