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11|回复: 0

[关税] 关税扰动对消费电子、半导体、通信行业影响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3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div class="rich_media"><div class="rich_media_inner"><div class="rich_media_area_primary"><div class="rich_media_area_primary_inner"><div class="rich_media_wrp">
w1.jpg
<div class="rich_media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1、消费电子板块分析

短期关税扰动影响: 从短期看,当前消费电子相关关税扰动讨论度低于2025年4月2日关税摩擦严重期。原因有三:一是市场有上次关税摩擦经验;二是4月2日对等关税加征后,市场质疑高关税落地可能性;三是苹果等消费电子核心品牌供应链公司处于豁免状态,且上一波消费电子公司主要涉及232调查,非对等关税,故本次100%关税加征关注度低。从YTD涨幅看,消费电子板块上涨明显,但今年消费电子估值涨幅超EPS,因除果链公司受苹果新品拉动外,手机市场需求平淡。总之,短期关税扰动影响板块估值和情绪,但幅度不超4月2日那波,且不改变板块长期发展和产业趋势。
长期端侧AI趋势: 长期而言,消费电子板块关注三个方向:一是产业链因纵深庞大无法向美国转移,头部公司在4月对等关税摩擦中明确表态迁移不现实;二是头部供应链公司自2019年起海外布局,准备充分;三是头部优质公司价值凸显,如OpenAI等创新硬件大概率选中国供应链,因全球产业链集中于中国大陆,且果链积累了突出制造能力。端侧AI是消费电子个股表现主线,涵盖AI手机、PC、眼镜及创新硬件,但硬件兑现多在2026年甚至2027年。行业动态上,三季度端侧AI硬件关注度提升,OpenAI开发者日、阿里云栖大会等推动AI算力需求增长,To C端侧AI硬件是未来方向。基本面看,2025年上半年手机市场低迷,三季度、四季度进入旺季,叠加苹果新品表现好,下半年基本面预计好于上半年。综上,短期扰动不影响端侧AI硬件长期发展和价值,应持续关注。

2、半导体制造板块分析

资本市场与基本面支撑: 资本市场层面,国内重点存储企业上市辅导已验收,进度较快。重资产存储企业上市后资本开支确定性大幅增强,有望带动半导体设备订单需求。当前国内以NAND和DRAM企业为主的存储企业有国产化率要求,其中NAND企业国产化率已处于较高水平,DRAM企业仍有提升空间且未来扩产计划持续性较强。2024年末至2025年资本市场变化,打消了部分投资人对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资本开支见顶的疑虑,全国每年约400亿美金的资本开支总额有望持续增加,结构上先进制程及存储领域产品类型增加且部分验证通过。
基本面方面,近期新进制程芯片研发进展、良率提升等正面消息较多,设备上市公司2025年订单收入有不同幅度上调,为估值提升提供基础。成熟制程光刻机取得一定进展,但仅适用于成熟芯片制造环节,其突破增强了市场对国产替代的信心。封测设备需求增长显著,中芯、华虹、晶合等晶圆厂过去几个季度产能持续拉满,按行业规律,晶圆生产3个月内转入封测环节(与2025年4月关税战期间晶圆拉货有关),推动通富微电、伟测等封测企业产能利用率走高,产能饱和伴随设备采购需求增加,国内分测设备公司订单及收入增长明显,2025年三季度及未来3 - 9个月业绩预期较好。
材料端,存储芯片及各类模拟、数字芯片带动硅片消耗量增加,海外硅片价格先行上涨,推动国内硅片板块估值修复(当前硅片长期涨幅相对偏低)。
行业轮动与国产替代: 行业轮动方面,截至2025年9月下旬至10月初的两个交易日,半导体上游板块(除晶圆厂外)明显跑赢AI、PCB、光模块等热门赛道,当前资金更倾向配置半导体上游板块。
国产替代背景下,不同板块投资逻辑存在差异:晶圆制造、半导体前道设备等核心国产替代板块具贝塔属性,随行业上涨趋势的动力更强;市值偏小、板块效应较弱的半导体材料及后道设备具阿尔法属性,其全球流通性较强,自身能力突破对客户订单拉动效应明显,且存在出海逻辑。
核心资产方面,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虽累计涨幅较多、估值较高,但基本面扎实仍有上涨动力。中芯国际交易逻辑主要围绕国产在地生产及良率提升;华虹半导体收购华力微电子5厂已兑现,后续交易逻辑或转向其他收购及更先进产品预期。自主可控已成为重点,半导体板块作为基本盘建议持续持有,核心产能向AI领域集中且国产化需求提升(国内外芯片设计公司均推进产能本土化),上游供应链亦在改善。

