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58|回复: 0

Ai创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2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女士用ai技术制作了一条“流浪汉坐卧家里”的短视频发给自己的老公,初心本是为了开玩笑调戏自己老公,未曾想她老公信以为真,看过视频后当场报警,上演了一场闹剧,女士也受到了相关部门的处罚。

其实类似的视频网络上比比皆是,有些视频足以以假乱真,让人误以为是真实的,闹出误会,甚至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当然也会有人反驳说,“你瞎眼啊,下面不是注明了是ai合成了吗?”但那比蚊子个头还小的文字声明,在明艳生动的视频下,着实容易被人忽略,亦违背人们的视觉习惯。

如今我们随处可以看到“智慧生活”“Ai赋能”的标语和口号。但其实就我个人来说,对于大规模地运用Ai技术这种方式和现象,我个人还是有些担忧的。

我承认在一定程度上,Ai给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也节约了资源和时间。就像我们需要查找资料,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词,大数据自动便会将我们所需要的资料总结归纳出来,而不需要我们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去摘选。也极大地节省了查找的时间和精力。

又或者我们需要写一篇主题文章或一段主题文字,我们亦可以在网络上输入重点词语,想法以及文章字数等,很快就可以得到一篇语句通顺,措辞文雅的文章。说实话,或许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揣摩文章,都写不出如此优秀的文字。

但问题往往就在这里。

现在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词-“祛魅”。即是让所有的事物回归其最真实的状态。但我觉得,Ai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是一种“赋魅”。犹如给人化妆,不管底色怎样,但浓妆艳抹之后便会变得美丽动人,英俊潇洒。

就像前些时我为了写一篇关于中年人失业后找工作的话题,专门去各大招聘平台浏览,但从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如今很多公司的相关介绍通通是由Deepseek创作而成。

乍看之下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Ai根本无法核实公司的真实情况,但它一定会用它自有的逻辑和最能打动人的词汇和语句将该公司“伪装”起来,但当求职者了解这家公司的首选方式,就是查看公司简介。

w1.jpg

以上图为例,我只是在Ai写作软件里输入了“公司”“实力雄厚”“进出口”三个词,其他所有的文字皆由Ai自动生成。

更何况,Ai创作是以人的主观意愿为基础的。说得再通透些,主观意愿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然而,更为令人担忧的是,Ai对于人来说同样“赋魅”。

就像前几天《圆桌派》里提到的那样,小孩子用与Ai对话来练习表达。表面看来,孩子通过与Ai对话可以提升表达能力,但正如许子东老师担忧的那样“在根本上动摇我们对人的看法”。

因为毕竟Ai是一种模式化的工具,根据人为设定好的意识形态去调教和影响使用它的人。而人之所以为人,我觉得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近乎于“神性”的东西,比如性格,比如天赋。因此才有了那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如果让孩子整天在Ai的调教下成长,那么即使Ai可以按照不同的“派系”将人类培养成不同类型,但是会泯灭那种人身上“神性”的东西。那么人就像在不同的Ai软件里“创作”出来的标准化的“格式”。人们的思想,态度在“同类人”里恐怕基本上不会什么差别。然而更加令人生畏的是,人会因为依赖Ai给出的答案造成自身价值观的改变。

所以,就像那个“流浪汉”视频,Ai并不是一味地都是好的结果,亦会带来风险。更重要的一点,人可以通过Ai进行创作,但Ai同样可以创作人类。

w2.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0-30 13:32 , Processed in 0.10206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