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993|回复: 0

功夫语文的操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2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EinsLive 于 2016-9-12 22:20 编辑

              功夫语文的操练

                                 陈琴

      郝少林校长在每一次培训都会提出“学习力”的重要性。他说:提升学习能力就是要像习武一样,每天练功夫!

      有一次,我在洛阳给老师们做完培训,郝校长上台说:“陈老师是有功夫的,每一个身怀绝技的人身上都是有功夫的。单单看陈老师连续一整天超过7个小时的讲课,上午四小时,下午三个多小时,中间不休息,每一句话都那么有分量,每一个观点都能引经据典阐释明晰,还带领我们读呀背呀。你们看到没有,凡是陈老师教我们背的文章她全都倒背如流,《逍遥游》是这样,《学记》是这样,《红楼梦》她也是这样背的……这就是功夫!”

      郝校长的一番总结,令学员们发出一阵阵惊叹声。而我却心虚得很,因为我知道自己还远不是一位满腹经纶的教师,只是跟当下那些没有在背书上下过功夫的教师相比略显不同而已。遇到那些真正的读书人,我的媸颜陋质立显无遗。可是,会后竟然有一位年轻教师追上来问我:“陈老师,非要背诵那么多内容吗?像《红楼梦》这样的书也值得背诵吗?”

      我坦言:你当然没有必要非去背诵《红楼梦》,那是个人兴趣喜好使然。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气自华”不是指你外在气质有多漂亮,而是你整个人的精神气度会更宏阔;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肚子里没有装下几本书,只是翻阅过几本小说或娱乐读本,总是欠功夫的,你的语文课堂总会显得拘谨、憋屈、小家子气。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语文老师背多少书都不为过。

     这几年,我带的弟子越来越多,但凡进步快的,首先是反躬自省自己每天坚持阅读没有?背书没有?他们改变了要学生背书自己不背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跟着学生一起大声诵读,大声背诵。那些起先还别别扭扭不肯开口跟学生一起早读的老师,试过几个星期后,发现自己能背诵一两篇文章和完全不会背确实是不一样了。于是,他们用三五年的时间,背下了几万字。有了那几万字的基础,课堂风格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学生不再厌倦语文课堂了,各种能力也提高了,班级成为真正的书香型了。这些老师自己也觉得有功夫了。所以,我说:一个语文老师,你的嘴里能“语”皆因你的肚里有“文”呀!试想一下,一个数学老师不会背“九九乘法表”,一个化学老师不会背“化学元素表”,会是什么状况?

       中国历史上,大概从来没有过像近百年来的语文教学模式:读书人无须背诵,教书先生不必学富五车。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我们看以前科举中榜的考生试卷,那文章写得才叫好,今天许多中文系毕业生读不懂一份以前中榜试卷的绝不是少数;单是那答卷上的书写,已令我们汗颜不已了。
那才是功夫,是一个有母语素养人应有的功夫!

     今天,我们中不少所谓的仁人志士,本身缺失了那些该有的功夫,还沾沾自喜。一听说要学生读点好书,背点有种子能量的经典文字,就投去无数鄙视目光,甚至大肆批判方解其恨,这种自作孽的语文教学心态如何能自救?我们似乎都忘了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没有能力传承“往圣绝学”,哪来智慧开继“万世太平”?

       所以,一部分先觉悟的老师必须要舍得花精力练学生的语文“功夫”: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能写千万言。除此之外,还要不遗余力地抓好学生的书写和表达。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天天都紧围绕“读书背书、阅读思辨、写作练字”这三个目标进行,再不济也会让每个学生有保底的语文素养吧。
问题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的“功夫拳”该如何打才有实效呢?

       首先,教师要有信心,只有做到你的课堂你做主,你才能驾驭每一次训练的过程。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确信,一个学生如果没有遇到好的语文老师,他的语文综合能力中,听、说、读、写、思有时候可能通过别的途径也会得以改善、提升,比如父母狠抓,比如去一些培训机构补习,但唯独“背诵积累”这项功夫没有教师的引领,绝大多数学生不可能具备。有的家长也知道背诵重要,尤其近几年国学热,一些家长在家抓学生读经典背经典,但能坚持的是寥寥无几,实在太难了。因为一对一的背诵没有同伴的助力,又加上很多家长只会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令孩子苦不堪言。孩子一有抗拒心,训练就成了他的苦役。所以,立足课堂,才是正道。

