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412|回复: 0

[宗教相关] 净空法师-量大福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5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净空法师-量大福大
【量大福大】
古人讲:‘量大福大’,这句话没错。我们建道场是为谁建的?为尽虚空、遍法界建的。因此来的众生就多了,诸佛菩萨也到讲堂来听经,也到念佛堂来念佛。为什么许多人进入念佛堂都不想离开?就是诸佛菩萨在其中。如果这个道场是为一家、一个小团体,或为一个地区,诸佛菩萨决定不来,因为心量太小了。我们今天以虚空法界为家,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诸佛菩萨是我们的家人,十方国土是我们的庭院,我们的身分是替诸佛菩萨办事,这样才能感应诸佛菩萨全心全力的协助,这个道场才殊胜庄严,真正如理如法。我们办佛学院、弥陀村,亦复如是。
【念念为一切众生】
古大德几乎都肯定,《华严》是佛法的根本法轮,一切经教皆是《华严》眷属。我们要有这个认知,根本法说的是事实真相,真相是不思议解脱境界,所以《华严》又称为《大不思议经》,即一切诸法的真相是不可思议的。换言之,诸佛菩萨对人事物,都是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但是面对一切人事物时,有没有意思用这些心?没有。有意,决定是假意;有情,决定是假情;有爱,决定是偏爱。所谓不可思议,清净是真清净,平等是真平等,慈悲是大慈悲。所以,我们学佛对根本法,一定要认识、要能体悟,知道自己应如何学习。
无心是真心,有心就是妄心。‘无’不是什么都无,大乘佛法讲‘无念是正念’,无念不是什么念都没有,这个‘无’很难懂。为什么说无心?无心之心是尽虚空、遍法界,它是‘真诚、清净、平等、觉悟、慈悲’;有心,就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有心是妄心,无心是真心。凡是有心、有情、有爱全是假的,虚情假意,因为你已经有分别、执着、妄想。佛菩萨的情爱是真的,因为他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有’、‘无’这两个字,诸位细细去揣摩、去体会,然后才能悟出一个道理。
谁能得到佛菩萨的爱?浅而言之是信愿,你对佛菩萨有一分信心,你就得一分爱护;两分信心,得两分爱护,这是对凡夫讲的。何时能得到佛菩萨究竟圆满的爱?做到无心,你就得到了。因此,信愿感得的是感应,圆满的得到是相应,感应跟相应不一样。
诸佛菩萨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我们要从‘真诚、清净、平等、觉悟、慈悲’学起。初学时,都是有心学,有心学是感应,到无心学就相应,所以要从有心学到无心。中下根性的人,依这个原则修学很有效果,都能得受用。得受用的多少,看自己修学的功夫,古人说:‘一分功夫得一分受用,两分功夫得两分受用’。落实在生活行为上,《楞严经》上说‘最初方便’,就是先把错误的观念改正过来,修学功夫才能得力,生活才能真正得到幸福美满。
观念从哪里改?往昔我们念念为自己,这个观念是错误的。错在哪里?错在不认识自己,你并没有真正为自己。真正觉悟的人,知道一切众生是自己。‘一切众生’的范围很大,‘一切’包括一真法界、十法界、尽虚空遍法界;‘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包括有情众生与无情众生。一切众生都是自己,这才是真正认识了自己,然后才懂得要爱护自己。
诸佛菩萨以法界为家,常寂光土,身土不二,法身与净土是一不是二。宗门说‘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这个说法太殊胜了,谁不爱护自己的眼睛?你会这样爱护它,这是真正认识自己,真正爱护自己。所以,爱护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爱护自己,众生得善果就是自己得善果,众生造恶业就是自己造恶业,众生堕三途就是自己堕三途,‘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从这里生出来的。
我们要问,众生行善得善果,佛菩萨欢不欢喜?众生造业堕恶道,佛菩萨难不难过?如果佛菩萨因此而欢喜、难过,佛菩萨又堕落成凡夫了。诸佛菩萨用心如镜,对众生的善恶照得清清楚楚,见众生行善得福,他真欢喜;真欢喜是无欢喜,无欢喜是真欢喜。众生堕三途、堕阿鼻地狱,他真难过,真难过决定没有难过,没有难过才是真难过。这个意思很深,诸佛菩萨真的没有起心动念,他是真慈、真悲、真喜,我们体会不到。
应如何念佛?大势至菩萨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觉明妙行菩萨教我们‘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觉明妙行菩萨跟大势至菩萨讲的方法是一个意思。所谓‘净念’,就是不怀疑、不夹杂,如果有怀疑、夹杂,这个念就不清净;‘相继’就是不间断。这是真念,这是真正学佛,真正的佛子。
我们今天修学最糟糕的,就是有心、有情、有识、有念。可是凡夫修学成佛,这是必经之路,诸佛如来也是从这条路走出去的。他们走出去了,我们今天走不出去,原因就是不晓得这个道理。
佛法与世学不一样,世间学术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众生起心动念用的是虚情假意,所有一切动乱的根源也是从虚情假意生的,用虚情假意决定不能解决虚情假意的问题。所以,对于‘理’要透彻了解,唯有契入这个境界,才真正能体会到业因果报的事实真相。诸位明白这个道理,依教修行,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14 18:08 , Processed in 0.053463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