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546|回复: 0

新的网络牛皮癣——间谍软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4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随着人们对电脑与网络的依赖日趋加深,臭名昭著的病毒、垃圾邮件已成人们心中永远的痛。然而2004年依然不是一个太平年,按照某权威防病毒软件公司的预测,今年病毒将不再一统天下,而由以监视你的IP地址,上网活动,上网习惯甚至包括银行卡号、密码为目的“间谍软件”取而代之,“间谍软件”成为新一代网络牛皮癣。

间谍软件无孔不入,成为网络杀手

  间谍是指潜入敌方或别国,
刺探情报、窃取机密或进行颠覆活动的人。间谍软件则是指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进行安装(安装后很难找到其踪影),并悄悄把截获的一些机密信息发送给第三者的软件。跟间谍不同,间谍软件通常是用户自找的,大都是因为用户在网上下载了免费软件、浏览了一些不适合的网站,或者打开了某些恶意的邮件造成的。

  间谍软件的发展历史也不算太长,大概也就是从2000年之后才开始兴起的,然而其发展速度非常快。2004年4月19日,美国互联网服务提供商Earthlink发表的一篇报告显示,平均每台家用电脑感染了28个间谍软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的对100万台PC进行扫描中,发现了2900万个间谍软件。笔者在看了这则消息之后,立刻按照网络安全人员的建议,安装了“Spybot Search & Destroy”这一最为有效的清除软件对电脑进行查询,然而等待的结果提示是“43个间谍软件”。网络安全人员非常严肃告知间谍软件不但可以侦查出笔者机器的IP地址、喜欢去的网站、上网习惯、购买习惯,甚至可以侦察出笔者银行卡的帐号和密码。笔者真是吓出了一身的冷汗,因为除了一直在这台机器上上网浏览新闻、下载免费软件之外,笔者还经常进行网上购物,收发邮件、在网上银行购买股票、基金等活动。笔者十分疑惑地向网络安全人员询问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因为在机器上从来没有看到过也没有主动安装过这种“间谍软件”呀?!他回答说最大的可能是因为从网上下载的免费软件造成的。

  正如EarthLink公司副总裁贝克尔所说,垃圾邮件希望人们看见,而间谍软件则不希望人们看见。间谍软件总是寄生在其它免费软件上,当用户欢天喜地的从网上下载那些免费软件时,并不知道自己将为免费软件付出的代价就是自己的隐私与安全。免费软件的开发者并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也需要经费来维持开发的成本,于是他们允许间谍软件寄生在其开发的软件中,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当用户在电脑上安装了这种免费软件时,间谍软件也悄悄地安了家。虽然有些时候在安装的过程中会给用户提示,但是大多数用户都没有耐心看完那又臭又长的使用许可协议就点击了“I Accept”(我同意),尤其英文程度不佳的中国网民更是如此。于是当用户上网时,这些间谍软件也就开始工作了,它从互联网的某个服务器下载广告条并显示出来,然后监视你点击过哪些广告条,花多少时间阅读它给你的广告条,哪些程序在使用中,你访问过哪些网站,上线多长时间,扫描你的注册表,收集有关个人的习性和秘密信息,并将这些调查数据返回到间谍软件开发商的服务器上。如果间谍软件仅以此种方式表现,那么还不算太糟糕,因为它顶多算是一种具有调查性质的广告软件,但如果你的机器是存有敏感信息如信用卡号、提款密码、私人信件的家用电脑,或者是公司的办公电脑甚至是政府机关的电脑,那么就要另当别论了。而且即使在你卸载了免费软件之后,间谍软件还是会保存在你的机器,在后台悄悄的工作着。

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间谍软件为什么会风行一时呢?关键还是在于市场的需求。

  用户喜欢免费的东西,就象收看电视节目一样,人们并不排斥电视广告,因为在放广告的时候,他们会关掉电视休息一会,或者干脆去泡杯茶。面对间谍软件弹出的广告,人们也一样漫不经心,认为“有得就有失”,既然使用了免费的软件,当然就要忍耐那些广告了。然而他们并没有想到这些私人信息可能被滥用,当然也没有想到广告的背后还会有更深层次的商业利益。

