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39|回复: 0

[关税] 关税风暴下的进口牛肉市场:价格深蹲背后的全球博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一、政策冲击:美国关税举措对全球牛肉贸易链的影响

  (一)76.4% 关税生效,巴西牛肉产业遭受重创

  2025 年 8 月 6 日,美国正式对巴西牛肉加征 50% 附加关税,此政策对全球牛肉贸易市场产生了重大冲击。叠加原有的 26.4% 配额关税,巴西牛肉进入美国市场的总税率急剧攀升至 76.4%。如此高额的税率致使巴西牛肉难以进入美国市场,巴西对美牛肉出口处于完全停滞状态。早在 2025 年年初,巴西在三周内便耗尽了 4 万吨的配额,此次关税调整后,该配额再无补充的可能性,巴西牛肉产业受到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这并非巴西牛肉首次面临困境,2021 年因疯牛病问题,巴西牛肉出口曾一度暂停,而此次关税制裁所产生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据巴西肉类出口工业协会(Abiec)测算,若该关税持续全年,巴西年度牛肉出口损失预计可达 10 亿美元,约 40 万吨牛肉需寻求其他销售渠道。美国对巴西牛肉加征关税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本土牛存栏量处于 70 年低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牛肉消费市场之一,其畜牧业的短缺本应为巴西牛肉提供更多市场机会,但美国为保护本土畜牧业,采取加征关税手段限制巴西牛肉进口。

  (二)全球贸易规则重塑,中美洲成为 “免税区域”

  美国此次关税调整,不仅针对巴西,还引发了全球牛肉贸易规则的重构。墨西哥、加拿大凭借《美墨加协定》,继续维持对美国出口牛肉 0% 的关税,这使其在北美牛肉市场中占据了明显优势。尼加拉瓜等中美洲国家则依托《多米尼加共和国 - 中美洲 - 美国自由贸易协定》(DR - CAFTA),享受 15% - 18% 的低税率,成为此次关税调整中的 “免税区域”。

  相比之下,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南美主要出口国则被纳入 “高关税阵营”。阿根廷、乌拉圭对美国出口牛肉的配额仅为 2 万吨,超出配额的货物需支付 10% 的基本关税外加 26.4% 的配额外附加关税,这极大地限制了它们对美国市场的出口规模。这种差异化的税率设置,正在重塑北美牛肉供应格局。有分析预测,中美洲小国的牛肉出口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预计将激增 30%,而南美传统牛肉出口大国的市场份额则会被进一步压缩。

  二、市场反应:价格大幅波动与贸易策略调整

  (一)巴西牛八件套价格大幅下跌

  美国关税政策对巴西牛肉价格产生了显著影响,尤其是牛八件套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作为全球最大牛肉出口国,巴西牛肉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其 8 件套(牛前、牛后等 8 个分割品组合)价格的波动,对全球牛肉贸易商有着重要影响。在关税调整前,巴西 8 件套到岸价稳定在 6200 美元 / 吨左右,而随着美国加征关税政策的实施,这一价格暴跌至 5500 - 5700 美元 / 吨,创 2023 年以来最低水平。

  面对价格的大幅下跌,巴西牛肉企业迅速调整贸易策略。JBS、Marfrig 等肉类加工巨头采取 “预售锁量” 策略,在关税调整的不确定性中寻求稳定。早在 7 月,这些企业就敏锐察觉到市场变化,通过与中国等主要进口商的密切沟通,提前完成了 60% 对华订单的签约,以 5800 美元 / 吨的价格锁定全年 20 万吨供货量。这一举措不仅避免了新关税周期下的价格竞争,还为企业在动荡的市场中赢得了生存空间。

  (二)菲律宾展会成为 “减压途径”,东南亚市场地位提升

  为缓解美国市场流失带来的压力,巴西将目光投向了东南亚,而菲律宾国际食品展成为了其重要的 “减压途径”。在本次展会上,巴西牛肉企业推出了针对东南亚市场的 “性价比套餐”,牛杂碎(2500 美元 / 吨)、冷冻牛腩(4800 美元 / 吨)等产品直降 15%,以极具吸引力的价格迅速打开市场,首单签约量达 1.2 万吨。

