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爱的脚步

[成长教育] 转贴:正面管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情绪撤出
  冷静期的目的是从当时的情形中撤出来,等到情绪上的冲突平息下来,而不是进入权力之争或报复循环。然后,你才能够理智地解决问题。我们建议采用“卫生间使用技巧”或者“积极的暂停”,因为大多数人(包括大人和孩子)若不离开冲突现场就难平静下来。当然,如果你可以从情绪上撤出,并且能避免陷入权力之争,也不一定要离开现场。
  前面提到的波妮和她丈夫就是一个例子,在他们坚持自己决定的新行为方式时,能够不管孩子们在餐桌上的不良行为,就是做到了情绪撤出。
  瓦尔德兹是一位三年级的老师,她邀请我去旁听她的班会。那天,我到得早,有机会目睹了她如何有效地运用了情绪撤出。当时,正是课堂活动由算术转为阅读的时候。孩子们变得吵吵闹闹,教室陷入一片混乱。我看见瓦尔德兹老师凝视着墙壁,好像老僧入定一样。孩子们也注意到了,并且开始悄悄地说:“她在数数呢。”这句话迅速传开来,孩子们很快就安静了下来,看着他们的老师。
  后来,在教师休息室里,我问瓦尔德兹老师:“你会数到几?数到了以后你怎么办?”
  她说:“我其实没有数数。我只是决定他们不安静我就不讲课,所以我不如让自己休息一下。因为我在等大家安静的过程中对着墙壁发呆,孩子们就以为我是看着墙上的钟数数。我唠叨让他们安静的时候,他们好像从来没有听过我的话,但现在他们自己会很快安静下来,因为在他们安静下来之前,我肯定不会上课。”
  情绪撤出并不意味着爱心的撤离。它意味着从造成冲突的情形中撤出来。任何一种形式的撤出,都应该紧随上鼓励、训练、将孩子的行为转向积极方面以及在冷静期之后解决问题。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避免早晨的麻烦
  下面的故事说明了前面讨论过的几个概念、态度和方法,以及建立日常惯例的重要性。
  丹妮丽家的早晨总是非常忙乱。她发现,这是让她妈妈为她忙得团团转的大好时机。场面往往都是这样发展的:“丹妮丽,请你起床好不好!……这是我最后一次喊你了!……我怎么知道你的书放在哪里!你放哪儿啦?……你怎么还没穿好衣服啊!校车还有5分钟就要来了!……丹妮丽,我可是当真的,你要是再错过校车,这绝对是我最后一次开车送你去上学!你要学会对你自己负责!”
  如果这听起来很熟悉,并且你相信“同病相怜”,知道了这一幕每天早上都会在数以百万计的家庭上演,你也许会感到些安慰。这不是妈妈在丹妮丽错过校车以后最后一次送她上学,丹妮丽对此很清楚。这句话她听过很多遍了,知道它毫无意义。
  她妈妈有一点是对的:丹妮丽应该学会对自己负责。但是,通过类似上面这样的情景,她妈妈实际上正在把丹妮丽训练得越来越不负责任。丹妮丽不是在练习承担责任,而是在算计如何指使她妈妈。正是因为妈妈不断地提醒丹妮丽做每一件她该做的事,所以妈妈应该对此负责。当妈妈不再插手,并且允许丹妮丽自己体验迟到的后果时,她才能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错过了校车,她可能就不得不自己步行去学校,或者老师会让她补上迟到的时间。而且,如果丹妮丽能建立起自己早晨的惯例,她对自己更可能负责任一些。
  
日常惯例表
  我们在第7章已经介绍过,通过花时间训练孩子、让孩子参与制定日常惯例、参与解决方案的制定以及和善而坚定地执行决定,就可以避免早晨的混乱和争吵。
  建立起日常惯例的班级要比没有日常惯例的班级运行的更顺利。如果是孩子们帮助建立起来的日常惯例,就会尤其有效。学生们可以把日常惯例表张贴在教室里。日常惯例表就会成为孩子们的头儿。当有学生脱轨时,老师就可以问:“谁能告诉我,现在我们该做什么了?”就会有学生去对照日常惯例表,并提醒大家现在应该做什么。这是让孩子们控制从而鼓励他们合作,而不是由老师来控制从而引起学生反抗的一个简单方法。
  
