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变暖正在改变德国农业的面貌。受益于温和的气候,德国越来越多的果农开始尝试种植原本属于南方的水果,尤其是在南部地区,甚至在北方也有农场开始探索。但高昂的生产成本与廉价进口水果的竞争,使得这场转型充满挑战。
气候变暖推动“南方水果”北移
杏子、桃子、油桃——德国果农正逐步顺应气候变化的趋势,转向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热带”水果。德国联邦果树种植专业组总经理约尔格·希尔贝斯(Jörg Hilbers)表示:“越往南,这些南方水果的种植就越密集。比如杏子在巴登-符腾堡州和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已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补充说,葡萄种植区通常也早已种植杏子和桃子。随着气候变暖,这类果树如今也逐渐在德国北部扎根。然而,希尔贝斯也强调:“这仍然是边缘性种植。”
在德国最大果园区——“老土地”上的尝试
下萨克森州果树专业组主席克劳斯·施利克尔(Claus Schliecker)介绍说,在德国最大的连续果园区域“老土地”(Altes Land)中,约有10,000公顷的果园,其中已有15公顷种植了杏子、桃子和油桃。施利克尔与妻子萨宾娜一起在斯塔德县的古德汉德菲尔特镇经营一座农场。
“我们把握住了机会,而且效果非常好。”萨宾娜·施利克尔补充道:“但由于降雨,我们种植时搭建了顶棚。南德地区就不需要这么做。”
南方水果依然是小众市场
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不止于温度。相比往年,植被期提前了约14天,冬季严寒霜冻减少。克劳斯表示:“我们是先锋者,这归因于气候变化已肉眼可见、感官可触、数据可测。”在他们的农场,杏子在北方也能自然成熟,但必须在防雨防晒的塑料大棚中种植,棚边还有防虫网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尽管如此,这类种植仍将是一种“小众经济”。如果果农拥有与高端食品店的稳定渠道,或进行直接销售(如农场直销),他们的水果就能售出。但要打入大型超市系统几乎不可能。克劳斯指出:“我们无法与来自西班牙或土耳其的产品竞争,每公斤价格差能达到3欧元。”
“我们想给员工支付体面的工资,而果树种植始终是一项人工密集型产业。”根据不同作物,人工成本可占总成本的60%。环保标准、生产成本以及法定最低工资进一步推高了德国本地水果的价格。
德国本地水果在全球化竞争中处境艰难
施利克尔认为,最低工资应伴随“最低价格”,否则难以保障公平竞争。“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小时工资只有6至8欧元,而在摩洛哥,每天才7欧元。”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水果几乎没有竞争力。
例如,德国本地蓝莓种植近年来已经明显减少,而市场消费量却持续增加——因为来自其他国家的蓝莓便宜得多。
结语
气候变化虽带来了新的种植机遇,但在全球化背景下,本地农产品要想存活并占据一席之地,除了创新和适应,还需公平的市场机制来保驾护航。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