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澜、吴征——骗子夫妻?(ZT)
上海的《解放日报》把杨澜称作“中国最有智慧的女人”。在常人看来,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子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获得了名誉及经济上的如此巨大的成功,确实了不起。他们所没有认识到的是,几年前杨澜回国时对报界撒了个弥天大谎。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骗术上她恐怕是中国最有智慧的女人了。
杨澜曾因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综艺节目而小有知名度。报载,她曾就读于北外院西语系;她本人曾在一次访谈中披露,她赴美留学是得到了一位泰国富商的扶助。本文并不想讨论她与该泰国先生的关系,因为这既不是笔者的关注点,也非恰当,应为那毕竟是别人的私事。然而,她自美回国定居被中国媒体抄作之事却让人记忆犹新。
五、六年前,她与丈夫吴征回国了。《新民晚报》采访了她俩。那时,中国虽已摆脱了要求人们直接“向党表忠心”的教条程式,但对表示“放弃在美优越的条件而报效祖国”的态度仍十分赞赏而加以厚爱。不错,选择到哪儿定居是人的意愿,应该得到尊重。不论是留美还是回国,那是个人的喜好而不应对其嘲讽或指责。关键问题是回国者要说实话,而不是夸大自己或虚构故事。常人会认为,采访一个观众曾经熟悉的电视播音员是正常的事。但从深处想,她返华定居有一系列的问题要向好奇的观众解释:为什么回国?在美奋斗得怎么样?今后有何打算?等等。实质上,这次采访关系到她们夫妇形象的重塑、机会的索取和再分配、在华的定位以及政治态度的含蓄表白。大凡投机者们对机会的性质有著超乎寻常的敏感。杨、吴夫妇也一定明白,不仅老百姓在注意她们,而且广电部、文化部的领导与港台各界也必然会阅读影响很大的《新民晚报》。
该报介绍说,吴在美是一位成功的商业人士;杨澜则称,在美攻读国际新闻专业2年多毕业后,美国ABC、NBC、及CBS等三大电视网都邀她“加盟”;公共电视网的总裁还亲自写信给她聘请她。然而,她俩决定回国定居,因为她们的前途在中国,云云。她的口气给人一种印象,似乎这三大电视网外加PBS邀其去作节目主播而遭其谢绝。多伟大啊!Peter Jennings, Dan Rather, Tom Brokaw, Jim Lehrer们都该让路了。他们的横跨全球的电视网都急需一位英语仍然在进步中、美国人文、历史知识还在熟悉中的中国女子来辅助!而这百万年薪的工资竞遭到了谢绝!是啊,美国本土长大的一届又一届的新闻及广播毕业生以及在职的上千播音员们的语言、风度、历史及国际知识肯定没有杨澜好,因为杨女士曾是中国一电视台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呀!
对美国就业市场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文科的某些专业(如哲学、历史、新闻、国际政治、音乐)毕业后找工作不容易。因此转行的人不少,或则须经历一个艰难的求职历程。 你在中国小有名气并不意味著美国人都知道你。到了美国,一切都得从新开始,陈冲如此、龚雪如此、夏霖亦如此。
杨澜编造的故事之荒诞性就在于:美国三大电视网不可能主动写信给邀聘她;CBS的总裁更不会写信给她。这四大电视网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杨澜其人。美国电视网对节目主持人要求很严;其口语表达的生动流利程度、对本国及世界各地区人文历史的了解及气质和风度等使众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人都无法胜任。
电视网对主持人的气质有特别的要求:必须具有中年或以上的年龄,其形象能显现魅力与稳重,又时常不失幽默。看看我上次提到的几位主持人均如此。特别在发生重大事件时,他们有即兴发挥的能力,能在没有讲稿的情况下把索马里的冲突渊源或法国农民和政府的对立讲得头头是道而又不显出罗嗦或乱侃。这就是其难以替代的水平和能力。这种特殊要求使得 即使像 Connie Chung这样资深的主持人都曾一度靠边站。电视网对地区性特约采访记者的要求也非常高。看看那些记者们的口若悬河和对各类事件的生动表达便可知道。这些美国人也得经过特殊语音训练班的锤炼。
杨澜的技巧在于,她利用了中国公众对这一切的不了解而虚构了自己在美国新闻界心目中的“地位”。连美国社会都在青睐她,那么她必然是当今求之难得的奇才了。她清楚地知道,如果把自己在美求职不如意的事如实道来,如果把外国人(特别是中国这样政治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如何难以打入电视广播这一美国人占据的世袭领域的事真实地说出,那么对中国民众来说无疑是承认自己在美的奋斗失败。尽管回国求职并不一定表示本人的无能,但那时国内往往是这么看待归国的人士的——除非你能讲一个放弃美国优越生活和职位的故事。
因此,杨需要叙说一个在美成功的故事,但她的吹嘘也实在太离谱了。否则,杨澜能够出示那些美国电视网邀请她“加盟”的信吗?可能“丢失”了吧!她的故事之所以能在中国被接受而尚未受到质疑,是因为中国的民众和政府部门(包括中国电视台的老总们)不可能对我以上谈的几点了解得如此确切,因为他们毕竟未在美长期生活过、不了解美国的就业市场。利用这种由于不同地域和生活方式而带来的认知上的差距,这是骗术中较为高明的一种。那么?向《新民晚报》虚构故事对杨澜在华事业的窜升究竟有何重要意义?杨澜是如何把媒体形象转化成对己有利的商业优势的?