  
  避免就寝时的争斗
  下面的故事表明,如何避免早晨的争斗还取决于头一天晚上有助于避免就寝时争斗的日常惯例。还表明了运用诸如要花时间训练孩子以及执行规则时要维护孩子的尊严并尊重孩子等概念的运用。
  在马修两岁的时候,菲利克斯太太就开始训练他自己穿衣服。她买回一些容易穿、容易脱的衣服。然后,她会和马修一起练习几次。一旦她确认马修已经知道了怎么做之后,就再也不帮马修了。
  因为马修上的是早班幼儿园,所以菲利克斯太太总是早早地把他叫起来,让他有充足的时间穿衣服、吃早饭,以便他爸爸在上班时能顺路把马修送到幼儿园。她向马修解释说,如果他来不及穿好衣服,她就会把他的衣服装进一个纸袋里,以便他在进幼儿园之前能在车上穿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逻辑后果。
  为了保证第二天早上上幼儿园,他们建立了以下日常程序。晚上七点,马修要在吃晚间点心之前换好睡衣。接下来就是卫生间的程序。马修一家一直保持着一个大家喜爱的传统:每个人轮流把大家的牙刷拿出来,挤上牙膏。马修喜欢踩在他的小凳子上给大家挤牙膏——尽管会有好多牙膏落到洗脸台上。当家人走进卫生间,看到自己的牙刷上挤好的牙膏时,他们都会唱一声“谢谢啦!”之后,妈妈或爸爸就和马修一起去他的房间,并且让他找出第二天想穿的衣服,为第二天早晨做好准备。(这个程序避免了第二天早上的麻烦:要决定穿什么衣服,而时间又是那么紧张,导致孩子偏要穿那些找不到或者是扔进洗衣篮里的脏衣服。等马修再大一些,他还要学会在头天晚上把第二天需要用的书、需要穿的外套以及其他东西都摆好。)然后,妈妈或爸爸会和他聊聊他当天的事儿,给他读个故事,帮他掖好被子,最后给他一个晚安亲吻。
  马修自己有个收音机闹钟,早上会叫醒他。醒来后,他喜欢爬上爸爸妈妈的床,和他们偎依几分钟——这是叫醒他们的好办法。都起床后,马修会回到自己的房间,穿好衣服,然后到厨房去帮忙做早饭。(在菲利克斯家,准备早餐的事人人有份儿。他们的任务每星期在家庭会议上轮换一次。)马修最喜欢做的是搅拌鸡蛋——这是一项2岁的孩子在经过训练之后都能做的事情。如果马修在出发之前完成了他早上的所有程序,他就玩儿一会儿玩具。
  在一个寒冷的雨天,马修磨蹭了半天,到了该出发时还没准备好。他爸爸一只胳膊夹着没穿衣服的马修,另一只胳膊夹着马修的衣服袋,冲入瓢泼大雨中,被出来拿报纸的邻居撞了个正着。(有些时候,当你在教你的孩子责任感时,就不能顾忌别人会怎么想你。)
  马修在去幼儿园的路上一直哭着。他爸爸和善地说:“如果你想穿上衣服的话,我可以把车开到路边。”然而,马修是在试探,这时候才不会愿意穿上衣服呢!当马修走进幼儿园时,他的老师(也相信同样的原则)和善地对马修说:“早上好,马修。我看见你还没有穿好衣服。带上你的衣服到我办公室去吧,穿好后就出来。”
  大约一个月以后,马修又试探了一次。这一次他倒没有光着身子,而是穿着睡衣上了车,并且是在车里穿好了衣服进的幼儿园。他已经知道了哭没有用。从那以后,马修通常都能及时穿好衣服。偶尔有几次磨蹭时,妈妈会提醒他一句:“看来你好像打算在车里穿衣服了。”马修可不喜欢那样,会抓紧时间,穿好衣服。妈妈本来连承担这种提醒的责任都不需要,她可以让马修再一次体验逻辑后果。
  有些人会质疑这个例子,因为他们认为让马修光着身子进幼儿园是一种羞辱。我敢担保,马修自己不在乎。当然,你不会这样来对待一个4岁的孩子。
  如果马修的爸爸借题发挥(像第5章解释的那样),在本来的逻辑后果上加上斥责和羞辱,那才会让马修感到羞辱。他爸爸没有说:“你活该!下次你就知道要快点儿了。你害得我也迟到了。所有的小朋友都要来嘲笑你没穿衣服了。”假如这样的话,就会把孩子的体验变成羞辱。
  一位听了这个故事的妈妈对这个方法稍加改动,也尝试了一下。她四岁的女儿瑟琳娜在该去幼儿园时还没穿好衣服,于是她就把女儿的衣服塞进纸袋里,让瑟琳娜穿着睡衣上了车。她没有让瑟琳娜穿着睡衣进学校,而是把车停在路边靠近幼儿园一个窗口的地方,告诉她说:“宝宝,我会坐到办公室里能看到你的地方。你穿好了衣服就自己进幼儿园吧。”瑟琳娜撅着嘴坐在车里待了大约五分钟。然后,她穿好了衣服(大约觉得无聊了),进了幼儿园。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睡前分享
  孩子们在睡觉前折腾父母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能感觉到父母这时总是在想摆脱他们。可以理解的是,在忙碌了一整天之后,家长都向往能有一段平和、安宁的时光。可是,他们通常会经历一番让人精疲力竭的睡前争斗。花几分钟睡前分享的时间非常有助于消除这种烦恼。
  当孩子们察觉到你急急忙忙想摆脱他们时,他们会觉得归属感受到了挫折。然后,他们就会通过要求喝水、要上厕所,或者哭着说自己害怕来做出失望行为。当他们感觉到你真的很享受和他们在一起待几分钟来分享一些事情时,他们就能体验到归属感,而不再需要做出不良行为。
  让孩子说说这一天最伤心和最开心的事,非常有助于使孩子感到满足。一个附带的好处是,父母也很享受这样的时刻。分享意味着你也要说说自己这一天中最伤心和最开心的事。你要先听孩子说,然后你再说。把这种分享作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情是最有效的。对孩子们来说,有人愿意花时间听他们倾诉、与他们分享自己的事情,就会产生一种归属感。这通常就足以让孩子满足地入睡了。
  
  
  