3、半导体设计板块分析

国产算力投资逻辑: 从需求端看,海外AI模型与应用快速变化。9月底A股休市时,海外Sora 2视频生成模型流畅度和连贯性显著提升;OpenAI在十一假期开发者日公布API接口及生成式AI应用商店雏形;Google Focus调用量从900多T/月增至1000以上,环比持续增长。国内模型与应用更新跟进,预计11月阿里云栖大会后,字节、Deepseek等大厂将推进基础模型及应用更新。代码相关赛道对Tokens需求大,国内Coding模型推理能力提升将在2025年Q4缩小与海外Claude等模型差距;视频生成领域,国产模型生成时长从5 - 10秒扩展至30秒及以上,基模能力迭代将优化物理规律模拟效果。需求端增长支撑上,国内大模型厂商(尤其是云大厂)不依赖外部融资时,年CAPEX约2000亿人民币。供给端,12纳米国产产线芯片获客户认可,多家公司在国产N + 1产线大量流片,未来N + 2等先进制程扩展预期乐观。当前2025年三四季度因供给受限,国产AI芯片业绩环比增长不明显,但明年业绩预期乐观。短期国产算力板块涨幅大,有获利了结需求;中长期在中美科技分叉、贸易摩擦背景下,国产算力天花板高,投资机会显著。
端侧与存储配套机会: 端侧方面,基础模型能力提升带动端侧小模型能力变化,11月前后国内模型密集发布期或催化SOC板块。端侧短期业绩增速或放缓,但有估值合理、阿尔法较强的标的值得关注。存储芯片配套方面,短期粒径存储价格上涨支撑相关公司业绩;中长期随着端侧与云侧3D堆叠DRAM方案放量,国产存储厂商将获较大业绩催化,行业天花板较高。

4、通信板块分析

海外算力链核心矛盾: 当前海外算力链核心矛盾为AI货币化长期进程的预期分化。产业角度上,市场对AI货币化及硬件需求预期分歧大:乐观派认为英伟达等行业巨头给出的2030年长期硬件需求或数据中心投资蓝图实现程度高,甚至超指引;保守派担忧行业泡沫化。今年4 - 6月前,市场因大模型更新停滞、数据资源枯竭等陷入悲观;5 - 6月后,市场对AI货币化长期进程认知纠偏,海外算力链行情回暖。当前大模型企业及云巨头对AI投入表态超市场预期,如OpenAI新增与AMD的5年期协议,其ARR达100亿美金,但规划的AI数据中心投资体量超千亿美金,或启用债务杠杆推动产业。中期来看,大模型可用性催生庞大且持续增长的推理需求(如OpenAI周活用户增长、Sora 2视频生成应用APP流量登顶),硬件侧需求难被证伪,AGI实现与否重要性降低。
贸易摩擦影响与投资建议: 针对贸易摩擦潜在升级风险,较今年4月关税风波,市场情绪更克制,虽短期盘面有压力,但回调幅度更有限。基本面看,美国经济增长中AI投资贡献大,AI成两国较量重点;海外算力链核心标的(光模块、ASIC环节企业)短期不可替代,且主流供应商自2022年起将海外出口产能向东南亚转移,出口美国需求的海外产能覆盖度高,贸易摩擦对核心个股影响可控。投资上,推荐关注核心个股回调后的配置机会,原因有三:政策风险可控;核心个股未来季度业绩确定性高(客户对明年Cosmos需求上修,三季度、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业绩环比增长兑现度高);估值合理(如旭创、新易盛)。此外,国产算力通信推荐盛科通信,低估值方向关注亨通、中天、亿联及联想集团
w2.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13 22:38 , Processed in 0.10819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