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23|回复: 1

中国三圣的历史价值重估 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8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先秦三圣:老子、墨子和孔子,是开创了中华文明真、善、美三个方面最初精神境界的伟人。

  老子是中国第一个把真话说到最高境界的圣人,正是因此,尽管他只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然而中华民族历史号称五千年,却惟一只在老子的著作中具有关于真理的最完备的表述。只有他能说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样可为真假判断做出第一奠基的箴言。也只有他,敢于大胆地劝诫人们,包括一切统治者,“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令人非常遗憾,汉代“独尊儒术”之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说真话、讲真理的人全都已死绝,后来的中国人甚至连真理是什么都不知道了。正是因此,中国历史上,直到今天,歌功颂德、自吹自擂的无耻之声不绝于耳,专事吹捧的人们有福了。汉代之后的儒家文人能把好话说尽,而XX统治者则能把坏事做绝,惟独苦了中国普通的老百姓,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没有真理的世界即是如此。

  墨子是中国第一个把善(实用的)话说到最高境界的圣人。正是因此,中国两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惟一只有在【墨经】之中可以找到关于逻辑的论述。逻辑是什么?逻辑是人类讲理的工具,只有讲理的人才需要有逻辑;不讲理,动辄使用暴力和诅咒来对待他人的人是根本不需要有逻辑的。不仅如此,希望做好实事的人,比如工匠,也同样需要有逻辑,因为逻辑实际上也反映了物质世界、生命世界的规律。中国过去的儒家文人,既不需要讲理,也不需要做实事,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有逻辑,当然也根本不会去研究逻辑。

  孔子是中国第一个把美(好听的)话说到最高境界的圣人。说美好的话也是需要的,因为这反映了人类的理想和愿望。“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同”之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梦想等等,的确非常诱人。可惜这一切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缺乏真实性,几乎是人们永远的愿望,或伪君子用来作自我表白的幌子。可是孔子的确有他真正的价值,他的真价值在于,他为中华民族的家庭奠定了“亲亲尊尊”的私德。“孝悌忠恕”中的“孝”、“悌”二字,事实上构成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来几乎惟一的生存价值或生命意义。朱熹赞美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把孔子比作阳光,较真起来,这不恰当。阳光应是真理,用阳光来比喻老子或墨子还有点影子,但这二位实际上却并没有在中国历史上起到应有的作用,虽然这不怪他们本人,是后来的“独尊儒术”遮蔽了他们。我倒觉得把“夜”字改成“冬”字比较恰当。孔子的“孝为仁之本”的确在中国人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整个极权XX的社会中,到处充满着暴力、诈骗、谎言,世道冷酷,然而家庭中的“孝悌”所赋予中国人的亲情,却给予了中国人“相嘘以湿,相濡以沫。”的最后一点温暖。在漫长的中国中世纪中,中国人活一辈子,也不就只指望这一点点亲情的温暖吗?那种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赏心乐事”,真有那么“乐”吗?“洞房花烛夜”是人生的历程,根本谈不上是什么人类的精神追求,“金榜题名时”呢?“金榜题名”为谁题名?题的什么名?这样的“名”在人类历史上究竟有什么“真理”的价值?不过是做他人的鹰犬罢了。可怜的中国人,明明被极权统治者耍了,他还自以为“乐”哩。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然而,就是这样一点可怜的乐趣,让中国人度过了两千多年。这明明是极其寒冷的“严冬”,而中国人正是靠了孔夫子所主张的“孝悌”的亲情给他们带来了一点点温暖,一点点生命的意义。单凭这一点,我们就得感谢孔夫子,尊他为伟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冬。”可惜,汉代以后的孔子的自命的继承人,汉儒、宋、明儒等等,他们把中国人的另外两项重大的生命意义给遮蔽了,这就是把老子所主张的真理(常道)的光明和墨子所主张的善(实)用的逻辑的价值给消灭了。

  关于中国的三圣他们各自的价值,我的归纳如下:

  老子是真圣,是真话真说的圣人,他的常道(真理)的思想,本来可以给我们带来光明,还可以促使我们去发现更大的哲学、科学的光明。

  墨子是善圣,是实话实说的圣人,他的重实践的逻辑理论思想,本来可以给我们带来生活的惬意,还可以促使我们去发明更多科学、技术的价值。

  孔子是美圣,是好话好说的圣人,他的重情感的仁爱思想,给我们带来了家庭内在亲情的温暖,也本可以促使我们去创造更丰富的艺术的温馨。

  非常遗憾,汉代的“独尊儒术”之后,老子、墨子二圣归天,也即真圣、善圣二者趋于寂灭,独留美圣在人间,孤独的美圣事实上也不过是一具木偶,丧失了一切作为“圣”的生气。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指出,不真,不善,不美。缺乏真假判断和善恶判断的前提,美丑判断将一定会出现伪判断。正是因此,汉代的儒家变成了伪神学家,他们不能不借“天”来说话:“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宋、明代的儒家变成了伪哲学家,他们不能不借“理”来说话,而且“礼即理”,或“性即理”、“心即理”。失去了老子的宇宙的“真”理,只有孔子的梦想的“仁义”,何来“理”?所以他们只能把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僭称为“天理”。汉代之后的两千多年,完全可称为伪学的时代。这就是中国丧失了老子“真”圣和墨子“善”圣,而只惟一留下孔子“美”圣的必然的历史结局。

  老子教导中国人要做真正的人,墨子教导中国人要做真实的人,孔子教导中国人要做真诚的人。一个人如果能同时做这三种人,他将绝对是一个成功的人。

  可惜在中国,老子的真,墨子的善,在汉代之后尽皆丧失,惟独孔子的美,也只能变成伪美。这很容易理解,做不成真正的人、真实的人,必然也做不成真诚的人。

  谁想做真诚的人,谁必死无疑。君不见历代有多少冤死的忠臣?即使近代,又有多少“真诚的人”中了“阳谋”,被打成了右派、反革命?

  剩下的就只有,或者伪真诚,或者索性只干活吃饭做哑巴,做莫谈国事的“良民”。

  说到底,我赞美三位圣人,但坚决反对“独尊儒术”,坚决否定汉代以后所有的打着儒学招牌的伪学家们的伪学,无论他是董仲舒,朱熹,还是王阳明。后面,我将具体来分析这些伪学之所以“伪”的根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墨子的重新评价是当前国学的一方向, 何也? "罪罪"以为唯墨家与西学最近.《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关于墨家学说的现实价值,如鉴借墨家的"兼爱"思想,它要求人们平等互爱,也互相援助,突出了互利互助的精神;如鉴借墨家的"尚贤"思想,这"贤"主要是指有道德、有学识的人才,这一道德价值取向,对于激励人们加强自我修身、力争成为贤者有积极作用;如鉴借墨家的"节俭"思想,墨家的这一"节俭"思想于今而言,依然具有针对性,更值得我们提倡。

可见此文对墨家的评价有失偏颇. 道家的博大似又在其他两家之上, 世间道理都已说透.:cool:

[ 本帖最后由 罪己诏2 于 2006-2-9 00:18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14 02:00 , Processed in 3.119205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