  避免就餐时的争斗
  
  就餐时间已经变成了一个战场,以至于你会想孩子宁愿挨饿也不吃饭。其实,他们不是宁愿挨饿,而是宁愿感受自己的力量也不吃饭。逼迫孩子们吃饭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这并没有阻挡住父母们的努力。很多时候,父母们以为自己成功了,却不过是让孩子再吐一次而已。
  威廉姆太太早饭给四岁的女儿莎拉吃燕麦粥。莎拉不吃,妈妈怎么责骂都没用。威廉姆太太就把燕麦粥放进了冰箱,到了中午又拿出来让莎拉吃。莎拉还是不吃,于是威廉姆太太又把那碗燕麦粥拿出来当莎拉的晚饭。威廉姆太太是一位权威型的母亲,在许多方面都控制着莎拉。除了吃饭之外,莎拉不知道怎么去“赢”。这是她能够感觉到自己的独立和力量如此重要的一个方面,以至于她宁愿牺牲自己的身体。莎拉终于得了佝偻病。
  威廉姆太太带莎拉去看医生,医生猜到了是怎么一回事。他是个很明智的人,忠告她说:“把有营养的食物放到桌上,你只管吃你的,别去打扰她!要么说说愉快的事,要么就什么也别说。”
  威廉姆太太对出现这样的事感到很伤心。她在吃饭问题上紧盯莎拉不放的惟一原因是她爱莎拉,并且错误地认为唠叨是让孩子吃饭并保持健康的最好方法。就像用于今天的孩子们身上的很多种控制方法一样,这只会事与愿违,并且她得到的就是与自己想要的相反的结果。她接受了医生的忠告,停止了吃饭时的争执。莎拉虽然始终没能变成一个豪飧之人(她是一个骨骼小的孩子),但她吃的足以帮她战胜佝偻病并保持健康了。
  和那些在1930年代大萧条时长大的人聊天很有趣。他们说,那时吃饭时的惟一问题是“够不够吃的?”没有人会在意是否有人不吃饭。那只意味着别人能多吃点儿。孩子们在那种环境下不会出现吃饭的问题。
  
  让孩子参与
  
  让孩子们参与是避免就餐时出现问题的最好的方法,要在家庭会议上用一些时间安排下一周的菜谱。
  安吉一家发明了我们在第9章提到的“家庭晚餐计划活动”。他们全家人一起在一周的“家庭晚餐计划表”中每一天的栏目里填上谁做饭和做什么饭。这营造了一种合作的气氛。当他们每个人都参与制订计划时,孩子们就会更愿意吃别人选的菜,因为他们自己也选了一些。
  安吉一家还一起去采买。他们把采购清单按商店分成几份,每个人负责不同的清单。孩子们在一起完成家务事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乐趣,还学到了许多采购知识。很容易明白,这样的家庭为什么不会在餐桌上发生 “战争”。孩子们受到的鼓励是把他们的“力量”用到贡献、合作和快乐相处上。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
  
  让你的孩子们打架的最佳方法,就是你不断地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父母们很难相信,孩子们打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让父母介入。那些能对孩子们之间的争执置身事外的父母,都发现打架会大量减少。
  大部分家长都很清楚孩子们以出生顺序为基础打架的标准模式。老大通常最容易被当成“坏蛋”,老小则往往是让妈妈介入后的最大受益者。因而,小的惹大的,这种招惹可以是任何事情,从对老大扮个鬼脸,到跑到老大的屋里捣乱。
  当老大中了圈套,并且追赶老小的时候,老小就会高声尖叫,向妈妈抗议。妈妈就会过来责骂老大,介入争端。当老大想让妈妈相信是老小挑起的时,妈妈就会说:“我不管他做了什么。你是老大,你应该更懂事。”
  如果妈妈能注意到老小脸上得意的表情,她就能够对这种行为的目的(错误目的)有更多的领悟。妈妈是在协助孩子们把打架作为寻求关注、权力或报复的方式。她强化了孩子们对于如何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信念。
  瑞德太太决定对孩子之间的争端置身事外。她选了一个没有冲突的时候,向孩子们解释,她真的不喜欢介入他们的争端,并且从现在开始,她确信孩子们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一次家庭会议上,他们讨论了“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见第12章)。
  第二天,瑞德太太下楼时,碰巧看见7岁的特洛伊正在用一把玩具枪打5岁的萧恩的头。她觉得这件事不能不管,便冲过去阻止他们。突然,她想起刚才萧恩被打了一下的时候,只是躺到了床上,轻轻地责怪了一句“打疼我了”。然后,萧恩看见了妈妈,就抗议着大哭起来。瑞德太太认识到,自己又陷进去了,赶紧转身离开并进了卫生间,把门锁上了。两个孩子跟着她到卫生间门口,并开始拍门,都想告诉妈妈自己认为的事情的经过。
  当瑞德太太坐在卫生间里,听着小哥俩砰砰地拍门并争辩是谁惹起事端的时候,她想,德雷克斯瞎说八道!这根本不管用!然而,她不得不多忍耐一会儿,因为她要向家长学习小组报告结果。这两个孩子不久就停止了拍门,并走开了。
  瑞德太太坚持不再介入孩子们的争端,不管他们什么时候来找她告状,她总是告诉他们:“我相信你们能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全家人坚持在家庭会议上讨论可行的解决办法,所以,孩子们也在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
  大约一个月以后,瑞德太太有一次无意中听到她4岁的女儿珂琳对特洛伊说:“我要去告诉妈妈。”时,特洛伊回答,“她只会告诉你,自己解决问题。”(珂琳一定是知道了特洛伊说得没错,因为她没有来找妈妈。)瑞德太太知道了这个方法真的有效。
  瑞德太太告诉大家,她的孩子们打架的次数减少了大约75%。剩下的25%和过去相比也温和多了,解决的更快了。
  在有些情况下,要对孩子们打架置身事外会有困难或者不可取:
  ?
  ·有些大人发现几乎不可能对孩子们打架漠不关心,尽管他们想相信这是最好的做法。
  ? ·当孩子太小时,他们可能会对彼此造成严重的伤害,比如两岁的孩子用玩具消防车去砸6个月大的小宝宝的头。(许多大人以此为借口,介入大孩子们之间的打架。)如果大孩子真的想给彼此造成伤害,他们会在大人不在的时候打架。对于大孩子,大人大可不必充当保护神的角色,除非他们想一天24小时都这样。
  ? ·老师们要为学生的安全负责,不能对学生们打架袖手旁观。
  
