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62|回复: 0

[关税] 历史试题(材)|近现代的关税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1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 试题】(14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通商以来……洋货之价日贱,土货之价日昂,而民生之困日甚一日。盖洋货之入中国也,税则既轻,又有子口半税之条,可以通行无阻;而土货则厘卡重重,处处留难,是洋人利厚而华商利薄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税则》(1894年)
材料二 1930年6月17日,美国国会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把应税进口品的平均税率提高到53.2%,创历史最高纪录。到1931年底,共有25个国家相继提高关税或采取限额、禁运等报复措施,世界贸易总额两年内萎缩约30%。
—[美]本·S·伯南克:《大萧条》,刘庆余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8页
材料三“基于中国国内市场的产品价格监测数据、关税数据以及进出口海关数据……美国对中国额外加征的进口关税降低了中国国内市场的产品价格。与此相对,中国对美国额外加征的进口关税显著提高了国内市场的产品售价。”
—余淼杰:《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载《经济研究》2020年第3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时期关税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危害。(4分)
(2)材料二中《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了怎样的国际连锁反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反应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的主要影响。(4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述“关税贸易战”的历史启示。(6分)
【参考答案】
(1)特点:进口关税低,洋货享有子口半税便利;华商土货则厘卡重重,税负沉重。(2分)
危害:便利了外国商品倾销,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加剧了民生困苦和白银外流,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2分)
(2)反应:引发全球性的关税报复与贸易壁垒升级(或“世界主要国家竞相提高关税、实行限额、禁运”)。(2分)
影响:世界贸易急剧萎缩,加速了大萧条的蔓延,使世界经济长期陷入衰退。(2分)
(3)启示:
①关税政策应兼顾国家安全与经济效率,过度保护或报复性关税往往导致“双输”局面;
②国际经济秩序需要合作与规则约束,单边主义易触发连锁对抗;
③历史经验表明,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系是各国共同利益所在,中国应坚持扩大开放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

w2.jpg
关税贸易战主题材料解析题(1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美国进口关税平均税率提高至53%,引发全球贸易报复。至1932年,世界贸易额较1929年暴跌65%,加剧了大萧条蔓延。” —摘编自[美]查尔斯·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材料二 “2018年7月,美国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随即对同等规模美国商品实施对等反制。至2019年9月,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平均关税税率由3.1%升至21%。” —摘编自中国商务部《中美经贸摩擦白皮书》(2020年)
材料三  “基于中国国内市场价格监测数据与海关统计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国加征的进口关税导致中国国内市场相关产品价格下降约1.5%;而中国对美反制关税使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上涨约2.3%。” —摘编自李晓等《关税传导效应:基于中美贸易争端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21年第4期  
问题与答案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历史上两次关税战的主要相似手段。(4分)
答案:
①单方面大幅提高进口关税税率(2分); ②引发贸易对象国的对等报复性关税措施(2分)。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美在关税战中政策效果的差异及其成因。(6分)
答案:
差异:
①美国加征关税降低中国国内产品价格(1分),中国加征关税推高本国产品价格(1分)。  
成因:② 美国关税迫使中国企业降价维持出口竞争力(传导至国内市场)(2分); ③ 中国关税提高进口成本,刺激国内替代品需求上升(2分)。

3.综合三则材料,说明现代关税战与20世纪关税战的本质共性。(4分)
答案:① 均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目标(2分); ② 均因“以邻为壑”特性导致全球贸易萎缩(1分); ③ 均通过关税工具转嫁国内经济矛盾(1分)。  
命题设计说明
1.材料来源权威性
材料一选用经典经济史著作,奠定历史纵深;  
材料二采用政府白皮书,确保政策表述准确;  
材料三经济学期刊论文,呼应题干研究成果。  
2.能力考查层次

第1问:基础信息提取(比较分析);  
第2问:因果关系解释(经济传导机制);  
第3问:历史规律总结(跨时代特征归纳)。  
3.分值分配依据
严格遵循高考“材料分层赋分”原则,成因分析(6分)设置双维度评分点,要求逻辑链条完整。本题既考察关税战的经济逻辑,又揭示其历史周期性规律,符合高考“以史鉴今”命题导向。


关税贸易战主题材料解析题(1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2000余种进口商品关税提升至历史高位,引发25国报复性关税反击。1931-1934年全球贸易量下降40%,各国工业产出平均萎缩30%。”  —摘编自[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货币史》

材料二  “2018-2019年中美互征四轮关税,覆盖商品规模达5500亿美元。中国对美大豆、汽车等加征25%关税;美国对华机械、电子等加征15%-25%关税。”

—摘编自中国国务院《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2019年)

材料三“实证研究表明:美国关税每提高1%,中国出口企业为维持市场份额被迫降价0.8%(传导至国内价格下降);中国关税每提高1%,因进口替代效应推动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上涨0.9%。”

—摘编自张礼卿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关税传导机制》,《世界经济》2022年第5期

问题与答案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次关税战的共同特征。(4分)

参考答案:

①由大国率先发起单边高额关税(2分);

②触发多国连锁报复行为,形成贸易对抗循环(2分)。  (答“关税升级引发贸易萎缩”得1分)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解释中美加征关税对本国市场的反向影响。(6分)

参考答案:

现象差异:

①美国关税降低中国国内价格(材料三数据)(1分);

②中国关税推高本国市场价格(材料三数据)(1分)。

经济逻辑:

③美关税迫使中国出口商降价保订单,过剩产品回流压低国内售价(2分);

④中关税减少美国商品进口,本土替代品需求增加推升价格(2分)。

3.综合三则材料,分析关税战为何成为经济危机中的周期性现象。(4分)

参考答案:

①本质动因:经济困境下各国试图通过贸易保护转嫁危机(2分);

②必然结果:报复性措施引发全球贸易收缩,加剧危机深度(1分);

③历史教训:1930年代与21世纪案例均验证“囚徒困境”式恶性循环(1分)。

命题立意:通过20世纪与当代关税战的对比,揭示贸易保护主义的内在矛盾——短期利己政策最终导致全球多输局面,引导学生理解国际合作的历史必要性。

w4.jpg

w5.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12 16:11 , Processed in 0.12754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