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67|回复: 0

[科技新闻] 一文看懂2020年金融科技10大发展趋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7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京东数科
2020年9月,国家高端专业智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发布了《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0年)》

这本白皮书是「中国信通院」连续第三年发布的有关金融科技方向的白皮书。延续了前两年的风格,白皮书从产业、技术、投融资等多个维度,全方位的总结了近一年来国内外金融科技的最新动态和发展现状。

2020年疫情黑天鹅的发生,让许多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疫情也加快了产业变革的步伐,加速淘汰了一批正在走下坡路的传统业务,让更多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业务发展起来。而在这个过程中,整个「金融科技」生态也正在发生深刻而又广泛的变化。

一、传统金融机构“科技属性”不断增强

近五年(2015年—2019年),全球金融机构的IT投入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在2018年,「全球部分领先金融机构的IT投入」的增长率甚至达到12.6%。




在国外,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着同业竞争和跨界竞争的“双重压力”,纷纷发展金融科技来实现“降本增效”,以应对市场竞争。

摩根大通:提出“Mobile First,Digital Everything”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摩根大通每年投入近100亿美元用于数字化转型,全球员工超过25万人,其中近5万人拥有技术背景。

富国银行:第一家推广苹果支付(Apple Pay)的银行,提出智能化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策略

花旗银行:确定六个对未来至关重要的创新领域,分别是数据分析、数据货币化、移动支付、安全认证、新兴IT和下一代金融科技服务。2017年—2019年,花旗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成果显著,数字渠道交易量增长15%,移动客户数量增长40%。

高盛集团:成立在线借贷平台Marcus,并收购众多金融科技公司,通过打造多层次数字管理业务增强其科技属性。和苹果合作,推出Apple Card;和亚马逊合作,为亚马逊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提供小微企业贷款。

「中国信通院」在白皮书中透露,在全球代表性金融机构中,大部分金融机构的IT投入占利润比例,均高于25%。

比如「瑞银集团」的IT投入占利润比高达81.2,「道富银行」占比达65.3%,「美国银行」、「花旗银行」等占比在30%—50%之间。

其中,「瑞银集团」在2019年的净利润为43.1亿美元,IT投入为35亿美元,重点布局云技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




在国内,传统金融机构通过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增强其“科技属性”。

央行发起成立多个金融科技子公司,引领行业发展方向。2018年,央行在深圳成立「深圳金融科技公司」;2019年,央行在苏州成立「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央行在北京成立「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也几乎成为所有大型银行的“共识”。部分金融机构,如兴业集团、平安集团、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早在2016之前即成立其金融科技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国外传统金融机构,国内金融机构的科技投入仍有一定差距。

以摩根大通为例,其2019年科技投入占公司营收的10%,技术人员占比超过20%,拥有全球31个数据中心。而据中国行业协会《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0》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大中型上市银行平均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2%,平均科技人员占比约为4%。

2019年以来,国务院金融稳定委、银保监会、证监会相继发布银行保险业及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措施。面对国外金融机构的竞争,发展和提升金融科技能力、选择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是国内金融机构的必然选择。

二、金融科技公司强调「前沿科技能力」

近两年,360金融、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小米金融等代表性的互联网公司相继更改企业名称(强调数字科技属性)、调整其业务范围。




这些「互联网公司」的集体转型,并非偶然。

首先,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更难监管,而且业务并不具有保障性,稍有不慎,便可能有集中暴雷的现象发生。而互联网公司直接从事技术服务,比直接从事金融业务更安全、更有保障。

其次,相比与金融机构在纯金融业务上的竞争,互联网企业在前沿技术领域深耕多年,优势明显。

最后,企业级服务市场正在成为新蓝海。互联网企业不抢夺企业的直接业务,而是强调科技输出、强调分工和共赢,对于B端和G端市场的开拓更有利。

三、金融科技“独角兽”数量下降,体量增大

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科技独角兽的数量出现下滑趋势。从全球看,仅有HighRadius、Pine Labs和Flywire这三个是大家公认的比较典型的金融科技“独角兽”公司。而2019年金融科技“独角兽”的数量,几乎是2020年的两倍,平均每季度有5.75个金融科技独角兽出现。

与此同时,2020年第一季度独角兽投资退出的案例增多,金融科技公司的并购热潮开始出现。例如,Visa以53亿美元收购Plaid,Intuit以71亿美元收购Credit Karma,SoFi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Galileo,LendingClub以1.85亿美元收购了Radius Bank。

四、支付科技占金融科技投融资的“半壁江山”

从全球范围来看,根据福布斯公布的2020年金融科技50强榜单,财富管理、支付、保险成为金融科技创新企业的热点聚集地,这三个领域的金融科技企业分布也最多,总数占50强企业的近60%。