  有些家长不相信孩子们打架最主要是为了从父母那里得到救助。他们争辩说,他们的孩子在他们不在场的时候也照样打架。我总是会问:“你不在怎么能知道他们打架了?”
  他们会不好意思地笑笑,并承认:“因为他们会确保让我知道。他们常常在我一下班就在门口向我告状。有时候,他们会在我上班时给我打电话,让我介入。我现在看出来了,他们是想让我成为对另一方的法官、陪审员和执法官。”
  如果你不能忍受置身事外,并且决定介入孩子们的打架,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孩子们处境相同”。不要偏袒一方或试图确定是谁的错。很可能你根本无法判明,因为你不可能看到所有的事情。“正确”永远是一个观点问题。在你看来的“正确”,至少从一个孩子的角度上来看肯定就是不公平。如果你觉得必须介入以阻止打架,就一定不要成为法官、陪审员和执法官。你必须一碗水端平,要同样对待每一个孩子。
  汉密尔顿太太注意到了两岁的玛瑞莲打八个月大的萨丽。尽管汉密尔顿太太觉得萨丽没有做任何事招惹玛瑞莲,但她还是要让两个孩子“处境相同”。她先抱起小萨丽,把她放进婴儿床里,对她说:“当你准备好不再打架时,我们就抱你出来。”然后,她把玛瑞莲带进她的房间,对她说:“等你不再打架时,就出来告诉我,我们一起去抱宝宝。”
  一眼看上去,这样做似乎很可笑。为什么要因为打架把小宝宝放进婴床里呢?她只是无辜地坐在那儿,而且她根本听不懂妈妈的告诫。很多人猜测,同等对待两个小姐妹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让姐姐觉得错的总是自己。实际上,同等对待对两个孩子都有好处。当你站在你“认为”是受害者的孩子一边时,你就是在训练这个孩子的受害者心理。当你总是“欺压”你“认为”是惹祸的一方时,你就是在训练这个孩子的“欺压”心理。
  我们无法确定萨丽是否惹了玛瑞莲(不管无意还是有意)。如果是萨丽惹了玛瑞莲,斥责玛瑞莲不只是不公平,还会教给萨丽一个让妈妈站在自己一边的好办法。这样就把事情变成了一个“受害者”心理的培训。如果萨丽没有惹玛瑞莲,斥责玛瑞莲(因为她大些)会让萨丽学会通过招惹玛瑞莲来获得妈妈的特别关注。玛瑞莲则可能会形成一个错误观念,觉得自己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自己是个“坏”孩子。
  有人还是认为,把一个没做任何错事的小宝宝放进婴儿床里没有任何意义。关键不在于谁做了什么,而在于要同样地对待两个孩子,这样才不会让一个孩子形成“受害者”心理,另一个也不会形成“欺压”心理。更何况,小宝宝并不介意你把她放进婴儿床里待一会儿。重要的是你的姿态。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一个“让孩子们处境相同”的办法是给双方同样的选择。“你们要么停止打架,要么到外面去解决战斗。”或者“你们愿意各自去自己的房间,等你们觉得不会打了再出来?还是想一起到一个房间里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俩愿意都坐到妈妈腿上来,等到你们觉得不想打架吗?”随你怎么做或怎么说,只要你觉得舒服就行,而且,只要能同等地对待双方就行。
  我知道还会有人反对。那要真的是大的无缘无故打了小的呢?大的难道不该受到惩罚吗?小的难道不该得到安慰吗?
  既然你已经把这本书读到了这儿,你应该知道惩罚是绝对不可取的。惩罚是给孩子一个非常荒谬的示范:“我打你,就是要教你不许打人。”
  我建议你先安慰大的,然后让大的和你一起去安慰小的。再次重申,这并不是对大的“挑起事端”的奖励。明确的是,大的孩子因为某些原因而感到了挫折。也许这个孩子觉得小宝宝把自己赶下了“掌上明珠”的位置;或者他相信你更爱小宝宝。原因在这里并不重要。(但处理孩子行为背后的观念很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孩子们何时感到了失望并需要我们的鼓励。
  鼓励可以像这样:“宝宝,我能看到你在生气。”(证实孩子的感受就是很大的鼓励。)“妈妈抱抱你好不好?”你能想象得到,当孩子得到的是爱和理解,而不是惩罚和蔑视时,会多么惊讶吗?在孩子的感觉好转之后,你可以说:“你愿意去帮助你的小妹妹感觉好起来吗?你想先给她个拥抱,还是想让我先抱?”你能明白这样的姿态会鼓励孩子友爱、和平的行为吗?
  假设这个大孩子因为太生气而不愿意拥抱你,或不愿意拥抱妹妹。你仍然要做出姿态,然后说:“我能明白你现在还没有准备好。我要去安慰你妹妹。等你准备好了,你可以过来帮我。”在你花这点儿时间安慰大孩子的时候,小宝宝不会遭受多大的痛苦——而且你会避免滋长孩子的“受害者心理”:“让妈妈特别关照我的方法就是去惹我姐姐。”
  如果你在用心听这些方式,你就应该已经抓住要点了: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什么对你最有帮助?什么最能让你学到东西?而且,别忘了运用你的幽默感。
  有个爸爸在孩子打架时会把大拇指伸到孩子面前,并且说:“我是CBC电视台的记者。请问哪一位愿意先到我的麦克风前面来说说对这件事情的见解?”有时候,孩子就会笑起来,有时候他们会轮流说自己的看法。等双方都说完后,爸爸会转身对假想的观众说,“好了,朋友们。现场情况播报完毕。要想知道这些聪明的孩子们怎么解决问题,请在明天接着收看。”如果事情还不能平息,爸爸就会说:“你们要不要把问题写到家庭会议议程里去,让全家人都可以来帮你们提建议?还是要我明天再来这里采访,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向我们的观众继续报道?”
  当大人拒绝介入孩子们的争端,或者通过同样对待他们而使双方“处境相同”时,打架的最大动机就被消除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言的信号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这一章讨论的大多数方法都是某种形式的无言信号。这些方法都包含其他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态度,比如说要考虑冷静期,以及要同时做到和善与坚定。这些方法强调行动,而不是言语。当需要说时,话越少越好。你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时,如果制定的计划中包括一些无言的信号,以帮助大人们学会闭上自己的嘴巴,就会更有效。
