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58|回复: 0

西安的黄桂稠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0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转自 www.xawb.com 2004-09-15 14:02:07 西饮集团  
  
  
  陕西的风味菜点以其所包含的丰富历史典故和文化情趣,正为越来越多的游人所了解和喜爱。酒席宴上吃喝是不分家的,于是陕西最有名的饮品黄桂稠酒就开始大行其道了,到如今,从大酒店到街坊小吃铺,到处都在卖热气腾腾的稠酒,以至很多西安的老人和小孩也都能给外地客说出几句有关杨贵妃与稠酒的传说来。

  黄桂稠酒是用糯米和小曲酿成的甜酒,因其配有芳香的黄桂而得名,此酒状如玉液、绵甜醇香、回味悠长,据说其历史可追溯到周代的"醪醴"。经考证,在蒸馏酒发明以前,我们的老祖宗们一直喝的就是这种米酒,尤其是唐代,"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quot;杜甫此处所说的"斗酒"既是指稠酒,关于这一点近年来出土的唐墓壁画亦可为证:1992年在长安县南里王村出土的韦氏家族墓中,有一幅主人庭院宴客图,上面七八个官吏在围案吃喝,有两个女童从两侧端酒上席,有考古专家指出,这画上的酒是从旁边现压现端,一如李白诗"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所描绘的景象,其关键是一个"压"字,即用人力使酒汁与酒糟分离开,这情景,在今日西安一些"老字号"饭店中,仍然可以看到。

  西安的稠酒多为家传,一代一代手工制做,数量不大,但风味却保留了下来,目前以"陕菜正宗"西安饭庄和老孙家饭庄、曲江春酒家等一批饮食"老字号"制作的稠酒风味最为纯正。当年郭沫若在西安饭庄喝了热腾腾的黄桂稠酒后,高兴异常,连声说此物"不是酒,胜似酒"。这位满腹历史故事的大文豪,大概从稠酒弥漫出的香雾里,与酒仙李太白重逢于古长安的酒肆中了!如今,很多人从西安饭庄的楼下过,总要指点着称赞郭沫若写的"西安饭庄"四个字飘逸潇洒,而我以为,能让郭老欣然挥毫,这黄桂稠酒实有功焉。

  由于稠酒放置时间一长,会出现发酵和沉淀等现象,因而一般要趁新鲜时饮用,故而很多外乡人常感叹"稠酒好喝,可惜带不出潼关",我以为,这从某种意义上更增加了黄桂稠酒的珍贵性。最近看见西安饭庄的包装稠酒已经上市,想来这一方面已有大的突破了。

  稠酒制做过程并不复杂,但其过程中有些"秘诀"却不为外人所知。如今大街小巷,有些人对稠酒压根就不懂,但看到稠酒畅销,买米支锅就大胆地干起来,一桶桶"稠酒"贴上"特产"的标签就进入市场了,以至于目前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原本清亮如玉液的上品稠酒被很多人说成是"不正宗",而倒到杯里腻腻糊糊如浆糊一样的稠酒却被认为是"正宗",根据就是"稠酒就是要稠"!令人啼笑皆非。

  黄桂稠酒的生产是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如这"黄桂"两字就是要用鲜桂花和白糖腌制而成的桂花酱掺入酒中再过滤才能体现出来,仅此一道工序,就能使人分出正宗和非正宗来。至于其浓度,关键要看口感,并不是越稠越好。

  作者:王一萌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2 02:28 , Processed in 2.446667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