  这一策略不仅有效缓解了巴西牛肉的库存压力,还推动了东南亚市场在巴西牛肉出口版图中的地位提升。数据显示,在过去,东南亚市场在巴西牛肉出口中占比仅为 12%,而在本次展会的带动下,这一比例迅速提升至 18% 。通过拓展东南亚市场,巴西牛肉形成了 “东方不亮西方亮” 的市场对冲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国市场的损失,也为全球牛肉贸易格局的调整提供了新的方向。

  三、全球供应链重构:阿根廷稳价、乌拉圭观望、澳新补位

  (一)阿根廷:中端市场价格稳定

  在全球牛肉贸易市场的动荡中,阿根廷在中端市场发挥着 “价格稳定器” 的作用。面对中国市场的询价,阿根廷维持母牛 6 切(5200 美元 / 吨)、前腱 / 后腱混装(5100 美元 / 吨)价格,80VL 碎肉报价 4250 美元 / 吨 。尽管较巴西同品类价格高出 3%-5%,但阿根廷凭借 “草饲无激素” 的产品标签,成为众多高端餐饮企业的首选。莱因迪亚纳牧场等阿根廷知名企业,更是加速布局中国精品超市,通过精细化的产品分割和高端化的品牌包装,2025 年上半年阿根廷对华高端牛肉出口增长 22%,成功在价格战的漩涡中开辟出一条高端品质路线。

  (二)乌拉圭:对华业务量缩价稳

  乌拉圭在这场全球牛肉贸易变局中,采取了谨慎的观望态度。受限于 2 万吨对美配额(配额外关税 36.4%),乌拉圭将目光转向中国市场,但在报价上十分谨慎。其牛后件套维持 6400 美元 / 吨,较巴西高 700 美元 / 吨 ,周度出口量降至 800 吨,仅为正常水平的 40%。乌拉圭行业协会表示:“在巴西低价冲击下,乌拉圭更聚焦 300 - 500 吨的中小订单,避免正面价格竞争。” 通过这种差异化的市场策略,乌拉圭在保持价格稳定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市场突破点,如开发特色牛肉制品,满足中国市场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三)澳大利亚:高端市场抢占份额

  澳大利亚则凭借其 10% 的低关税(配额外 15%)优势,在高端市场实现了 “弯道超车”。随着巴西牛肉被挤出美国高端市场,澳大利亚对美出口量激增 21%,谷饲牛柳(10000 美元 / 吨)、和牛雪花肉(18000 美元 / 吨)等高端产品,成功抢占了巴西留下的市场空缺。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企业同步加大对华出口力度,7 月冰鲜牛肉到岸价 9500 美元 / 吨,虽较巴西高 60%,但精准满足了山姆、盒马等高端零售渠道的需求,销量增长 18%。澳大利亚通过强化品牌建设和冷链物流升级,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高端牛肉市场的地位。

  四、中国市场:在价格博弈中掌握主动权

  (一)采购商策略调整与成本控制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牛肉进口国,在这场全球牛肉贸易格局的变动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议价能力。中粮、双汇等肉类采购巨头迅速调整采购策略,采取 “趁低吸筹” 与 “分拆谈判” 战术,在价格博弈中掌握了主动权。针对巴西牛八件套,这些企业启动了 “八件套分拆采购” 模式,以 5500 美元 / 吨的价格锁定牛前、碎肉等基础品,而对于牛柳、西冷等高端部位,则单独进行议价,价格控制在 6500 - 7000 美元 / 吨 。这一策略使得采购成本较统一报价模式降低了 8% ,实现了精准的成本控制。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巴西急于消化美国转单,我们抓住了这个机会,拿到了比 2024 年低 12% 的价格,相当于关税冲击的 60% 被供应商自行消化。” 通过这种灵活的采购策略,中国采购商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还优化了产品结构,满足了国内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市场,不同消费群体对牛肉部位和品质的需求差异较大,通过分拆采购,企业能够更好地匹配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期货市场反应与价格预期分歧

  国内进口牛肉期货市场也对此次贸易格局变动做出了迅速反应。主力合约从 7 月中旬的 5800 美元 / 吨跌至 5550 美元 / 吨,与现货价差缩至 50 美元 / 吨 ,充分反映了市场对 “巴西低价持续” 的预期。这一价格走势不仅体现了市场对巴西牛肉价格下跌的及时响应,也反映出市场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牛肉供应格局的判断。随着巴西牛肉价格的下降,市场预期其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供应,从而导致期货价格下行。