在分析杨澜的发家史时,不能不提到其现任丈夫吴征。
为走向国际,此君最近竟然伪造学历。众所周知,前不久杨澜的“阳光卫视”与“新浪网”合并,杨氏夫妇分别担任新浪的一、二把手(吴与原新浪领导人共担第一把交椅)。因此,杨、吴有了除阳光电视台以外的一个宣传自己的强大阵地。
在11月9日的新浪娱乐消息中,有一条为:“吴征被选为第29届国际艾美奖颁奖大会共同主席”。也就是说,下星期一他将与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网主席Pat Mitchell共同主持颁奖仪式。
众所周知,艾美奖闻名国际,是美国电视界的奥斯卡。届时全球影视明星与剧作家麇集此一盛会,其全球收视率将达到两亿多人。新浪网称吴“这是有史以来出任这一职务的第一位亚洲人…吴征先生将首次以新浪网联合董事长的身份亮相于国际活动,并将为典礼致贺词。”如果吴征是靠诚实来获得此一殊荣,那么我会为此高兴,因为能有华人担任这一重大典礼的关键职务,有助于提高华人的形象。 但是,打开新浪网提供的吴的履历,我不免倒吸了一口凉气:在吴的众多文凭中,有一条为“1993年和1996年分别获得华盛顿大学硕士学位和美国巴灵顿大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很少人都听说过巴灵顿大学吧。要了解这所学校,还得努力寻找、仔细探索才行。原来,Barrington University 是一所函授学院(学生不用到学校来上课),提供的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 Distance Learning,而且,该学校不设博士学位!为了蒙骗中国的老百姓、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吴编造博位,这不很可耻吗?吴征是没有勇气提“函授”两字的。这黑纸白字的事实就这样躺在我的面前,而吴征却即将道貌岸然地登上艾美奖的奖台,获取国际影视界的掌声。这是多大的一种讽刺!
至于他其它的学位及“北大及清华的客座教授”我目前尚无暇核实,仅仅此一项就让人摇头了。广大留美学子需要五、六年的苦读才获得一个博士学位,而吴征靠笔一挥就让中国相信他是美国的博士。
下星期一晚上,当艾美奖的主席布莱斯 · 查贝尔 (Bryce Zabel) 握著吴的双手向他道贺、当千万双敬羡的眼睛凝视著这个中国新浪网董事会联合主席的时候,杨澜会怎样想呢?可能是为自己的夫君又迈出人生中关键的一步而欣喜吧。在中国这一各种利益重组的时刻,在建立未来的电视王国与网络巨头的奋斗中,配合默契的夫妻俩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链接:
杨澜的先生吴征的美国博士学位是骗人.
吴征,不要用你的所谓"资历"骗人好不好.你的简历上说自己是美国巴林顿大学的博士,今天查了福布斯(http://www.forbes.com/global/2000/0515/0310058a_2.html)上的一篇文章,原来是Barrington University ,一所连总部都不固定的线上函授大学,又去了这所学校的主页一看,它只有学士,硕士的函授课程,根本没有什么博士课程!!!! 也难怪,资本市场就需要你这种会吹大牛的人才玩得转!只是拜托,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克莱登已经行不通了,不要低估大家的智商!
12-18个月业余时间拿个学位,美国教学部不认可其学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