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世紀學習

[胎教与早教] 分享自然识字理念及具体操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maodan 发表于 2013-6-4 09:39
小的刚学会做虎啸,这下该高兴了

我家外甥小时候也学做虎啸,很好玩儿嗯~
可以上YouTube找些老虎的影片一起看哈,找高清的效果不错!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接著介绍人类和家畜,囧。。。
本打算暂且不介绍此两者,因人或可归于草木虫鱼鸟兽中的兽,畜则分属鸟兽类。
但毕竟我们以人类为立场,这足以成为特别关注的理由,不是吗?

有六畜或五畜。三字經曰「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故以马代表畜。


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3-6-10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紀學習 发表于 2013-6-9 10:19
我们接著介绍人类和家畜,囧。。。
本打算暂且不介绍此两者,因人或可归于草木虫鱼鸟兽中的兽,畜则分属鸟 ...

呵呵,这个人属于摆拍........
同祝端午节快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有事,所以今天偷闲来稍更新下。
本楼很长(木想到会话痨至此也,囧),若无兴趣略过文字可也,直接看看图片。


【十五个字】

前面介绍了15+1个字,是《日本今昔文字镜》收录的15万字的(15+1)/150000≥0.0001,即为已知中文字数量的万分之一左右。
照这个速度下去,介绍完恐怕得要一万年!!不对,是五千年。。。
一万年太久。五千年也是。
所以,如果大家以这样扁平的方式推进,学习的热情恐怕是维持不了多久。

但那15个字里面其实是有秘密的,秘密那就是开宗明义时讲的我们先建立起「系统概念学的框架」,或许因为太久您已经忘了这事,或注意力慢慢地集中在了图片或其数量上,就像《斯卡堡的集市》歌词的那句神翻译:「将帅有令,勤王之事;争斗缘何,久忘其旨」。
那15个字的出场次序(日火月石山川水气草木虫鱼鸟虎人马)本身即为秘密所在,不过若再次调整次序则会更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新次序为:日(火),月;山(石),川(水气);草,木,虫,鱼,鸟,兽(虎);人,畜(马)。
这样,自然类文字就找到了统帅:天:日月;地:山川;人:草木虫鱼鸟兽(人畜)。

可是这有毛用啊?15万文字还是15万那么多,不增不减!诚如是也!
但仅仅15个字,您已经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了啊~初步初步,是初步哈!
通常,同时也会建立起文字与实物存在某种对应关系的观念,这有助于促进观察实物及从实践中学习新事物的习惯和能力——不仅仅是识字方面,并且不会轻易地脱离实际、纸上谈兵。
另外,其实您也已经具备了自动学习新字的能力,如果您愿意并且有闲暇,完全可以为令公子、千金制作出颇具个性化的识字资料,自然类的文字制作好后,您必然可以将其归入以上的分类中去。当然,有些是跨类的,比如龙字,您可以将其归入天代表能力能量,或归入人表示生命。
这就是在下常说的学习活动是有章可循的,依照某种顺序,学习活动不再是扁平的,而是立体的、纲举目张的,可以事半功倍。


【古文学习】

学习文字:
㈠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说文解字》
㈡所以训释五经,辨章同异,实九经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览而不惑者也。——《尔雅注疏》

学习文章:
㈠人有从学者,(董)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
㈡学习伤寒论必须要最低阅读三千遍,并且能够倒背如流,看似很愚蠢、很简单的方法,但是其中有至神至妙的奥秘。——小公主的博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既然古今中外大家都这么说,那就当作是真理好了。
然,古人读百遍,今人为何需千遍?!是人类的学习能力在退化吗?还是学习方法有误?古人具体如何识字的情景,因为没有相应的影音资料,今天我们不得而知,只能从前人垂后的文章中获得只言片语:
㈠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三字经》
㈡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礼》。据《汉书》,其中六书即: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说文解字》版: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如果人类的学习能力没有退化,那可以假设是因为今人的文字基础没打好,所以学习古文时事倍功半。这也是在下为什么不太认同无图识字、看图识物或按字形来人为摆设图形之类的识字方法,如果时间不花在构筑那些最基础、最核心的地方,必然会成百上千倍地浪费在其它地方,并且乐趣会少很多,甚至让人麻木、习惯去接受那些看起来不可理喻的东西,毫无「不亦说乎」的愉悦感。
古人需读百遍,在下都嫌多,如果每看到一个字,我们都能立刻知道它所对应的事物,事实上只需几遍即能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限于古时的交通能力,另外也是因为当时没有摄影技术,要看泰山时则需赶着马车、日夜兼程至东方齐鲁大地,华山论剑时则又要一路狂奔到西方虎狼之邦秦国。今天不同了,只要是表达具象概念的文字,我们几乎都能找到它所对应实物的影像,为何反而却要无图识字、死记硬背,然后再花三千遍的时间机械式地苦读这个字呢?君不闻「百闻不如一见,一图胜千言」乎?
当然,在下并不排斥经典背诵,识字与古文学习可以同时进行,只是从哪本经典下手需要您稍费点心。


【看图缘起】

以上是不才关于识字方面的浅见。另一个问题是,在下为何想起要制作看图识字呢?
文字者,……,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览不惑。……这是一个原因。
九〇年代,小学一年级时看到「石」字的插图,这是另一个动机。
直接的原因是为了更为精确地解说「简易思维」的观念,「简易思维」的观念也可算是源远流长,只是比「看图识字」的动机晚几年。可以说「看图识字」是制作「简易思维」的产物,甚至「看图识字」本身就是依据「简易思维」原则制作的,比如中间的文字,这属于「源流」关系,文字跟上面的图又是源流关系,然后整体上文字跟其字形、字音、字义则是「辖属」关系。

