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39|回复: 0

[一带一路] 海陆交响:在“一带一路”上书写共建共享的时代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ENTERPR

w1.jpg

海陆交响:在“一带一路”上书写共建共享的时代篇章

w2.jpg

七月的孟加拉湾畔,巴瑞萨电站西侧工地,孟加拉国工程师纳西姆与中方工程师陈师傅蹲在泥地上,用石子勾勒地基加固方案。几天后,原本松软的地基在雨季来临前奇迹般稳固成型。

纳西姆在施工日志中写道:“中孟工程师的信任与坚守,犹如芒果树的根系,越交织越坚韧。”在相隔千里的印尼雅万高铁建设现场,印尼青年陈天明正忙碌于跨文化融合工作。他至今记得2020年春节,中国中铁员工连夜抢修印尼洪灾区水渠的场景。“这一切深深打动了我”,这位曾受助于中国企业的年轻人,如今成为中印尼高铁建设的纽带。

w3.jpg

0

1

技术赋能,铸造精品工程

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壮阔画卷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成为最醒目的地标。从孟加拉湾到爪哇岛,中国技术标准正深刻改变着区域发展格局。

孟加拉国帕拉港建设现场,质量控制工程师那西德·帕尔维斯每天仔细检查着每道工序。“入职中国公司,我的职业生涯才变得完整”,这位土木工程师坦言自己一直梦想在中国企业工作,“因为中国人在项目中常常使用让我们赞叹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设计。”

在他眼中,孟加拉国的所有大型项目都刻着中国建设的烙印——帕德玛大桥贯通了天堑,现代化机场拔地而起,铁路网络延伸四方,发电厂点亮万家灯火。这些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地标性工程,正在重塑“金色孟加拉”的发展轨迹。

在印尼,银红色的雅万高铁列车正疾驰在东南亚首条350公里时速的高铁线路上。作为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出海的首个项目,它不仅将雅加达到万隆的行程从3小时压缩到40分钟,更成为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金字招牌”。

技术赋能的背后,是建设者们对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巴瑞萨电站的灰硫巡检员里亚祖尔胸前工牌上,“汉语B级”标识熠熠生辉。他独创的“三查对”工作法——查票号、查步骤、查风险,让每次操作都精准无误。翻开他写满经验的笔记本,扉页上用拼音标注着:“安全,ān quán,平平安安。”

0

2

青年共振,激发本土潜能

在波黑代表处办公室,高级行政主管田佳(中文名)的见解令人深思:“青年不应只是‘被聆听’,更应‘被赋能’。”这位在中国电建工作的波黑青年,在2025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上强调,当代青年需要的是“导师指导、国际视野、软技能训练,以及展示创意和领导力的平台。”

这一理念正在“一带一路”沿线生根发芽。中国电建创新构建的 “培养-实习-就业-提干”成长阶梯,让无数外籍青年完成从大学生到技术骨干的蜕变。更令人欣喜的是,许多青年在工程项目结束后,转战沙特、泰国等地,形成“跟着电建走向世界”的流动风景。

在非洲大陆,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设立的“赞比亚卡富埃水利电力丝路学院”今年入选浙江省“一带一路‘丝路学院’”。这所学院创新打造 “中文+绿色水电”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技术赋能、标准输出、文化互鉴、认证衔接”四位一体的职教出海新范式。

青年赋能的深度,决定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性。当坦维尔在暴雨中加固巴瑞萨电站配电箱时,这位电气维护工给妻子发去语音:“守住这里的安全,就是守住全家的幸福。”技术传承与责任意识的交融,使这些青年建设者成为本土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0

3

人文交融,编织命运纽带

当雨季间歇的阳光洒落巴瑞萨电站,中孟员工共同种下的芒果树苗迎风挺立。纳西姆扶着树苗,陈师傅挥锹填土,里亚祖尔念着汉语树牌:“共建绿色,共享平安。”坦维尔手机屏幕里,儿子正指着树苗喊:“爸爸种树!” 一棵棵芒果树,成为民心相通的生动象征。

在文学殿堂,38位外交官共同执笔的《外交官笔下的“一带一路”》今年初引发关注。从爱琴海畔到非洲大漠,从俄罗斯文化到阿联酋风土,这部散文集将宏大叙事转化为鲜活的人物故事。

外交部原欧亚司司长周晓沛用 “三个特殊”定义这部作品:跨系统协同打造的纪实文集,“外交老兵”集体执笔的“丝路记忆”,中国公共外交首次系统梳理驻外使节亲历叙事的文学工程。

文化认同在细微处生长。中国电建创新实施“筑梦丝路”中文俱乐部项目,由北京语言大学资深教师为外籍青年讲授中文;通过足球赛、跨文化座谈会和传统美食体验,让不同背景的青年建立深厚友谊。

更深层的融合发生在价值层面。水电十二局的年轻工程师梁志远在赴委内瑞拉项目前,师傅的教诲让他铭记终身:“海外工程不仅是技术的输出,更是责任的传递,项目建设关乎当地民生福祉,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这份责任意识,成为连通中外的精神桥梁。



芒果树在孟加拉湾畔茁壮成长,雅万高铁的列车风驰电掣,赞比亚水利学院的学子执笔绘制水电图纸。这些看似独立的画面,共同勾勒出“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动图景。

当梁志远这样的中国建设者将“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带到委内瑞拉,当田佳这样的外籍青年在世界论坛宣告“青年不应只是‘被聆听’,更应‘被赋能’”时,一条比混凝土更坚固、比钢铁更持久的命运纽带已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深深扎根。

这既是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更是文明互鉴的“软联通”。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宏大叙事里,每个建设者的故事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



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部分文字图片转载网络!

扫码关注全域资源开发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10 03:56 , Processed in 0.11957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