  柏瑞先生是一所学校的校长,他决定参加自己学校里的一个家长学习小组。他跟这个学习小组说的很清楚,他是以家长身份来参加学习小组的,想学习一些能用于自己的孩子的技巧。
  一天晚上,他请这个小组帮他解决让他儿子麦克倒垃圾的问题。麦克总是答应去倒,但如果不提醒,他一次也没倒过。这个小组提出了几条建议,比如关掉电视,等倒完垃圾再开;或者让麦克选择他什么时候去倒垃圾。一位家长建议他试试无言的信号,如果麦克忘记了在晚饭前倒垃圾,就把麦克的空餐碟翻过来扣在餐桌上。柏瑞先生决定试试这一招。
  首先,全家人在一次家庭会议上讨论了倒垃圾问题。麦克再次确认自己能做到。柏瑞太太说:“我们很高兴你愿意帮忙,但我们也知道这很容易忘。我们用个信号来提醒你好不好?这样我们就不用唠叨了。”
  麦克想知道是什么信号。
  柏瑞先生解释了把麦克的空餐碟翻过来扣在桌子上的想法。如果麦克走近餐桌看见自己的餐碟扣在桌子上,就会提醒他。他这时就应该先去倒垃圾,再吃晚饭。麦克说:“好啊,没问题。”
  到麦克再次忘记倒垃圾时,已经过去了八天。(当孩子们参与了解决问题的讨论时,他们通常会在试探之前合作一段时间。)当他来到餐桌前,看到自己的餐盘扣在桌上时,麦克开始发脾气。他哭哭啼啼地说:“我饿了!我吃完饭再去倒垃圾!这真是蠢主意!”
  我相信你能想象得到,麦克的妈妈和爸爸要不理睬这种令人厌恶的行为该有多么困难。大多数父母都会想说:“得了吧,麦克,你同意了的!别再像个婴儿似的!”如果麦克继续不良行为,他们会希望忘掉他们的计划,并使用惩罚。(这能制止当时的令人厌恶的行为,但不能解决倒垃圾的问题,也无法让麦克学会承担责任。)
  柏瑞夫妇仍然没有理睬麦克的大发脾气,甚至在他剁着脚进了厨房,拿起垃圾,出去时把门摔得山响,吃饭时生着闷气把叉子在盘子上摔得劈啪做响的时候。
  第二天,麦克记住了倒垃圾,并且在吃饭时很愉快。作为他们一致遵循大家制行的计划的结果,麦克有两个多星期没忘记倒垃圾。当他又看见自己的餐盘倒扣在餐桌上时,他说了声:“哎哟。”然后,他就出去倒了垃圾,回到餐桌,把自己的餐盘翻过来,并且愉快地和全家人一起吃了晚餐。
  父母很难不理睬让人厌恶的不良行为的另一个原因,是觉得他们这是在让孩子逃脱什么。他们觉得自己实际上忽视了自己应该为此做点什么的职责。如果这种不理睬的背后没有什么计划或目的的话,这种感觉可能没错。柏瑞夫妇“放过”了麦克的大发脾气(记住,事情在好转之前往往会更糟糕),但由于这是大家同意的计划的一部分,他们解决了一直唠叨的倒垃圾的问题。
  碧尔太太很沮丧,因为孩子们放学回家后把书乱扔到沙发上,让她烦燥的不行。连续不断的唠叨不起任何作用。在一次家庭会议上,她告诉孩子们,她再也不想为这件事喊叫、唠叨了。她建议用一个信号来提醒大家,如果她再看见有书扔在沙发上,她就在电视机上放个枕套。孩子们都同意这个计划,并且效果奇佳。除了信号之外,妈妈再也不用介入这件事了。当孩子们看见枕套时,他们就会把自己的书收拾起来,或者提醒别人去收拾。
  几个星期以后,在孩子们都去上学之后,碧尔太太想看她最喜欢的电视连续剧。她惊讶地发现电视机上有一个枕套。她往沙发上一看,看见了自己昨天晚上留在沙发上的一大包东西,她当时忙着去做晚饭,忘了收起来。
  全家人都为事情的这个转变而大笑。他们喜欢这个方法,并且从那以后,孩子们想出了好几种信号作为解决其他问题的方法。
  瑞德老师喜欢在自己五年级的班里用无言的信号。在开学的第一天,她就把这些信号几乎做为第二语言教给了学生们。一个是让学生们给她发的信号,学生们安静地坐好,两手勾在一起放在课桌上,表示他们已经准备好听课了。当她想让学生们在上课或开会时转过身并坐下来时,她就伸出右手的食指,按照“转过身来,请坐下”的节奏,先在空中画两个小圈儿,然后作两次上下动作。她还教给学生们一个从吵闹中安静下来的信号。她先拍一下手,听见这一下拍手的每个学生都跟着拍一下手。然后,她再拍两下。这时,往往会有好几个学生听到了其他同学回应的拍手,并会加入到回应两声中来。一般拍到两下就已经足够让全班安静下来了,很少需要拍到三下。
  诺伍德太太和女儿玛丽老是吵架,吵过之后又都很懊悔,很快就相互道歉。一天,她俩谈到了这个问题,决定以后吵架时看谁会先想起来把手放在胸前,作为一个“我爱你”的信号。诺伍德太太有点儿尴尬地告诉我们,往往是玛丽最先想起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孩子提供选择
  大人们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向孩子提要求,而不是给孩子提供选择。当孩子们不回应要求时,常常会回应选择,尤其是当你在给出选择之后加上一句“你来决定”的时候。给出的选择应该是尊重的,并且应着重于情形的需要。选择和责任直接相关。年龄小的孩子缺乏能力承担很多的责任,所以给他们的选择应该更加有限。年龄大的孩子有能力做出更多选择,因为他们能够为自己的选择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例如,对年龄小的孩子,你给出的选择可以是现在上床还是等五分钟后。对年龄大的孩子则可以完全让他们自己负责选择上床时间,因为他们还对自己第二天早上按时起床去上学负完全责任。
  选择还直接与尊重他人并方便他人相关。对年龄小的孩子,你给出的选择可以是按时吃晚饭还是等到下次就餐时间再吃,而不能指望有谁会再去做一次饭、再打扫一次厨房。对年龄大的孩子,你则可以让他们选择是按时就餐,还是自己去做饭并把厨房收拾干净。
  当给出选择时,每种选择都应该是大人能够接受的。我第一次让我3岁的孩子做选择时,是这样说的:“你现在想上床了吗?”她还不想。显然,我提供的选择超出了让她去上床的需要(我的需要和她的需要),而且其中没有包含我愿意接受的另一种选择。我等了五分钟,又让她做了一次选择:“你想穿粉红色的睡衣还是兰色的?你来决定。”她选择了兰色睡衣,并且开始穿。给出选择之后加上 “你来决定”,会让孩子感到自己被赋予了权力。它向孩子更加强调了一个事实:他们确实能有选择。
  如果孩子们不想要你给出的选择,而想要别的什么呢?如果这个“别的什么”是你能够接受的,那很好。如果是不能接受的,你就说:“那不是一项选择。”然后,再重复一遍你给出的选择,以及“你来决定。”
  孩子们对很多事情不能有选择,比如要不要做家庭作业。家庭作业需要完成;但你可以让孩子们选择诸如他们愿意什么时候做作业,比如放学以后马上做,晚饭前做,或者晚饭后做。
  
