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91|回复: 0

[关税] 美中关税博弈的真实图景:8月双闸门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30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核心结论

关税现实:当前对华关税为35%(25%的301税+10%的IEEPA互惠税),美国政客宣传的"80%"是理论最大叠加。美国已与欧盟、日本达成15%互惠税协议,越南接受20%,均高于10%暂停阶段但远低于34%威胁上限。

博弈逻辑:美方的"威胁-议价-锁定"模式已在多国得到验证。中国若避免8月12日后的"59%跳崖",最现实选择是效仿欧日模式,接受15%互惠税以换取24%冰封和长期确定性。

双闸门策略:8月8日鹅油制裁与8月12日关税到期形成联动,美方以象征性制裁配合关税延期谈判,最终目标是将中国拉入已验证的"40%中间价"框架。


w2.jpg
目录

一、关税现实:并非"全面暂停"的35%税负

二、美国"威胁-议价-锁定"的互惠关税模式

三、中国的特殊处境与"40%中间价"选择

四、8月双闸门:俄油制裁与关税延期的联动博弈

五、市场预期与投资含义

结论:从威胁到现实的博弈逻辑



w3.jpg
关税现实:并非"全面暂停"的35%税负

三层关税结构的真相

市场对美中关税结构存在广泛误解,认为"90天停表"意味着全面暂停。实际情况是:目前进入美国的大多数中国商品依然在付25%(§301)+10%(IEEPA临时税)=35%的基本税负。

§301关税25%:2018-2020年遗留,始终征收,从未被任何延期协议暂停。USTR明确表示"美方将保留4月2日以前对中国征收的所有关税,包括Section 301及Section 232"。

IEEPA互惠税:原设34%,现暂减至10%,8月12日到期。这24个百分点的"冻结段"是当前谈判的核心。

芬太尼附加税20%:仅针对46种前体化学品(波罗酮等),年进口规模不到3亿美元,完全不覆盖消费电子、家具、服装等大宗商品。
"80%"的政治化包装真相

美国副贸易代表把25%(§301) + 34%(互惠税,如若复活) + 20%(芬太尼附加税,只限46个前体化工品)全部加总,说"关税会回到80%左右"。

这一说法刻意忽略了品目范围差异:芬太尼20%仅适用于极少数化学品,与普遍征收的301税和互惠税完全不同。因此,"80%"只是理论最大叠加,远高于普遍税负(当前≈35%;即便8月12日24%复活也≈59-60%)。


w4.jpg
美国"威胁-议价-锁定"的互惠关税模式

34%极限威胁的策略设计

美方把"互惠关税"当成与各国重新议价的核心筹码:先用34%的极限税率(EO 14257)吓住对方,再暂降到10%(EO 14266),然后逐一谈判固定各国"新常态"税率。

4月2日公布的EO 14257把所有伙伴的互惠税上限定在34%。7天后的4月9日,EO 14266以"谈判窗口"名义把这一税率暂时压到10%,限期90天。特朗普随后分别与各国签署备忘录。
已验证的国别协议模式

欧盟:15%普遍税率,比最初威胁的30%减半,欧方承诺对美工业品降低残余关税,并开放600亿美元美国能源、防务采购。

日本:15%普遍税率,把汽车总税从27.5%降到15%,日方承诺五年追加5500亿美元美国产能投资。

越南:20%普遍税率,并对"第三国经越南转运货物"加收40%;换取越方在LNG、芯片等领域采购美国产品。
为什么各国接受高于10%的税率?

威胁与让步的"价差逻辑":10%并非永久优惠,而是倒计时条款,若谈崩就弹回34%。欧日越以15%/20%锁定长期税率,等于用"小幅妥协"换取挤掉14-19个百分点的极限威胁空间。

长期确定性价值:企业愿意接受"小幅上调换长期可预期",避免24%悬空段反复上跳的不确定性。

附带利益交换:各国在能源采购、投资承诺、技术合作等领域给出对美最优条款,实现"关税换市场准入"的综合交易。


w5.jpg
中国的特殊处境与"40%中间价"选择

中国面临的三种税率情景

情景税目组合总体税负概率与时间
当前暂停状态25%(§301) + 10%(互惠税)≈35%临时至8月12日
延期失败25%(§301) + 34%(互惠税)≈59%若8月12日无协议
效仿欧日模式25%(§301) + 15%(互惠税)≈40%谈判目标
中国的特殊约束

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仍承担25%的"301"长期加征税,该税从未被谈判触碰。若北京能把互惠税谈成15%并永久封存24%,总负担会是约40%——确比当前35%的停表状态重,但显著低于59%的"极端跳涨"。