在支付领域,有9家企业上榜,其中,Affirm开创新型消费贷款服务,成为信用卡支付的挑战者,Stripe整合搭载了多应用平台,提供一站式多样化支付应用,“支付即服务”成为其未来主要服务模式。

从全球金融科技细分领域投融资分析,第二季度的支付科技融资金额与第一季度相对持平,达到34.5亿美元。支付科技行业的融资环境良好,明显高于其他金融科技细分领域的融资金额。

2020年前两季度,在全球金融科技细分领域中,融资金额最高的三块是:支付科技、地产金融和银行业务。




在中国,随着金融科技在各垂直细分领域的深化应用,中国金融科技投融资细分领域增多。其中,支付科技领域投资规模最大,该领域获得的投资金额占中国金融科技投资总额的46%,占据整个金融科技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

值得一提的是,紧随支付科技的三大金融科技细分领域分别是互联网贷款、投资与交易、财富科技,共占总投资比重的35%。其他领域包括保险科技、数据与分析、基础设施和企业软件、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等。




数据来源:Fintech Global
五、未来三到五年,保险科技创企将迎来「上市潮」

从全球范围来看,根据福布斯公布的2020年金融科技50强榜单,保险科技占了8家,是仅次于财富管理、支付科技的金融科技创新企业的热点聚集地。但是,在2020年8月4日发布的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中,国内仅有「水滴」一家保险科技公司入榜。此前,水滴公司被传出拟IPO的消息,公司市场估值大概在40-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0-400亿元。在保险科技独角兽企业数量上,中国还有所欠缺。

保险核心价值链可以分为产品设计、营销分销、核保承保、理赔服务、资产管理等五个环节,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代表的保险科技,正在深刻改变保险业务模式,重塑保险业务的核心价值链。

科技驱动保险行业产生新的需求,通过挖掘和分析更多丰富场景的数据,保险公司可以开发更多、更丰富的保险产品,即所谓“万物互联”带来“万物保险”的新机遇。例如手机的“碎屏险”、网购的“运费险”和“退货险”、基于气象数据分析结果的“气象保险”等。

当前传统保险正面临巨大的经营成本压力,保险科技公司有望改善保险公司的成本结构,通过智能认证、智能保顾、智能核保、移动理赔、智能反欺诈等多种智能化应用落地,保险科技可以帮助保险公司降低成本,将价格优势转为竞争优势。

以「移动理赔」为例,一些保险科技公司推出的“智能闪赔”等产品,能够在半天内赔款到位,90%以上的案件10分钟内就能完成查勘,自动理赔率达到60%,降低了10%的赔付成本。

近几年,中国保险科技发展十分迅速,2019年中国保险机构的科技投入达319亿元,预计2022年将增长到534亿元。头部保险企业科技布局不断加速,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等传统大型保险机构,均将“保险+科技”提到战略高度,主要措施包括增加技术资金投入、出资设立保险科技子公司等。

在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下降的趋势下,2019年中国保险科技行业融资金额依然实现正增长,达到39.8亿元,这表明保险科技正在成为资本关注的热点。经过数年的发展,保险科技行业各个细分赛道已经有企业发展进入成熟期,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保险科技领域将迎来创业企业的上市热潮。

六、2019年中国新增9家上市金融科技公司,融资表现优异

暂不考虑2020年疫情的特殊影响,从2019年的情况来看,国内新增上市金融科技企业的融资表现优异。2019年上市的9家金融科技企业在2019年全年的融资金额合计约9.2亿美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24.6%。

9家新增上市金融科技企业中,金融壹账通募集资金额度最高,为3.12亿美元。除拉卡拉在深交所上市外,其余8家均在美国上市。




七、金融区块链平台成为热点,在多领域应用落地

金融是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中探索最多的领域,目前在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支付清算、资金管理等细分领域均有具体落地。

截止2019年底,国内已备案的提供区块链服务的公司约420家,共计506项服务。其中,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服务的企业有72家,占比17%,共备案120项金融服务。银行和金融科技巨头,也积极布局区块链领域。其中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度小满、蚂蚁集团、微众银行、京东数科等已构建区块链基础平台。




区块链在基础平台、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方面应用最为广泛,已在6家金融机构实现落地。在众多机构中,工商银行涉及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分别在基础平台、资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数字证券化、数字票据、数字存证、溯源等8个领域均有涉猎。其次,平安银行、蚂蚁集团、微众银行、京东数科紧跟其后,涉及5—6个应用领域。

当前,区块链还助力新型支付清算体系建设,简化现有繁琐的多级账务记账对账体系,提升货币流通效率。结合数字货币,尤其是法定数字货币的线上流通能力,能够实现“无清结算”或“实时清结算”的跨境支付,有效提高国际贸易的货币流通效率。