简易思维试图构建的是一种万能的学习方法,其本身也是理性推导的结果。
㈠在下知道有个观念叫「大道至简」,在传统文化中,「一」是最简的,当然「无」也是,都简到无形了,但这几乎没法实用,因为通过它们你只能知道事物是整体的关系,然后呢,为之奈何?
㈡另一个观念是「以简驭繁」,我们最好能用简单的方法、方式去驾驭那些纷繁复杂的实物,我们要有能力去处理那些陌生、未知的事物,而不会遇事茫茫然束手无策。
㈢要简单、要强大到能处理几乎所有的事物,有这种东西吗?尝试了无数遍,最后意识到天下虽然纷繁复杂,然无外乎事及物,或许可以从这方面入手:事件为时间流程、物体具空间结构。最终确定了源流(时)、辖属(空)这个基本框架。解释这几个字的过程中,深感识字资源的匮乏,同时对小朋友们的处境深表同情,于是顺便做了看图识字。





简易思维的原始动机比看图识字的稍晚些,其动机是为了保持学校排名的领先,但其实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人生的考试更重要,用乔帮主年轻时的话来说就是:那样将会是非常有限的人生!生命可以更开阔滴!(That’s a very limited life, life can be much broader!)
很久以后,涉猎到如三才、五行、思维导图、语义三角、图像记忆、开放系统等之类的观念,这些对简易思维的形成和完善有很大帮助,比如简易思维其实可以算作是三才结构、语义三角则具体应用在「象」这部分,有机会再细说。
虽然学好简易思维和看图识字,会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但获得智慧和解决问题的通用能力、更好地迎接智权时期才是简易思维和看图识字的重心所在。因此不建议您为了提升令公子、千金的学习成绩而让其转用简易思维或看图识字,因为学习新方法有个适应的过程,欲速则不达也!
任何新事物、新观念,若婴幼儿时即开始接触,则无学业上之压力也,反而逐渐会成为内在的、源源不断的强大助力。


【言归正传】

接下来介绍五官!这个是另一个维度的核心或基础。按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的次序开始,木对应的是目。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3-6-17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紀學習 发表于 2013-6-17 07:41
昨天有事,所以今天偷闲来稍更新下。
本楼很长(木想到会话痨至此也,囧),若无兴趣略过文字可也,直接看 ...

下一个火对印的是心,舌?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maodan 发表于 2013-6-17 11:53
下一个火对印的是心,舌?

对滴,五行火对应五脏的心、五官的舌!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为了与近现代科技研究成果结合,不才作了些微调,但愿老祖宗不会怪罪才是啊。。。


查维基百科「五行」条目「五行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章节,得: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觉:色触味香声
查维基百科「感觉系统」条目,知人类的感觉系统包括以下这些子系统:
 视觉系统、听觉系统、体感系统、味觉系统、嗅觉系统
综合以上传统与现代资料,在下将五行的对应关系调整为: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觉:视体味嗅听 (注:体感包括触觉等,手是常用的触觉感受者)
 五官:目手舌自耳 (注:辨味者是舌非口,故以舌代口、以手代舌;自本义为鼻)

手(体)

舌(味)

口(既然口字出现了,我们可以顺便瞧瞧哈)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3-6-24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就按五行本来的对应也不错。
手是四肢之一,其实应该对应土,脾土主四肢。

楼主请继续,只是讨论讨论哈!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3-6-30 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maodan 发表于 2013-6-24 13:30
其实就按五行本来的对应也不错。
手是四肢之一,其实应该对应土,脾土主四肢。

嗯嗯,是的,最好能符合约定俗成的对应,这也是在下所秉持的理念。现在是自然类概念,后面如果有机会将介绍人文类,人文类约定俗成的用语是衣食住行等,这个如果能不改即一字不动,但可以扩展之以包括更多,比如加上教育、养育的育,变成育衣食住行。前面修改五行,主要是为了让「五官:目舌口鼻耳」和「五觉:色触味香声」能一一对应且不会产生歧义,比如舌、口都可以对应味则会产生歧义,另外是为了能与现代科学认知对应,所以稍修改了下哈。

这里手借用来代表触觉,及更大范围的体觉。阁下传统文化造诣了得,身在海外尤属难得,还望多多指教才是啊!



五官:目手舌自耳。为何以「目」代「眼」、以「自」代「鼻」?因为学习活动理当有章可循,按照某种特定的顺序,学习将事半功倍。千万不要轻视排列次序,排列方式通常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比如碳原子按正六边形排列是石墨、按正四面体排列是金刚石。学习中文字的自然顺序是先学象形等独体字,因为组合字以独体字为基础,要先把象形字参透了,筑基础的时候千万不要一味地求多求快,要知道磨刀是不会误了砍柴工滴。
好的,我们继续,根据五行相生的顺序,这回该「自」出场了:

又,应超级苹果的@quain 网友提议「完全可以加上英文」,已要求技术人员优先为本楼图片添加,并将逐步将已发图片更新替换,特此致谢@quain 网友的建议!英语为时下全球通用语言,没有理由忽略。英语表音,而中文兼有形音义等,因此将英文归于拼音、注音同类(见楷书栏左下角的斜体字,限于空间,仅列出本义对应的英文)。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4-20 09:35 , Processed in 0.056927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