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44|回复: 0

[国际新闻] 影星接连自杀,日本除了悼念还应做些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7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华舆
华舆讯 据日本《东方新报》报道,自杀率高的问题长期困扰日本社会,日本的自杀人数虽从2010年后逐渐减少,但仍是全球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来,竹内结子、芦名星、三浦春马、藤木孝等影星接连自杀身亡,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日本自杀问题的关注。



芦名星(左)、三浦春马(中)、竹内结子(右)

影视界自杀问题一直比较严重,美国影星布拉德·布凡达、欧文·威尔逊,华人明星张国荣、钟保罗等都是自杀身亡。大部分影星自杀事件都是因事业下滑导致的精神压力过大引起的,比如曾主演《美眉校探》而受到热捧的布凡达就是在34岁时遭遇事业瓶颈,在洛杉矶跳楼身亡;参演过《太平记》、《新选组!》等大河剧的藤木孝自杀,也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接片量骤减有关。在日本,不止影视界自杀问题严重,也有不少著名文学家自杀身亡,创作能力衰竭、无法实现自我突破也是他们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因创作陷入瓶颈和长期精神压抑而自杀。

日本文艺界自杀率高,还和日本的文化传统有关。日本文学有着独特的“物哀”传统,也就是“以悲为美”,川端康成的诺奖获奖作品《雪国》《古都》都充满了悲剧色彩,《雪国》中主要人物驹子、叶子和《古都》中的两姐妹都遭遇悲剧命运,可谓“无人不悲”。对“悲”的偏好和追求,还让自杀成了日本文学中经常出现的话题,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中,木月、直子等人就都选择了自杀。

不同于基于佛教理念的“轮回观”和西方传统的“末日观”,日本传统的生死观是一种“浮世观”,也就是认为人生是虚无的“浮世”,只有死亡才能回归本真。日本国土狭长、资源有限,加之历史上战乱频繁,日本人一直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从而形成了对现世不抱希望的心态,这种心态影响下,日本逐渐形成了将希望寄托于死亡的独特观念。很多日本文坛巨匠的自杀都和这种心态有关,他们认为死亡是“极致的美”,比活着更有意义,这类作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岛由纪夫,他自杀时正值壮年,事业处于高峰,但却效仿日本古代武士切腹自杀。除三岛外,还有很多文学家的自杀并非源于事业和健康问题,太宰治、芥川龙之介等天才作家也都在事业高峰期自杀,川端康成在自杀时选择了口含煤气管的独特方式,也和他对“悲之美”的追求有关。



三岛由纪夫(左)与川端康成

当代日本艺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少,但他们同样因事业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日本艺人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竞争激烈。在日本,艺人虽然收入不菲,但与欧美和中国同行相比,他们的吸金能力有限,很多人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片酬。为了确保稳定的收入,他们必须更多接片,并尽力在工作中保持最佳状态,以增加曝光率,并获得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这种环境下,不止刚刚出道的艺人不得不全力打拼,一些已有一定影响力的艺人也会因年龄等原因而面临着事业急速下滑的危险,正因如此,40岁上下就成了日本艺人自杀的多发期,竹内结子正是在40岁时自杀,芦名星自杀时是36岁。

二是作为公众人物,需要时刻保持最佳状态。日本艺人时刻处于聚光灯下,各界对他们的“道德要求”又极高,艺人若被曝出吸毒之类“大问题”,就会前途全毁,比如红极一时的酒井法子,就在2009年宣布离开文艺界。即便没有“大问题”,只是有一张不甚美观的照片流出,或是一时失言,艺人的形象也会严重受损,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收入一落千丈。因此,艺人们无论在台前幕后,都要时刻保持最佳形象,让他们压力巨大、身心俱疲。

此外,日本文艺界存在大量“世家”,这种现象也让艺人们背负着巨大压力。在日本,歌舞伎等传统文艺都是由“世家”传承,随着电影等大众文艺的迅速兴起,艺术“世家”出身的演员也开始进入影视界,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影视界也成就很高、影响极大,比如市川染五郎、野村万斋、中村桥之助等。这些艺人演艺功底深厚,又得益于世家背景,在影视界占据优势,这就加大了年轻艺人面临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出身“世家”的年轻艺人也因既要继承家业、又要在影视界开创事业而背负上了不小的压力。



日本的自杀问题还受到教育方式的影响,日本的道德教育被称为“耻感教育”,这种教育强调内省和自律,要求学生树立“凡事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观念。同时,日本社会还强调“集团意识”,无论学生校服还是企业的工装,都要整齐划一。这就让日本人普遍形成了很强的自觉性和服从意识,但个体意识遭到压抑,在遭遇挫折时,很少有人愿意对人倾诉,或寻求帮助,而是更多的靠自己解决,以免“给别人添麻烦”或是显得“与他人不同”。日本社会竞争本就非常激烈,人们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也大,再自行封闭倾诉渠道,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心理压力不断累积。艺人作为公众人物,压力更大,倾诉空间更小,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他们总要强颜欢笑,结果,很多人最终心理崩溃,选择了自杀。

各国演艺界都频发自杀事件,都和行业竞争激励、迭代较快、艺人自身创作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但在日本,除了这些演艺界通病外,社会心理、教育和演艺界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可能导致艺人自杀的问题。要减少艺人自杀,同时也为了缓解其他行业的自杀问题,日本需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和改革。

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日本需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率,从“高福利”社会转变成“高保障”社会,提高年轻人、女性和单亲母亲等社会边缘人群的保障能力,以减轻各类人群面临的经济和心理压力。教育上,日本不可再一味进行“耻感教育”和强化“集团意识”,而应着力提升人们的沟通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让他们能更好适应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向带来的社会结构和心理结构变化。针对艺人自杀问题,日本演艺界还需突破“电影工业”理念,不再为艺人设定“完美人设”,让他们能够更多展现真实的自我,这样才能让艺人更加轻松地工作,从而减少艺人自杀悲剧的发生。(原标题:影星接连自杀,日本除了悼念还应做些什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4-18 05:46 , Processed in 0.051575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