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60|回复: 0

[关税] |云谷早知道|美日、美欧达成关税协议,中国“反内卷”加速演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9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内容摘要



全球大类资产周度回顾:上周日经225走强,由于美日达成贸易协定,且最终关税税率低于此前水平。原油下跌,在地缘政治冲突的扰动结束后,原油在OPEC+加产的背景下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原油价格持续下行。年初至今来看,黄金、比特币和恒指涨幅领先,美股继续上涨。但若是以4月对等关税时点为分界,对等关税后港股的涨幅低于其余市场。港股在资金流向上,根据EPFR数据,上周主动流出放缓,被动外资流入增加,南向流入放缓,整体上全球主动基金对中资股依然是低配状态。

图表1:市场上周涨跌幅

w1.jpg

Source:Wind, Yungu

境外事件解析:美日、美欧相继达成15%的对等关税协议,低于此前关税水平。15%或作为其他国家与美国谈判的benchmark,最终的关税对于经济的冲击或大幅低于4月初的预测,市场也已逐渐Price in。特斯拉和谷歌发布二季度财报,两家公司2Q的财报均in line或略超预期,但在未来展望侧特斯拉低于预期而谷歌持续加大AI Capex投入。特朗普访问美联储引发独立性讨论,但市场对于美联储今年的降息预期未大幅变化。本周是境外市场的busy week,将迎来中美谈判、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M7财报及美国非农就业数据。

境内要闻解析:工信部将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工程开工叠加“反内卷”行情加速演绎,价格法修正草案发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修订,7月LPR维持不变,中央汇金二季度增持ETF超2000亿。

-01-

境外要闻分析

ANALIZE

>>>>>

Q1: 美日美欧达成后贸易协议,资产影响如何?

A1:

当地时间7月22日,美国与日本达成关税协议。根据协议,美国进口商将对日本输美商品征收15%的“对等”关税,这一税率大幅低于7月初特朗普威胁的25%-35%。作为交换,美国对日出口商品(包括汽车、卡车、稻米及部分农产品)将获得零关税待遇。日本还承诺在未来多年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并全面开放汽车、大米等产品市场,预计将为美国创造“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图表2:美日关税进展事件

w2.jpg

Source: Media Reports, Yungu

7月27日,美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对欧盟输美商品实施15%的普遍关税,此税率同样适用于半导体和医药产品,大幅低于此前30%的关税水平。作为交换,欧盟承诺新增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购买美国军事装备,以及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如液化天然气),并需要向美国开放市场。该协议避免了此前美国威胁的30%巨额关税。

上周除美日、美欧外,印尼、菲律宾等国家也与美国达成的关税协议,最终税率普遍维持在15%至20%的区间,低于此前的威胁水平。我们认为15%可能会被作为其他国家与美国谈判的“基准”(benchmark),最终的对等关税对全球贸易以及美国经济的冲击可能会低于此前的市场预期,市场也已逐渐Price in

Q2: 特斯拉第二季度财报表现及未来展望如何?

A2: 特斯拉2Q收入略超预期,EPS符合预期。然而,管理层对未来几个季度的展望较为悲观,表示运营将面临挑战,主要受关税影响、美国电动汽车税收减免政策逐步取消以及中国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尽管Robotaxi/FSD运营范围将逐步扩大,两款新车(包括一款低价车型“MODEL Q”和针对中国市场的加大款Model Y L)将于年内发布,以及机器人五年内量产的承诺,但这些仍是相对长远的叙事,短期内难以商业化变现,特斯拉股价在财报当日下跌8%

图表3:特斯拉2Q收入略超预期,EPS符合预期

w3.jpg

Source:Goldman Sachs, TSLA, YunGu

Q3: 谷歌第二季度财报表现及AI投入指引如何?

A3: 谷歌第二季度财报略超市场预期,总营收基本持平,毛利超预期1.8%。各项业务加速增长,其中搜索增长12%(同比),YouTube广告增长13%(同比),云服务更是保持了32%的强劲增速。在未来指引方面,谷歌上调了2025年AI资本支出指引,从750亿美元增至850亿美元,以加速数据中心建设和细分领域的应用。受此积极指引影响,谷歌股价在财报发布后出现上涨

Q4: 特朗普访问美联储对美联储独立性有何影响?

