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45|回复: 0

王坚:多数AI产品撑不过5-10年,中国AI的真正机会在这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6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接受美媒(彭博社)采访,以下为访谈内容总结:

    ChatGPT点燃了全球AI热潮,但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保持着冷静。这位心理学博士出身的创业者直言不讳:目前涌现的大部分AI技术、服务和产品,可能还没摸到技术的核心,其中很多或许活不过5到10年。这并非唱衰,而是源于他对技术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

w1.jpg

王坚的视角很独特:作为阿里云的缔造者,他亲历了云计算从无人看好到成为基础设施的全过程;作为心理学研究者,他始终关注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在这次交流中,他聊了AI的本质、中国AI的竞争格局以及人才策略,描绘了一幅超越眼前热闹的技术图景。

1.AI的本质:别被概念迷了眼,关键是能力在成长

1️⃣从“纸上谈兵”到解决真问题

    王坚对AI的兴趣始于心理学里的认知科学。他回忆90年代接触的AI,那时大家研究的是“玩具问题”——比如让电脑识别特定图案或解数学题。这些问题人为设定,很简单,但没啥实际意义。今天的AI完全不同了:

    算力改变思考方式: 当算力从提升百倍变成百万倍时,我们做事和想问题的方式将会彻底改变。就像交通工具:给你自行车、汽车、飞机或火箭,你规划去上海的路肯定不一样。百万倍算力让AI能处理医疗影像里极其细微的特征,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

    真实问题推动技术: 现在的AI要应对电网故障预测、金融风险预警这些复杂现实问题。技术突破必须和实际需求绑在一起,唯有实现绑定,才会最大发挥AI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正实力。

2️⃣AGI、ASI?别被这些标签困住思想

    对于业内热炒的“AI → AGI (通用智能) → ASI (超级智能)”这个路径,王坚觉得太生硬了。这就像把人成长硬分成几段:从幼儿园到博士,能力当然在增强,但很难说哪一步是“本质飞跃”,它更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孩的学习能力和博士生其实有相似之处。

    不管是处理语言还是控制机器人,本质都是AI在不同领域展现能力。比如“具身智能”融合了机器人和AI,核心还是感知、决策这些基础能力。

    AI的核心是用计算模拟智能,而不是追求虚构的“智能等级”。创业者别被概念忽悠,多关注技术落地的实际价值才是正途。

w2.jpg

2.中国AI的竞争:不是零和游戏,是共同加速

1️⃣中国是天然的“试验田”

    王坚认为,中国AI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市场本身。中国市场不只是卖产品的地方,它更像是新技术的“孵化器”:

    探索百万种可能: DeepSeek、月之暗面(Kimi)这些公司能快速迭代,就是通过市场试错,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方向。

    大家一起跑更快: 中国AI企业之间不是单纯的你死我活。王坚提到杭州那种“每四五个人就有一个CEO”的创业氛围,催生了从模型训练到应用开发的完整链条。这种生态协作,让中国在基础模型上和国际巨头的差距其实很小了。

2️⃣快慢节奏是常态,整体在前进

    有人担心中国AI创新速度会不会慢下来?王坚觉得这很正常,关键是整体在动:

    你追我赶的动态平衡: 单个公司很难一直冲刺。比如当DeepSeek专注优化模型推理时,阿里的Qwen团队可能在发力开源生态,两边形成互补。

    “创业心智”很宝贵: 中国年轻创业者的闯劲在改变AI创新方式。他特别欣赏月之暗面Kimi团队的“小步快跑”策略,让他们在多模态交互上实现了突破,证明了轻量创新的可行性。

3️⃣未来十年:应用才是主战场

    王坚强调,中国AI的下一个大机会是把技术真正用起来。现在基础模型已经很强了(他甚至说Qwen、DeepSeek的基础模型已经远超GPT-4o),但应用开发才刚起步:

    缺的是好点子: OpenAI的成功让大家眼里只有ChatGPT这一种模式。真正的创新在于发现那些还没人定义的需求。比如阿里云百炼平台让开发者可以方便地调用Qwen模型,为教育、医疗打造定制方案。

    算力不是当下瓶颈: 尽管全球算力需求猛增,但王坚观察到,过去半年中国在算力调度和国产芯片应用上进步很大。

w3.jpg

3.从云到AI:技术创业的启示

1️⃣云计算:一场“马拉松”的启示

    回顾阿里云创业,王坚最深的体会是:技术驱动的生意逻辑不同。

    从0到1的勇气: 2008年做飞天系统时,中国没有云计算公司。阿里云的第一笔收入来自初创公司。这种“和小人物同行”的策略,让他们在电商、金融等场景积累了宝贵经验。

    像“电力”一样的基础设施: 云计算和电力很像,是普惠的、长期存在的基础设施。阿里云开源“通义万相2.1”视频生成模型,就是希望通过开放生态扩大影响力。

2️⃣数据是AI的“燃料”

    王坚坦言,阿里云早期没完全预料到AI和云会融合得这么深,但数据的积累铺好了路:

    数据改变游戏规则: 淘宝、支付宝积累的海量数据,成了训练“通义千问”的关键资源。这种“数据-模型-应用”的闭环,正在改变金融风控、智能制造等行业。

    算力+数据=价值: 阿里云PAI平台能一键部署DeepSeek模型,帮企业快速把数据变成预测能力。比如南方电网用AI优化电力调度,降低了15%的能源损耗。

3️⃣人才:别学硅谷“烧钱”抢人

    面对硅谷动辄上亿美元抢AI人才的风潮,王坚坚持愿景比高薪更重要:

    硅谷模式不灵: 2008年他去硅谷招人时就发现,新领域里高价人才可能反而是负担(因为业务还没谱)。阿里云CTO周靖人15年前加入时只是普通工程师,现在带领团队做出了Qwen3等突破性产品。

    本土人才潜力大: 中国拥有全球近四分之一的AI人才,而且超过70%是年轻人。这种结构是长期创新的好基础。他相信,在真正创新的早期,找到那个“对路”、愿意一起干的人,比挖“最贵”的人更重要。

4.未来:跨越障碍,回归本质

王坚指出,AI要真正改变商业,得跨过几个坎:

打破数据孤岛: 医疗、金融的数据壁垒,可以用隐私计算等技术解决。

国产芯片适配提速: 主流模型和国产芯片(如昇腾)的兼容问题正在改善。

开发工具要顺手: 数据清洗、模型微调等环节需要更顺滑的工具链支持。

结语:在喧嚣中看清远方

王坚的谈话点破了一个现实:技术真正的价值不是制造热点,而是解决实际问题。他说多数AI产品可能“短命”,其实是给行业的浮躁风气敲警钟。

在算力竞赛、人才大战愈演愈烈的当下,阿里云的路子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抓住技术本质,通过开放生态和深挖应用场景,构建可持续的创新。

给创业者的建议很实在:别光追风口,回到技术的初心。 就像云计算用了20年证明自己,AI的真正红利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显现。

只有那些真正理解技术演进、深耕产业需求的公司,才能在这场“马拉松”中跑到最后。而中国这片充满试验精神的热土,加上年轻一代的创造力,很可能就是孕育下一次技术变革的沃土。

w4.jpg

>>常数空间<<

火山引擎&ConstSpace常数空间邀请您:

共同携手进入AI新时代!

注册即可领取¥15现金

🆓免费体验豆包、扣子等大模型🤩

还可享受内部token调用折扣

详情🔎扫码领取⬇️⬇️⬇️

w5.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4 08:12 , Processed in 0.11159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