八、数字货币“试点先行”,加速落地

中国金融科技在顶层规划上趋于完善,试点先行的政策导向逐步明确。

尤其在「数字货币」领域,国内充分采取了“试点先行”的探索模式,体现了“先试点、再推广”的政策导向。

2020年8月,商务部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地区展开数字人民币试点。同时,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小微企业数字征信试验区等各类金融科技相关试点,推动金融科技应用落地。

2020年9月21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发布。该方案称,将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设立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依托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形成贸易金融区块链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创新。这意味着,首个「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将落地北京。

央行旗下《中国金融》杂志发表题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发展新机遇》的文章称,法定数字货币已完成技术储备,具备了落地条件。建议未来进一步加强法定数字货币宣传科普,总结试点经验,扩大应用场景。

相关银行、企业也积极备战数字货币时代的新商机。在试点银行方面,四大行首先开始进行DC/EP钱包内测,采用独立的央行数字钱包APP模式,农行、中行、建行及工行数字钱包APP界面陆续曝光。

在参与数字货币的企业方面,长亮科技此前公告成立了关于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专项研究项目小组,以便在央行数字货币推出、发行时,能为商业银行或其他非银行商业机构提供一套技术可靠先进、安全性满足要求、性能满足高频并发的技术解决方案。

京东数科于2020年9月21日,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以数字人民币项目为基础,共同推动移动基础技术平台、区块链技术平台等研发建设;并结合京东集团现有场景,共同促进数字人民币的移动应用功能创新及线上、线下场景的落地应用,推进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建设。

九、90%金融机构认为未来两三年内会构建中台

“中台”是相较于前台的概念,其目标是更好的服务前台规模化创新,进而更好的服务用户,使企业真正做到自身能力与用户需求的持续对接。

“中台”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其中,「技术中台」提供底层支持,「业务中台」的建设离不开「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的支持。「业务中台」可以不断反馈数据到「数据中台」,驱动业务创新。




「数据中台」的价值是将数据资产化,实现不同体系数据的打通。

「技术中台」强调资源整合,建立能力沉淀的平台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庞大,分支机构众多,技术中台的应用,有效的节省了技术开发的成本。

「业务中台」把各个项目中,共同的业务进行下沉,进而形成多个通用的服务平台。业务中台的存在,打通了数据壁垒,让业务联动成为可能。业务中台直接为金融机构的精准营销和客户推荐服务,提高了金融业务的灵活性和相应速度,为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打造中台能力已成为我国金融行业共识。半数金融机构正在考虑建设中台,90%金融机构认为未来两至三年会建设中台。

随着机器学习、AutoML、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AI感知技术的成熟,金融行业的数据中台会越来越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驱动下,更加通用型的,智能化的、应用广泛的中台技术越来越受到亲睐。

十、近100家银行参与「开放银行」也是“未来银行”

关于「开放银行」,业界并没有官方的定义。目前Gartner公司的表述得到了最多的共识,其认为「开放银行」是“一种与商业生态系统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的平台化业务模式”。

在Gartner的定义中,“生态”、“共享”和“平台化”三个关键词从本质上揭示了「开放银行」的核心特征。相比于目前熟知的“直销银行”、“互联网银行”,开放银行不再仅仅只是在服务渠道或单一业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它强调的是银行整体能力的深度开放与生态合作伙伴的全面合作。

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或地区正在探索开放银行模式。其中以美国、英国、欧盟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属于监管驱动型,发展较为领先。我国银行业对于「开放银行」的探索,最早是在直销银行等在线银行模式基础上,推出的开放式银行架构。

随着金融科技迅速发展,「开放银行」的概念逐渐升温。2015年起,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亿联银行四家互联网银行获得银监会备案,这四家互联网银行普遍采用了开放式银行的系统架构,是中国开放式银行的先行者。

2018年以来,中国的「开放银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2018年下半年,大中型银行纷纷加快了开放银行转型步伐。截止目前,已有近100家银行上线或者正在建设开放银行业务。

从「中国信通院」的最新报告中,我们发现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具有互联网属性的金融科技企业,都在布局金融科技,增加其“科技”属性,以应对同业、异业等来自多维度的挑战。

经过多年的发展,金融科技的细分领域不断增多。支付科技、财富管理等许多细分领域甚至已经趋于成熟,保险科技、区块链金融等领域在一段时间后可能将出现一波上市的热潮。而在数字货币等领域,随着政策导向逐渐清晰,落地的应用不断增多,行业全貌隐秘面纱正在一点一滴的被揭开。

未来,数字中台的构建、区块链平台的应用,也许将成为大部分企业的“标配”,金融行业正在以稳定的步伐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前行。

参考链接:
    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009/t20200918_347039.htmhttps://www.sohu.com/a/246989062_99913825https://www.sohu.com/a/321841507_494793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608400http://news.cnstock.com/news,yw-202009-4595826.ht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4-16 20:31 , Processed in 0.054102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