A4: 特朗普上周亲自视察美联储大厦施工现场,并公开批评预算超支,呼吁美联储大幅降息,建议将联邦基金利率一次性从4.25%-4.50%降至1%。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场辟谣,否认预算争议并解释成本上涨原因。受此事件影响,当天债券市场收益率迅速上行,市场对鲍威尔被罢免的概率一度飙升至40%,随后有所回落。尽管如此,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并未因此事件产生过大变化,普遍仍预期7月将维持利率不变,并在9月和12月各降息25个基点。美联储独立性担忧依然存在,但美国经济数据未恶化为美联储提供了持续观望的时间和空间

-02-

境内要闻解析

ANALIZE

Q1: 工信部将实施哪些稳增长方案

A1: 7月18日,工信部总工程师谢少峰表示,下一步将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的稳增长方案。方案旨在推动行业着力调整结构、优化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具体的实施工作方案将在近期陆续发布

Q2: “反内卷”行情加速演绎的原因是什么?

A2: “反内卷”行情加速演绎是由于中国经济面临PPI连续33个月负增长的态势。PPI的持续负增长会进一步传导至CPI,导致企业盈利恶化,抑制工资增长,提高失业率,最终形成消费端的负反馈,形成通缩与内卷的恶性双循环。这种循环表现为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利润萎缩,研发投入不足,产品低端化,并最终又回到产能过剩。为了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国家提出了“反内卷”策略。此外,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工程的开工,弥补了本轮供给侧改革在需求端拉动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打开了投资者的想象空间

Q3: 价格法修正草案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A3: 7月24日,国家发改委联动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起草了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这是1998年价格法实施后的首次修订。修订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完善政府定价相关内容,明确成本审核作为价格制定的重要流程;二是加大对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认定和惩处力度,规范价格秩序,治理内卷式竞争。草案中明确规定“不得利用数据和算法等从事不正当的价格行为”以及针对“场所内经营者收取不合理的一些费用”,此次修订预计将对近期外卖价格战产生明显影响

Q4: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修订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哪些资产与碳减排相关?

A4: 国家发改委修订并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的背景是中国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主要依靠节能减排和植树造林。新办法将碳排放评价和煤炭消费管理要求纳入节能审查环节,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审查,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此举旨在推动能源转型,从传统火电转向光伏、风电、潮汐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我们认为,随着该办法的落地,那些低成本、能效水平领先的龙头企业,尤其是在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中具备优势的企业将受益。与碳减排相关的资产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领域,例如“碳中和”ETF。这类ETF通常包含光伏、风电、潮汐能、核能等新能源发电相关标的。此外,这类公用事业类持仓的特点是分红比较高

Q5: 7月份LPR为何维持不变?

A5: 7月份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维持不变,一年期和五年期LPR分别维持在3%和3.5%的水平。这一结果符合市场预期,表明当前的货币政策处于观察期。尽管上半年财政收支差额逐步扩大,但LPR自5月下调后的市场效果正逐步趋于明朗。预计短期内宏观政策大幅加码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市场进一步上行的空间也相对有限

图表5:7月LPR维持不变

w4.jpg

Source: Wind金融终端

Q6: 中央汇金在2025年二季度有何动作?

A6:

根据最新披露的公募基金二季报,2025年第二季度中央汇金再度出手,大规模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增持规模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主要申购了多支核心宽基指数类ETF。这一战略布局与政策导向形成共振,旨在稳定市场预期并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03-

互动环节

INTERACT

近期科技巨头如谷歌和特斯拉的业绩表现分化,国内‘反内卷’政策导向明确,相关受益行业ETF表现强劲。如果您有现在是否需要在资产组合中配置相关资产以及仓位比例相关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或扫描屏幕下方的云谷小助手二维码咨询我们,我们会安排专业的投资顾问为您免费沟通解答。

资产配置相关问题,请联系:

w5.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2 06:19 , Processed in 0.11833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