  “你一……我们就……”
  
  “你一收好你的玩具,我们就去公园。”这句话通常比下面这句话更有效,“如果你收好你的玩具,我们会去公园。”前者在孩子听来是和善而坚定的陈述,表明了在规定的条件下你愿意去做什么。后者在孩子听来(而且往往也是大人的本意)却像是对权力竞争的一个挑战。当 “你—……我们就……”不附加任何主动性时,会更有效,也就是说,你去不去公园对你无所谓。你知道孩子想去,因此是否满足去公园的条件取决于孩子。你需要接受的是,你可能会因为孩子们选择逃避收好自己的玩具,而不去公园。如果你的确打算去公园,可以试试启发式问题:“有谁想去公园吗?去之前我们应该把什么做好?”
  许多老师发现“你们一准备好,我们就开始上课”这种说法很有效。他们具备了尊重自己、尊重学生、尊重情形需要的态度——这是这种方法成功的关键。“你—……”应该以一种能表达出如果条件不满足你就退出的语气说出来。然后,你就不要再去在意,要让孩子们去体验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如果你没法做到不在意,那么不论你怎么说,都会变成一场权力之争。
  
  零花钱
  
  零花钱可以是个很好的教育工具。当孩子们有了定期给的零花钱时,他们就能学到钱的价值——如果父母处理得当的话。
  零花钱不应当用来做为对孩子的惩罚或奖励的工具。很多家长试图用零花钱作为让孩子承担家务的手段。如果孩子做了家务,他们就给零花钱当作奖赏;如果没做家务,他们就扣下零花钱作为惩罚。当把这种威胁去掉时,孩子会对金钱和责任感有更多了解。要用家庭会议教给孩子与承担家务有关的责任感,这和零花钱是另外一件不相干的事。
  当孩子有了零花钱时,他们就可以不再缠着你买这买那了。不论玛丽什么时候说:“我要那个!”妈妈就问:“你的钱够吗?”玛丽的钱通常都不够,所以妈妈就说:“唔,也许你应该把零花钱攒起来,到时候你就可以买了。”
  玛丽常常以为她真的非常想买,她会满怀信心地攒钱。然而,往往在几个小时以后她忘了。她通常并不真的对哪个东西想买到了愿意自己攒够钱去买的程度,尽管她会很高兴让妈妈花钱给她买。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以及想要一些比较贵的东西,比如一辆自行车时,你应该让他们为买自行车攒一定的钱。当孩子们自己投入一些钱买来东西的时候,他们会更加负责、更加珍惜。如果孩子们损坏了别人的财物,也要用他们的零花钱去赔偿。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顾
  
  当我们以友善的态度来运用这一章介绍的方法时,这些方法会很有效。你的态度、意图以及方式,是成功的关键。有些大人使用这些方法时的态度和目的就像他们在惩罚孩子时一样。惩罚只会招致孩子的反叛或者盲目服从。而正面管教则会使孩子合作、相互尊重、负责,并且有社会责任感。
  
