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59|回复: 0

[一带一路] 王立非丨“一带一路” 东盟语言人才需求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31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语言服务研究院”

作者:北京语言大学 王立非 教授

“一带一路”东盟语言人才需求分析

w1.jpg

东盟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连续多年稳居“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各领域的合作,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催生了大量对东盟语言人才的需求,以保障各项合作的顺利开展。跨境电商、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东盟语言人才提供了新的就业领域。这些行业不仅要求人才具备语言能力,还需要掌握相关的行业知识和数字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对复合型东盟语言人才的需求。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人员往来增多,使得教育、文化交流等领域对东盟语言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且对人才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要求更高。

一、东盟语言人才需求特点分析

(一)各语种岗位需求数量差距较大

从招聘岗位数量来看,东盟各语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越南语的需求最多,在三大招聘网站(前程无忧网、拉勾网、应届生求职网)的有效招聘岗位达1616个;其次是泰语,有效岗位966 个;马来语和印尼语紧随其后,分别为867个和850 个;菲律宾语有522个;缅甸语352个;柬埔寨语 307个;老挝语256个;泰米尔语的需求最少,仅为 6个。这种差距与中国同东盟各国的经贸往来密切程度、合作领域广度等因素相关。

(二)多数非通语种人才供不应求

从供需指数(SDI,即供给数与需求数的比值,SDI=1表示供需平衡,SDI<1代表供小于求,SDI>1则为供大于求)来看,2023年东盟9个语种人才总供需指数为0.4,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具体到各语种,泰语是唯一供大于求的语种,供需指数为 1.42,可考虑适当缩减培养规模或转型培养方式;而其他语种均供不应求,其中菲律宾语供需指数仅为0.01,马来语为0.04,印尼语为0.17,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亟需扩大培养规模以保障国家战略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

(三)招聘岗位学历要求以本科和专科为主

招聘信息显示,东盟语言人才的学历要求主要集中在本科和大专层次。其中,泰米尔语岗位明确要求本科学历的占比最高,达67%;其次是泰语,占49%;越南语和印尼语分别占37%和32%。菲律宾语岗位对学历的要求最低,“大专、高中或不限” 的占比达79%,这与其人才供需比情况相对应,由于人才极度短缺,企业招聘难度大,因此适当放宽了学历要求。硕士及博士的需求较少,且多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

(四)招聘行业广泛,岗位多样,亟需复合型人才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推进,我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和投资往来不断加强,东盟语言人才的需求来自贸易、机械、能源、建筑、交通、互联网、教培等多个行业。招聘岗位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翻译,除泰米尔语外,其他语种的翻译岗位占比均小于20%,销售和外贸业务员岗位占比超25%,还有新媒体、技术支持等其他类型岗位。这表明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已从单一语言能力拓展为“语言+专业知识+数字技术”的复合能力。例如,字节跳动的“国际化内容运营”岗位要求印尼语流利,同时具备用户画像理解、行业分析能力及新媒体相关技术和软件的熟练应用能力;中建一局的“越南海外项目专员”岗位要求越南语专业毕业,且具备基础财务知识、项目管理能力和相关软件使用与改进能力等。此外,约56.2%的招聘信息明确要求“英语四级”“流利英文沟通能力”等,因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东盟国家将英语确立为官方语言之一或通用语言,这提示东盟外语人才需提升英语水平以增强竞争力。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东盟语言人才需求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越南语、泰语等需求较多,泰米尔语需求极少,且整体供不应求,部分语种缺口严重。岗位类型多元化,从传统翻译向销售、外贸、新媒体等多种类型转变,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迫切,同时对英语能力有较高要求。

(二)建议

1.服务国家战略,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跟踪短缺语种情况,合理规划并适度扩大短缺非通用语人才培养规模,打造关键语种人才教育基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增强非通用语翻译工具的质量和数量,普及东盟语言学习与运用能力。发挥云南、广西等地区的高校聚集和生源优势,加强跨境民族语言人才培养,建立跨境语言人才库。深化中国—东盟国际教育合作,培养更多了解双边政治、经济、文化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2.优化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数智人才。本科院校创新课程设计,融合技术与外语教学,增加经济、法律、编程等课程,构建跨学科平台,加强师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跨校、跨境项目。职业院校利用技术平台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深化校企合作,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通过这些措施,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数智东盟语言人才。

w2.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2 14:29 , Processed in 0.11368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