  E时代,信息就是金钱,间谍软件开发商完全可以将收集的隐私数据卖给商业机构,因为商业机构急于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生活习惯,借此发展切合市场的新产品和设计广告。许多大企业非常欣赏弹出广告,也舍得花钱,这在经济低迷的时期,不能不令间谍软件开发商喜出望外。美国有一家名为180Solutions的公司,它推出“n-CASE”间谍软件在与流行的免费软件捆绑之后,被用户安装到电脑上。据称截止到2003年底,就有2100万台电脑安装了这个间谍软件,当用户上网时,它就能弹出相应的广告。截止到2003年9月,被n-CASE引导到“Dell.com”的消费者购买了近400万美元的戴尔电脑,这使180Solutions挣到了10万美元以上的中介费,而180Solutions在2003年至少向免费软件开发者支付了4万美元。由此,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就这样形成了。

  如果间谍软件像上文所提到的那样,只是安于做一个市场信息调查员的角色,那么大家还能够相安无事,然而,一旦间谍软件掌握在黑客或者不法分子手里,甚至是真正的情报间谍手里,那么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国家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间谍软件是人们安装了免费软件之后才被感染上的,好歹也算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然而,现在一些企业为了监督员工的工作效率,也在他们的机器上安装了这种间谍软件,除了监督邮件之外,还可以例如记录URL,备份访问过的网页,实时监控聊天程序等,尽管这些软件已经明显侵犯了员工的隐私问题,但是它们依然非常流行。然而更要担心的不是老板,反而是你从爱人、朋友或者其它人那里收到的电子贺卡,在去年就有这样的报道,称一间不知名的公司在互联网上公开出售这种叫做《情人间谍》的软件,并提供相关的“情侣侦探”服务,只要用户不设防的访问了那个贺卡网站,就会下载一个间谍到本机上,该软件能够记录被监控者在计算机上的任何活动,包括他敲打了哪个键盘、密码、发送和接收的电子邮件、网络聊天记录和照片等等。如果被监控的电脑有摄像头,该程序也可以遥控摄像头的开关,据说购买者还非常踊跃。

与间谍软件斗智更要斗法

  美国最新一项调查首次披露:间谍软件对电脑和使用者的侵害较大,专家们认为,接近90%的上网电脑中都安装有间谍软件。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已经将自己捆绑在网络上的国家,间谍软件就好比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收集更多的情报资料,也很有可能着了网络恐怖主义分子的道,因为现在的网络恐怖主义分子也都是电脑高手。早在几年前,美国FBI就开发一种名为“魔灯”(Magic Lantern)的间谍软件,只要将它植入嫌疑人的电脑中,就可以读取以高明手段加密的文件。但出于对隐私权的尊重,美国联邦政府于2000年通过禁令,不允许任何政府部门网站安装Cookie或者类似Cookie的软件。Cookie软件是一种标准的互联网技术,它可以存储和获得用户登录的信息,比如:记录电子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待到下次访问时,用户不需要输入就可以直接进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就曾经因为网站上安装有Cookie,最后不得不向网民道歉。然而,目前摆在美国政府面前的还是一个两难问题,如何界定间谍软件是合法还是非法,因为许多这类软件的开发商都称自己是“广告商”,并不是“间谍软件商”,而且美国政府也担心过于严厉的隐私政策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欧盟一向将隐私权看得比较重, 2003年欧盟正式实施反数字盗版法,该法规限制企业使用Cookie文档和其它能获得访问它们网站用户信息的设备,企业要先得到用户允许,才能获取、保留并出售这些信息。于是,悄悄进入计算机硬盘并窥视用户的间谍软件也成为非法软件。著名的RealNetworks音乐播放软件曾经就因为存有收集用户收听爱好的嫌疑而受到调查,欧盟还对软件巨人微软的Passport服务在隐私方面的可能存在的问题保持了高度关注。

  从绝对人数来看,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跃升全球前列,各种电子商务网站,新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然后由于知识产权意识较为淡薄,中国网民比较偏好共享的免费软件。另一方面互联网在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中以及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已显得十分突出,全社会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有关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也越来越重要。然而我国在间谍软件方面的立法还严重滞后,必须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够给网民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给企业一个放心的生存空间。

  除了立法部门与行政部门要及时针对间谍软件采取行动,软件行业也纷纷揭竿而起,打响了有关隐私与安全的保护战。Earthlink、AOL(美国在线)、Google等公司都推出了阻止弹出式广告的软件,微软则宣布其提供使弹出式广告失效的Windows升级包,防毒软件商如网络联盟、赛门铁克、趋势科技也纷纷推出可以查杀间谍软件的产品。

  不过,就像病毒一样,防病毒软件与反间谍软件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最能够起到保护作用的措施就是无论何时,无论哪个网站想让你下载“免费”程序,要养成点击“否”的习惯。

编辑: 陈群  来源: 千龙科技  作者:吴海菁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4-9-20 23:05 , Processed in 0.058965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