"40%中间价"的逻辑:这个水平与欧日协议保持一致,既体现了美方"一视同仁",又避免了给中国"最优待遇"的政治风险。对中国而言,则是在"35%暂停-59%威胁"区间内找到的相对确定性出路。


w6.jpg
8月双闸门:俄油制裁与关税延期的联动博弈

象征性制裁的高概率预期

倾向认为8月8日不会出现鹅乌停火,也不会落下"100%二级关税"大锤。最有可能的场景是:鹅方继续冷处理最后通牒;美方宣布象征性、可回溯的局部制裁(点名几家俄油航运公司),同时把真正针对第三国的普遍次级关税留作威慑。

支撑判断的约束因素:
    鹅方态度:表明"不会因新倒计时改变路线",其继续在乌东导弹袭击美国政治约束:能源州议员担心汽油价格,特朗普本人强调"不想让油价飞起来"法律时间成本:真正的100%次级关税需要新IEEPA行政令和海关系统修改
二级制裁的传导机制

若对鹅油买家实施制裁,"灰色船队"运费会飙升,海运保险费率暴涨。被制裁的船运公司和保险公司将失去美元清算能力,迫使整个鹅俄油运输链条转向风险更高、成本更昂贵的替代方案。

油价博弈的两重逻辑:
    若中国妥协:200-250万桶/日的鹅油需求挤入中东与北海,"自由桶"短缺推高油价若中国硬顶:灰色运输成本暴涨同样推高油价,但人民币因去美元化预期相对稳定

政治制约关键:布伦特推向80美元意味着美国汽油价格刷新高点,直接冲击2026年中期选举。当"抗鹅"叙事与"口袋通胀"矛盾时,特朗普历史上多次"眨眼"。
8月12日的筹码交换逻辑

中方在斯德哥尔摩表示"24%部分再展期90天",但美方澄清"中国同行操之过急",强调"仍有技术细节"。

特朗普可能的打包策略:只要北京在鹅油问题上退一步,就把对华关税锁定在40%的欧日水平,避免59%的极端跳涨。这样既维持了对俄施压,又将中国纳入已验证的"威胁-议价-锁定"框架。

三条路径的概率权重:
    有条件延期90天(约40%):以鹅油配合为前提,推迟到11月峰会直接跳到"40%中间价"(约35%):效仿欧日模式,锁定长期确定性无协议失效跳至59%(约25%):触发供应链重构,但政治成本极高


w7.jpg
市场预期与投资含义

综合概率判断

8月8日最大概率(约50%):象征性制裁+口头加压。美方宣布对几家鹅油物流链主体实施美元/保险封禁,附带"如继续拒绝停火,将考虑更广泛关税"威胁。

8月12日最可能结果:有条件延期或直接跳到40%中间价。真正的关税升温窗口推至11月感恩节前后可能的峰会。
短期市场影响

大宗商品:布伦特原油在72-78美元区间震荡,象征性制裁引发的短期冲高后回归基本面。黄金受避险情绪支撑但幅度有限。

汇率市场:美元/离岸人民币在7.30-7.45区间震荡,关键看8月12日结果。若确定延期或40%中间价,人民币有望回到7.35以下。

股票市场:A股更多受国内政策预期驱动,港股和中概股对关税结果更敏感。若锁定40%中间价,相关行业估值有望修复。
中长期投资逻辑

供应链重构主题:无论短期如何演进,多元化、本土化趋势不可逆转。关注受益于供应链重构的东南亚、墨西哥等替代市场。

能源安全与去美元化:鹅油制裁威胁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关注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等金融基础设施。

政策对冲工具:通过商品期货、汇率衍生品对冲地缘政治风险,保持充足流动性应对8月关键时点的不确定性。


w8.jpg
结论:从威胁到现实的博弈逻辑

美国的"威胁-议价-锁定"模式已在欧盟、日本、越南得到验证:先用34%极限税率制造恐慌,再以10%暂停期营造谈判空间,最终锁定15-20%的中间价位。

对中国而言,当前35%的实际税负、8月12日59%的威胁跳涨、以及40%的欧日模式中间价,构成了三个关键锚点。在鹅油制裁有限、油价制约明显的背景下,接受"40%中间价"可能是避免"59%跳崖"的最现实选择。

8月双闸门不太可能迎来极限冲突,更可能是一次高调但可控的试压。真正左右中美关系的仍是经济利益计算与政治选举周期的互动,而非地缘政治的零和博弈。理解这一"威胁-议价-锁定"的底层逻辑,才能准确判断政策走向,避免被表面威胁所误导。

w9.jpg
免责声明

重要提示: 本文基于公开信息、政府文件、媒体报道及专业机构分析进行的宏观政策解读与趋势判断,属于学术研究和信息分析性质,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交易指导或财务咨询。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2 15:23 , Processed in 0.16243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