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88|回复: 0

[味派荟萃] 月饼:被大闸蟹篡夺的中秋美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9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吃货历史观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似乎是除了春节最受人们期待的节日,因为这一天中不仅有圆圆的月亮,那往往可以和最亲的家人团聚在一起,享受久违的天伦之乐。



但不知从何时起,对中秋节的“代言人”——月饼,变得不受人待见起来。虽然依旧会有很多人在过节的时候彼此相送月饼,但似乎大家都心知肚明,之所以带上月饼,更多的是为了好看和应景儿,而内心中对于这种中秋节美食,似乎并没有多大期待。

精明的商家自然发现了消费者的喜好转变,于是便开始在馅儿料和包装上大做文章,从中规中矩的莲蓉蛋黄馅、椰蓉馅,到后来的剑走偏锋的螺蛳粉馅、榨菜馅,月饼已经变得和天津“卷一切”的煎饼有一拼了。

没错,“月饼包一切”已经不仅仅是段子,而是逐渐开始迈向现实了。

但与商家们热火朝天的创新月饼馅料的热情不同,消费者已经在对月饼提不起兴趣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即使一些奇葩馅料偶尔会吸引一些消费者的眼球,但相信很快便会转头走过,月饼变得越发不受人待见了,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古代的月饼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礼记》
中国自古以来便将祭祀看作十分重要的事情,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在古人看来,似乎也只有打仗这样的举国大事可以和祭祀有一拼了,而具体到祭祀对象,便包括“春祭日,秋祭月”是习俗。



古代的祭祀除了出场的人物和场地,最重要的莫过于祭品了,除了最常见的猪牛羊(大三牲),猪、鱼、鸡(小三牲)以外,各类瓜果点心也是重头戏,而这便是最初月饼的雏形。

不过古时候的原料种类并不十分丰富,汉唐时期的月饼雏形有些类似于今天烧饼的样子,毕竟现如今十分常见的各类坚果和果脯当时还没传入中国,或是还在普及当中。一直到两宋时期,受惠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点心的花样和种类也开始丰富起来,这时候才出现了“月饼”字眼的点心。



到了明清时期,月饼已经逐渐成为皇家中秋司祭月神的必备之物,当然那也是权贵们的专属美食。根据清朝宫廷记录,每年中秋祭祀之前,全国的封疆大吏都会向紫禁城进献各类月饼,一方面可以表忠心,另一方面也是讨好京城权贵的好机会。

但想要在全国各省的大臣中间脱颖而出,就颇需要一番功夫了,进献的月饼不光要外形美观,馅料也要十分考究,当然还有有十足的地方特色,现如今十分流行的苏式月饼、广式月饼、浙式月饼和闽式月饼,便是在明清时期逐渐成型的。



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地域几乎都是明清时期经济发达的省份,道理也很简单,穷乡僻壤的地方自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尤其是制作点心这种对食材和技术都十分挑剔的东西。

一直到民国以后,月饼这种权贵们的专属美食才逐渐开始平民化,却也依旧局限于城市富裕阶层。举个例子,民国时期北京最便宜的月饼也要5毛/每斤,贵一些的甚至要3元/每斤,而当时人们的收入普遍在十元左右,买一盒的确有些奢侈,而对于广大农村的农民来说,就更是一种遥不可及的东西了,这也难怪当时的《民生》杂志(由孙中山先生于1914年创立)中说道:

月饼不过是有钱人家的一种应时点缀品。——1936年第37期



工业制糖发展背后的没落

月饼之所以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作为原料的糖很贵,虽然中国古代很早的时候便掌握了制糖法,但所采用的方法主要还是手工作坊,生产成本极高,一直到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欧洲人发明的工业制糖法,才将糖的生产成本降了下来。



到了清末民初,工业制糖法也伴随欧美资办来到中国,1905年,俄籍波兰人柴瓦德夫在哈尔滨创办阿什河精制糖股份公司,中国的工业制糖开始起步,只可惜紧随而来的民国战乱让中国的工业制糖产业胎死腹中,这就是为何民国时期的月饼成本并没有明显下降多少的主要原因。

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制糖产业才快速发展起来,廉价的白糖使得各类点心的成本迅速下降,之前令很多人“望而却步”的月饼才开始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中秋节吃上香甜的月饼,对于很多6070后的人们来说绝对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迅速发展起来的各类点心开始让人们目不暇接,人们的味蕾需求也开始被不断调高。逐渐的,很多8090后的人们开始对月饼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将月饼当做一种可有可无的消遣食物。(本文由吃货历史观原创)

尤其是在各类“洋快餐”和“洋甜品”通过国际贸易进入中国市场以后,曾经对于中国人有着特殊含义的月饼自然变得不那么吃香了。



被大闸蟹篡夺的中秋美食

如果说中秋节月饼开始变得不受人待见,那么中秋节的大闸蟹却成了全国各地人们的心头好,以至于大有取代月饼,成为中秋节特色美食的趋势,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要知道在民国时期,上海等地的底层百姓,往往因为饥荒或吃不起饭而不得不去吃大闸蟹,说白了在当时大闸蟹是底层人民迫于无奈而选择的一种食物,但恰恰就是当初不受人待见的大闸蟹,在半个多世纪后成为一种价格不菲的中秋美食。
首先大闸蟹的确味道不错,正所谓脂厚膏肥,应季的大闸蟹只需要上锅清蒸,便可以将鲜香之味表现的淋漓尽致,但这份美味如果供过于求便难免会被厌弃,这也是过去大闸蟹不受人待见的主要原因,因为吃蟹要趁鲜活的时候下锅蒸熟才最美味,死了的螃蟹不但味道大打折扣,还有中毒的风险。



而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的交通运输和物流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针对生鲜的冷链物流体系,从澳洲牛排智、利车厘子,到泰国山竹、赣南脐橙,再到刚刚提到的大闸蟹,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可以足不出户的享受新鲜的,来自千里之外的美食,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而又因为大闸蟹的上市季节恰逢中秋,于是乎这原本是穷人美食的八脚将军,横行无忌的将月饼挤下宝座,成为中秋佳节人们的新宠。

我是吃货历史观,与你分享和美食有关的故事,欢迎关注+转发。

2020.10.06(凌晨)

#中秋话团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4-19 12:14 , Processed in 0.049686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