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87|回复: 1

[新闻]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发布沉重报告:自然灾害损失创数十年新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9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森林大火、地震、山体滑坡——2025年上半年,自然灾害在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310亿美元(约合1130亿欧元),创下数十年来罕见的高位。



根据德国DAX上市企业慕尼黑再保险公司(Munich Re)的最新分析,这是自1980年以来损失第二高的上半年,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程度远远超过长期平均水平。

美国受灾最严重  
其中仅加州1月份的大规模山火就造成了约530亿美元的损失——成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一次火灾灾害。而最惨烈的则是3月28日发生在缅甸的地震,共造成约4500人死亡。

美国遭受了最为沉重的打击:除了洛杉矶及周边的森林大火外,还发生了多次强烈风暴和龙卷风。总损失高达920亿美元,约占全球损失总额的70%。

“天气灾害的损失已成新常态”  
慕尼黑再保险首席气候学家托比亚斯·格林(Tobias Grimm)指出,受全球变暖影响,天气相关的自然灾害不仅发生频率增加,而且强度加剧。他表示:“现在的小灾也能造成高损失,灾害的背景噪音越来越大。”  

格林特别指出,美国因地理位置因素本就高风险,是全球龙卷风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墨西哥湾流动而来的高温潮湿空气与来自加拿大的寒冷气流在美国腹地频繁碰撞,导致剧烈天气事件。这种气团冲突在世界其他地区并不常见。”

欧洲相对“幸运”,但无乐观空间  
在所有受灾地区中,欧洲损失相对较小,约为50亿美元。不过,格林提醒说:“我们只是运气好,前六个月没有大规模天气灾害。”  

与2024年中欧大规模洪灾相比,2025年上半年欧洲整体较为平静,但并非完全风平浪静。

阿尔卑斯山区:气候隐患正在加剧  
欧洲也出现了极端自然事件:5月底,瑞士瓦莱州(Wallis)发生严重的岩石与冰体滑坡,几乎掩埋了整个布拉滕村(Blatten),共毁坏了130栋房屋,预计损失约5亿美元。  

格林强调,随着气候变化推进,高海拔地区永久冻土正在退化,导致岩体结构松动,增加山体滑坡等灾害的风险。他指出:“阿尔卑斯地区的气候风险日益突出,但公众关注度仍不够,未来必须加强防范。”

保险覆盖与历史对比  
据Munich Re统计,1310亿美元的全球损失中,约800亿美元属于保险覆盖范围。无论是总损失还是保险损失,经通胀调整后均远高于过去几十年的平均值。该公司指出,过去30年的上半年平均损失为790亿美元。  

仅有2011年因日本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全球在上半年记录到更高的损失金额。

结论:气候风险已非遥远预言,而是眼前现实。损失“新常态”呼唤全球警觉与行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25-7-29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报告强调了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近年来的高峰,显示出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频率和强度的影响。这一现象在德国及欧洲以外的地区尤为明显。

在德国,虽然整体自然灾害损失较小,只有约50亿美元,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未来可能面临更频繁和更严重的天气事件。尤其是在阿尔卑斯山区,由于永久冻土的退化,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风险显著增加,这引发了专家的关注。

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大部分是有保险覆盖的,保险公司也越来越重视气候风险的管理与应对。这一趋势在未来可能促使保险行业和政府加强在防范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方面的合作,以降低潜在的经济损失。

总体来看,慕尼黑再保险的报告呼吁全球各国提高警觉,采取更多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以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本帖内容由人工智能提供,仅供参考,DOLC GmbH 不负任何责任。】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2 19:05 , Processed in 0.09140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