      昨天上午一节课40分钟,我让孩子们先练说课文《山中访友》:就是像演讲一样把课文变成自己的口语说出来;然后,我们开始学这节课要诵读的五首有关秋天的诗歌: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杜牧的《秋夕》、刘禹锡的《秋词》、郑思肖的《寒菊》和徐志摩的《沪杭车中》。这五首诗,初通大意,从作者的立意、视角做了简单分析,尤其是徐志摩的这首现代诗,我说孩子们自己可以尝试,保不定你写得不亚于徐前辈的这首呢,部分孩子也觉得能试试。每一首诗都是先读三遍,再吟诵一下,再规定时间抄写下来(每首诗都比赛抄写,做到字迹工整到漂亮,注意书写的行气感觉,速度绝对超快),然后练习背诵。剩下8分钟,我们复习背诵《论语·子张第十九篇》前四章,并又一次讲解了大意和个别字词的玄妙精准。
一节课下来,自认为学生得到的全是干货,同学们开始知道六年级老师确实会动真格练写字的水平了。他们觉得自己每一分钟都没有被浪费掉,是在练老师说的“语文功夫”!

     五年过去了,在逼仄的母语教学空间里,我们没有增加一节语文课,背诵了8万多字,《大学》《中庸》《老子》《论语》通讲通背,不断复习,几十篇散文,几百首诗歌,有了这个基础,所以他们的诵读能力越来越强。

       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练讲《索溪峪的“野”》时,像康同学,以前这么高难度的展示,他根本不会主动举手的,但听了前面三四位同学的“演讲”后,他高高地举起手,很自信地站起来把第二段十分流畅地讲了出来,令人跨目相看。一年级时,我们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拼音不过关,二年级时担心不爱读书写字,三年级时担心孩子不能写话作文,结果,到了四年级后,发现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有不少孩子的能力超出了家长所料,有些家长甚至连孩子说的话都不知道出处了。所以,只要给孩子一个科学有序练习“语文功夫”的机会,起点再低的孩子也会拔节茁壮起来。关键不是孩子不行,是我们教孩子的方式对不对。

      前天,遇到一位低年段的家长忧心忡忡地询问我:“老师,我孩子班上每天读的书都不是教材里规定要考试的内容,这样下去会不会考不上重点中学呀?”

     我说:“谁又敢保证你的孩子不读这些内容,只读教材上的课文就一定能考上重点中学呢?如果真有那样的老师,我带着我所有的学生拜倒在他门下。”

      悲哀的是,这种问题不是困扰着一两个家长,是举国上下皆受困。我就遇到过一位家长对我说:我咨询过高中的权威语文教师,说你教的这些内容都不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所以基本视为无用。

     我说:“阿弥陀佛,幸亏我还把教材也作为必教内容,要不我得背着违反教学法的罪名啦!也庆幸我将会有警惕性,绝对不会把我的孩子交到这种语文老师的教师里!”

     语文功夫,是仅凭教学生几本教材能练成的吗?语文学习,再亲近一步可称之为母语熏陶,是为学生一生奠基的。他一生的慧性绽放强度都取决于他青少年时代被什么文字濡染的程度度。一个学生读了近二十年书,结果面对自己的母语经典读不动,甚至一首稍带人文典故的诗词也读不懂,这个学生连“书生”的资格都未曾具备,何其不幸!因为遇到的语文老师都只教他读了几本教科书,而他一生中最具学习慧力的学生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又是何其不幸!

基于这样的悲悯,我不止一次重复过清代大学者张潮在《幽梦影》中的真知灼见: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
看书不难,能读为难;
读书不难,能用为难;
用书不难,能记为难。

真正的难是记呀!如果我们在学生记忆力最黄金的时代把最难的“记”给解决了,这对学生的求学生涯而言难道不是最大的福泽吗?虽然记诵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可是,一个老师如果连记诵之学都不过关,他又能有多少能耐引导学生在学海中自由畅游呢?他对真理的探求力难道不令人怀疑吗?他的语文功夫又从何谈起呢?

所以,语文的功夫——不仅仅是上文中列举的诵读功夫,既是学生必练项目,也是一个语文老师的必修技能。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1, 2024-3-29 06:44 , Processed in 0.053553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