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26|回复: 0

AI已来,教法已死,教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1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最近,我们学校又热闹起来了。不是教学比武,也不是什么盛会,而是——AI进课堂。
w1.jpg
这段时间以来,人工智能喊得可响了,什么“人机共生堂”“智慧教学3.0”“三元协同学习系统”,还有“个性化定制路径”“沉浸式虚拟场景体验”“AI学习伙伴”……一串串新名词如雨后春笋,冒得比翻书还快。于是,紧跟着的就是培训——三天两头开会,动辄“数智转型工作推进会”“智能教育 AI赋能”……领导在台上喊得很响:“我们要用AI来引领未来!”但台下的老师却一直忙着刷手机——不是在试用什么APP,而是在查哪个培训班或者会议会冲课、要怎么补回来……培训也就算了,培训完还要写心得、交案例、录课上传平台。美其名曰“智慧教学资源建设”。明明平时的备课上课批改作文就已经够呛了,现在再加上这AI,三头六臂都应付不来。最让人郁闷的是,AI评课系统也引进来了——每节课统计你有没有用AI点名、有没有调出虚拟助教、有没有让学生扫码答题……要是课还是板书+课本+口头提问,系统马上打上“无AI应用”的标签。轻则被领导约谈,重则被通报批评,据说还要和绩效、职称、评优挂钩。
w2.jpg
开始我也不是很当回事,自恃课讲得精彩,学生也听得开心,所以没有刻意搞什么AI(主要是懒)。结果被系统评为“教学手段陈旧,未体现智能化趋势”,被教科室记为“不合格”。我超恼火,不就AI嘛——直接用豆包把图片变成视频,又借助“文字转语音”小程序搞个夸张的配音,然后插入PPT中;点名也弄个随机抽……再拿去上课,居然过了——系统反馈:“有创新意识,值得推广。”我也是服了!
w3.jpg
我不反对技术。但我反感让工具变成主人,让形式压倒内容,让表演取代真实。从粉笔到投影仪,从录音机到PPT,再到今天的AI,教学工具一直在变。但教学的本质从来没变过: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对话与共鸣(教法)。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忘了这一点?备一节课,随手AI就出来一大堆高大上的设计!但它有灵魂吗?它懂我们的学生吗?它了解教师的性格吗?……AI时代,老师已经不是创作者,而是点餐助手;AI时代,AI成了主角,教师成了操作员——你不再需要空想怎样设计一节课,你只需要会用提示词、会对接平台、会生成报告。谈什么武功秘籍,一颗子弹能解决的事何需“强龙十八掌”出场!而学生呢?
w4.jpg
要看教材,要翻教辅,要看屏幕,要点平板,要看老师,要听同伴,有时还要来个真人秀……纷纷攘攘,光怪陆离,唯独没有自己!互动越来越炫酷,真实的情感交流却越来越少。我在想:如果一堂课,没有插嘴,没有突然举手的冲动,没有答错后的脸红,没有个性,没有一丁点缺陷——那它再“智能”,又有什么意义?人工智能是工具,不是神!它能帮助教师备课、辅助教学,可以做学生的“学习伙伴”。但它不能代替教师去理解孩子们的困惑,不能代替你在黑板前那一瞬间的顿悟,更不能代替你站在讲台上,用声音和眼神点燃一群人的求知欲。可现实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只要用了AI,教学质量就提升了;只要数据好看,教育就算成功了。于是,课题也变了味。以前搞教学研究,是琢磨怎么讲透一个知识点,怎么设计一堂好课。现在呢?全是“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模型构建”“AI赋能下的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系统研究”……听起来高大上,写出来没人懂,做出来没人用。但评职称能用,能发论文,能拿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但是真正沉下心研究教学方法的人,反而成了“落伍者”。讽刺!
……好了,不絮絮叨叨了!忙着呢——正在研究如何使用智能体来高效备课、出题、批改作业!如果可行的话!哈哈哈哈……你懂的!AI。——END——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0-29 02:33 , Processed in 0.11445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