  然而,期权市场却出现了异动。行权价 5700 美元 / 吨的 9 月看涨期权持仓量增加了 30%,显示部分机构押注中秋备货期价格反弹。这一现象表明,市场对于未来牛肉价格走势存在分歧。一方面,巴西牛肉的低价供应可能持续压低市场价格;另一方面,中秋佳节作为牛肉消费的高峰期,需求的增加可能推动价格上涨。这种分歧也反映了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五、未来展望:短期震荡与长期结构重塑

  (一)短期(1-3 个月):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分层明显

  在短期内,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将形成三大阵营,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巴西凭借价格优势,以低价走量策略试图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其 8 件套价格或下探至 5300 美元 / 吨,吸引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阿根廷则坚守品质路线,凭借 “草饲无激素” 的产品特色,维持 5500 - 6000 美元 / 吨的价格区间,满足对品质有较高要求的消费者。澳大利亚作为高端牛肉的代表,将继续维持 9000 美元 / 吨以上的高价,服务于高端消费市场。

  中国市场将呈现出 “金字塔型” 价格分层。餐饮终端作为牛肉的主要消费渠道,占总需求的 60%,对价格较为敏感,更倾向于选择价格实惠的巴西产品。精品渠道,如精品超市、特色餐厅等,占需求的 30%,注重产品品质和特色,将更多地选择阿根廷牛肉。高端消费市场,如高端酒店、西餐厅等,占需求的 10%,对价格不敏感,更追求品质和品牌,将依赖澳大利亚的高端牛肉产品。这种价格分层和市场细分,将在短期内主导中国牛肉市场的消费格局。

  (二)中期(6-12 个月):供应链调整加速,降低对美依赖

  为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将加速供应链的 “去美国化” 进程。巴西计划将对美出口的 22.9 万吨产能中的 70% 转向中国、东南亚、中东等市场。为实现这一目标,巴西将投资 1.5 亿美元升级冷链物流,确保牛肉能够在 48 小时内直达曼谷、迪拜等市场。通过这种方式,巴西不仅能够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还能够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实现市场多元化。

  阿根廷则启动了 “安格斯牛对华直供计划”,计划在 2026 年将有 5 万头谷饲牛通过 “牧场 - 上海” 专线进入中国。为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安全,阿根廷将采用全程区块链溯源技术,让消费者能够清晰地了解牛肉的来源和生产过程。这一计划将瞄准中国高端商超 30% 的增长空间,进一步提升阿根廷牛肉在中国高端市场的份额。通过这些举措,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将在中期内逐步调整供应链结构,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实现全球牛肉贸易格局的重构。

  (三)长期(2-3 年):全球贸易新格局形成

  随着美国牛肉进口占比从 7.9%(2024 年)降至 3% 以下,全球牛肉贸易将形成 “南美(巴西、阿根廷) -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 中东亚(中国、东南亚)” 的新三角格局。在这个新的格局中,南美国家将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产能,成为全球牛肉的主要供应地;大洋洲国家将以其高品质的牛肉产品,占据高端市场;中东亚地区则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牛肉消费市场。

  巴西农业部长法瓦罗表示:“我们用 1 年时间完成了原本 3 年的市场转型,虽然经历了阵痛,但中国市场的深度绑定让我们更有底气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通过与中国市场的紧密合作,巴西等南美国家将在全球牛肉贸易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牛肉进口国,也将在这个新的格局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全球牛肉贸易的发展方向。

  结语:在关税政策影响下寻求发展机遇

  美国加征关税引发的连锁反应,本质上是对全球牛肉贸易的一次 “压力测试”。当价格波动成为常态,供应链韧性、市场多元化、产品差异化成为破局的关键因素。对于中国采购商而言,这是一次掌握议价主动权的机遇;对巴西出口商,是倒逼产业升级的转折点;对全球市场,预示着一个更注重 “效率与平衡” 的新贸易时代正在到来。在这场因关税政策引发的变革中,唯有快速适应规则变化的参与者,才能在重构的全球牛肉版图中占据优势地位。
来源:肉类食品网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15 00:23 , Processed in 0.09159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