  正面管教工具
  1.花一些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在你感觉更好的时候才能做得更好。这些方式包括卫生间的使用技巧(适合家长)、小说的技巧(适合老师)、以及“积极的暂停”(适合大人和孩子)。
  2.决定你自己做什么,而不是要孩子做什么。
  3.让孩子预先知道你会怎么做。
  4.和善而坚定的行动,而不是光说。
  5.如果必须要说,语气要和善而坚定,而且说得越少越好。
  6.以情绪上的撤出让自己避开权力之争,等双方都冷静下来以后,关注于解决问题。
  7.用日常惯例表来避免权力之争。
  8.要避免就寝前的争斗,你可以一边给孩子盖好被子,一边和孩子分享一天中最快乐和最伤心的事情。
  9.通过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来避免权力之争。
  10.对孩子间的争端置身事外,或“让孩子们处境相同”。
  11.要先安慰打别人的孩子,然后让这个孩子和你一起去安慰被打的孩子。
  12.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13.给孩子一个拥抱。
  14.运用你的幽默感。
  15.让孩子参与晚餐的计划、烹制和打扫。
  16.设计一些暗号来提醒孩子该做什么。
  17.给孩子提供选择,而不是要求。
  18.用“你一……,我们就……”。
  19.用零花钱教孩子学习管理金钱,而不是用做奖励和惩罚。
  
  问题
  1.冷静期可以有哪些方式?
  2.“决定你自己做什么,而不是要孩子做什么”的原理是什么?它为什么有效?
  3.要提高上述方式的效用,我们应该牢记哪六点?
  4.“不在意”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做不到“不在意”,该怎么办?
  5.情绪上的撤出是指什么?
  6.冷静期过后,或以其他任何形式撤出冲突之后,我们还需要接着做些什么?
  7.要避免早晨的争斗以及就寝前的争斗,最关键的是什么?
  8.为什么睡前分享有助于避免就寝前的争斗?
  9.介入孩子们的争端会有什么负面结果?
  10.当你决定不再介入孩子们的打架时,你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来做?
  11.哪三种情况下打人不能不介入孩子们的打架?
  12.如果你决定要介入孩子打架,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13.“让孩子处境相同”是什么意思?它能避免什么负面结果?
  14.什么是“无言的暗号”?用暗号会达到什么效果?
  15.给孩子提供选择的好处是什么?
  16.要确保你给出的选择是有效选择,应该注意哪些指导原则?
  17.对零花钱的建议,会给你和孩子带来什么好处?
  18.要成功地使用本书中建议的任何正面管教工具,关键是什么?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个提醒
  下面三个提醒,向我们表明了在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中如何避免偏离能体验到爱、欢乐和满足的轨道。
  
  1.我们做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做更重要
  我们行为背后的感觉和态度会决定我们怎么去做。言语背后的感觉通常能最明显地从我们说话的语气中表现出来。
  有一天,我旅途归来,家里迎接我的是厨房水池里满满的脏碗碟。我感到非常失望、非常生气,就开始了斥责和批评:“我们早就说好了的,各人把自己的碗碟放进洗碗机里。怎么我一不在,就没人遵守了?”
  我想找出那个该受责备的人,但每个人都声称:“不是我干的。”
  我带着一种负面情绪说:“好!我们必须开个家庭会,决定这事儿该怎么办。”
  你能想象出来,如果我们以我这种责备和批评的态度开家庭会议能有什么结果吗?我们不会找到那种在爱和尊重的气氛中才能找到的有效解决方案。我的攻击态度只能引起大家的防卫和反击,而不可能是和谐。
  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且立即改变了方向。我能看到,我的负面态度不可能造成我想要的结果——更别说这已经让我自己感到有多么痛苦了。我一改变态度,感觉就不一样了,而且我立即有了一个怎样得到积极效果的灵感。
  我对全家人说:“我们出去吃比萨吧。然后我们来开个家庭会议,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要责备谁。”
  在这种感觉中,我们开了一次很成功的家庭会议。我们大笑着说,一定是有个幽灵把那些脏碗碟放进水池里去的。当我们不再责备,并且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办法的时候,马克和玛丽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案。他们提议每人每周担任两天“厨官”,收拾幽灵的那些脏碗碟。你也许猜到了,在这次每个人都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的友善讨论之后,水池里很少再有脏碗碟了。
  从负面的想法和感觉出发采取行动,肯定会偏离爱、欢乐和积极结果的轨道。通过消除负面态度,我们就会让自己自然的良好感觉和常识浮现出来。
  
  2.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
  我在这本书中从头到尾都在讨论帮助孩子把错误当成学习机会的重要性。如果大人们不能把这个原则运用于自身,就会立即偏离爱、欢乐和积极结果,正如下面这个例子表明的那样。
  二年级的麦奇踢了一个同班同学,这让席彤老师对他非常生气。她想教给他不能伤害别人。她把他带到教室外面去申斥:“如果别人踢你,你会喜欢吗?”
  为了给麦奇亲身感受,席彤踢了他——比她想的重了一点儿。一位助理老师正好路过,目睹了事情的经过,报告了校长。
  席彤老师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难过。她相信正面管教的原则,而且实践了好几年了。她打电话问我:“我是怎么了?我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来?我应该怎么办?”
  我先安慰席彤老师,说她很正常。这个地球上有一个父母或教师能做到永远不“失控”,不在生气时做出反应,而始终以有利于长期结果的方式采取行动吗?
  然后,我对席彤老师说,她已经知道自己犯了一个错误,这就很好。我鼓励她要赞扬自己,而不是痛责自己。太多的父母和老师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最后,我向她想要改进并做得更好的想法致意,鼓励她把这件事当成一个激励自己今后改进的礼物(或警钟)。
  正面管教的系列书中提供了很多方法用来代替对孩子行为的反击。这不是此处的重点。此处的重点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所有的人都会被羁绊于对别人行动的反击而不是主动行动。大多数大人的用意确实是好的——他们只是想教导孩子更加尊重别人。问题是,当我们反击孩子的行动时,我们自己却用不尊重孩子的行为(我们的不良行为)想教给孩子尊重别人。在反击孩子的行动过程中,我们一心要(没经过思考)通过责备、羞辱和痛苦让孩子为其行为“付出代价”。我们没有考虑这对孩子的长期影响。如果我们考虑了,我们就不会反击了。
  幸运的是,这可以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局。我们发现,不论我们曾经有多少次反击孩子的行为,多少次忘记运用正面管教的原则,我们总是能回到这些原则上来,并清除我们在反击孩子的行动时造成的混乱。确实,事实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错误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时机。
  在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后,当我们用“矫正错误的三个R”进行弥补时,我们会发现孩子们是非常容易原谅我们的。席彤老师用了一个多星期时间才从羞愧与自责中挣扎出来。然后,她把麦奇叫到一边,向他道歉。她说:“麦奇,那天我踢了你,实在对不起。看到你踢乔伊,我太生气了,但我却和你一样做了不该做的事。我那样做真是无理,是吧?”
  麦奇只是腼腆地看着她,但他被老师的话吸引住了。她接着说:“我那样做也很不友好,是吧?”
  麦奇松开了咬着的下嘴唇,摇了摇头。
  席彤老师问:“我向你道歉是不是让你觉得好一点了?”
  麦奇点了点头。
  席彤老师接着说:“那你觉得如果你去对乔伊说声对不起,他会觉得怎么样?”
  麦奇咕哝着说:“会好一点。”
  席彤老师问:“你觉得去向乔伊道歉怎么样,然后我们三个人可以一起解决你和乔伊之间的问题。或者我们也可以把问题放到班会议程上,让全班同学帮忙。你喜欢哪一种?”
  麦奇说:“就我们仨。”
  席彤老师问:“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向乔伊道歉,并问他是否会参加我们解决问题的讨论?”
  麦奇的脸色开朗起来说:“我今天就去。”
  席彤老师说:“太棒了。你和乔伊讲好了就来告诉我,我们好安排时间。”
  第二天,席彤老师、麦奇和乔伊聚到一起,讨论了两个孩子各自对事情的经过、起因、感受、从中学到的东西的理解以及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想法。他们还讨论了把错误当成学习机会的概念。当两个小男孩一起离开时,他们对两个人一致同意以后不再打架感到很高兴。
  这是说明一个错误怎样为我们提供很多学习机会的一个好例子。席彤老师能够率先垂范,为错误承担起责任,并且道歉。然后,她帮助麦奇为他自己的错误道了歉。她还帮助两个小男生练习了相互倾听对方的看法;最后,他们还一起练习了运用头脑风暴寻找解决方案这一非常有益的生活技能,并且就他们都愿意尝试的一个方案达成了一致。
  我们说多少遍都不为过: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时机——不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
  通过观察幼儿学走路,大人们能对这一原则有更多的理解。小宝宝每次摔倒时,从来不浪费时间感觉自己的无能。他们只是爬起来继续走。如果他们摔疼了,可能会在继续走之前哭几分钟,但他们不会给自己的体验加上责备、批评或其他自拆墙脚的想法。我们能够帮助孩子们通过重新发现错误对我们的价值,保持这种体验生活的简单方式。
  认为我们必须很完美,是一条最容易使我们偏离生活中的爱与欢乐的歧途。“矫正错误的三个R”(详见第2章)能使我们回到正轨。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3.有时候,我们必须反复学习同一件事情
  有多少父母曾经说过:“你还要我再说多少遍?”
  这些父母如果不理解其答案很可能是“一遍一遍又一遍”,他们就会造成自己的失望和沮丧。(我一直相信,孩子们直到有了自己的孩子并且要教给他们的孩子同样的事情之前,才会真正理解我们要教给他们的事情。)
  波尔多太太听到这个原理之后,松了一大口气。她说:“我原来以为只需要一次家庭会议就能让我的孩子们在分担家务上与我合作,因为他们的热情持续不了一个星期,我就认为家庭会议不管用,便又回到了每天唠叨的老办法。”
  波尔多太太没有认识到,即使热情只能维持一个星期,她取得的进展是也是多么巨大啊。我跟她说了我家的“三周综合症”(见第9章),并且说我非常庆幸每三个星期才需要处理一次家务问题,那可比天天唠叨并沮丧好的太多了。
  孩子们并不是惟一需要机会去一遍又一遍地学习的人。否则,我们为什么需要那么频繁地用到“矫正错误的三个R”呢?把我们引向痛苦的一个歧途,就是每当我们或我们的孩子不能一劳永逸地学会某些事情时,就感到自己无能或感到沮丧。通往爱与欢乐的道路,不仅包括要承认我们会犯错误,而且要承认我们会有一遍又一遍地学习的机会。这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本书提供了很多方法。如果仅仅把它们看成是技巧,那肯定会失败。这本书还提供了很多积极的态度。当这些方法和积极的态度结合在一起时,它们就变成了能在我们与孩子之间营造出一种爱、相互尊重、合作以及快乐气氛的观念。
  这一章介绍的很多概念都需要大人的参与和指导,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爱和欢乐的态度是最重要的,而且,这有助于发现每一件事情积极的方面。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4-16 13:02 , Processed in 0.057701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