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转帖] 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已有 379 次阅读2014-1-8 00:05

本文转自 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1257

                                        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作者:叶浩生

在学习论的传统上,心理学家 偏重于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研究,班图拉对心理学的杰出贡献恰恰在于他发捆了前人所忽视的学习形式—观察学习,给了观察学习以应有的重视。美国心 理学家劳尔(Lowe, C, T,)说:“在所有类型的学习中,观察学习始终为心理学家所忽视,只有班图拉给它以严肃认真的考虑……”

鉴于国内已有许多文章介绍了班图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本文仅探索这一理论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历史意义

首先,班图拉在其观察学习的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传统学习理论重个体轻社会的思想倾向,把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对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传统行为主义一直把学习过程的研究局限于个体经验的范围内,无论是赫尔的假设—演绎系统,还是斯金纳的 操作强化理论,其范围都没有超出个体的水平。尽管米勒和多拉德在其社会学习理论中开始注意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但他们并没有把社会因素放到重要地位。相反, 他们主要从内驱力的角度论述个体的社会行为,因而在本质上仍囿于个体论的范畴。班图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虽然是由行为主义学习论的传统中发展起来的,但班图拉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批评传统的学习理论,认为传统学习理论的最大缺陷就是忽视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动因的作用。早在1963年出版的《社会学习与.人 格发展》一书中,他就指出“尽管日常观察和实验室实验的证据表明,提供实际或符号形式的榜样是传播和控制行为的一种极其有效的程序,但作为行为模式影响源 的社会动因的重要性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由于忽视学习过程的社会方面,心理学家把注意力集中于直接经验基础上的学习,而忽视了在社会水平上,通过对 他人行为及其后果进行观察而进行的学习。班图拉指出:“传统上,心理学理论一直假定只有通过操作反应并体验到它们的后果,学习才能发生。事实上所有导源于 直接经验的学习现象都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在班图拉看来,恰恰由于心理学家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因素的作用,才使得他 们忽略了观察学习这一重要的学习形式,

因此,班图拉要在学习过程的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作用。在班图拉创建其理论体系的时期,社会心理学 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心理学家对反映社会规范要求的榜样在塑造和控制行为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正象班图拉所指出的那样:“在把指导实验社 会心理学的概念与原理同现行的学习理论的概念和原理相联系方面,还不曾有过系统的尝试”当时的情况是,实验的社会心理学家从社会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学习心 理学家从个体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尽管研究对象存在着共同点,但两个学科之间似乎没有联系,实验的社会心理学和学习论之间存在着巨大间隙.

班 图拉通过对观察学习的研究,在实验的社会心理学和学习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填补了这一间隙。在班图拉看来,观察学习的对象—榜样一反映了社会规范的要 求。社会规范通过榜样的行为而对观察者产生影响,“对示范作用的特例,即规范影响的解释事实上有助于填辛映质的社会心理学家所偏爱的概念框架和支配学习理 论家的概念框架之间的间隙”。正是由于班图拉的这一努力,使得他的观察学习理论无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还是在学习心理学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

其次,班图拉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综合行为主义学习论和认知心理学有关认知过程的研究,以认知的术语阐述观察学习的过程和作用,改变了传统行为主义重刺激—反应,轻中枢过程的思想倾向,在学习论的传统中,实现了理论参照点由行为到认知的转变。

传 统上,诸如认知、意象和思维等带有主观色彩的心理学概念一直为行为主义者所摒弃和拒绝。在行为主义发展的早期,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曾天声疾呼要抛弃一切与 意识有关的心理学概念,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改为可观察的行为,自那时起,凡带有主观色彩的概念都成为行为主义的禁区,尽管后来的新行为主义者认识到早期行 为主义的简单化倾向,意识到不研究人的内部因素就不能真正理解行为,但新行为主义者只是以操作化的术语解释人的认知,把认知和思维看成是刺激和反应之间被 动的中介联结因素,并没有真正重视认知的作用。班图拉在本世纪六十年代“认知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行为主义的禁忌,大胆地探索认知、思维在调节行为中的 作用。在1986年出版的《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一书中他明确指出:“大多数外部影响通过中介的认知过程而对行为产生作用,认知因素部分决定着哪一种环 境事件被观察到,这些事件又被赋予什么意义,它们是否留下持久的影响,有什么样的效应和功用,以及怎样组织它们所传递的信息以备将来使用……人的思维是一 种理解和有效应付环境的强有力工具。它提供了大量的、以抽象的经验表征为形式的知识。这些表征的知识在形成判断以及构建和选择活动过程方面极其有用o:某 些源于抱负和评价标准的高级形式的人类动机殖根于以符号表征形式进行的对未来的评估和认知比较过程”班图拉对认知因素的强调使他既赚得了声誉,也受到激进 的行为主义者的批评。美国心理学家蓝丁(Lundin, R , W)曾指出“正是由于他利用了认知过程中的内部原因,因而班图拉被人们看作为一个“软的”(soft)行为主义者。”而激进的行为主义则认为“诸如班图拉 之类的方法已偏离行为主义的基本原则如此之远,以至不能再称其为学习理论,而应属于另外的阵营”。

我们认为,尽管班图拉强调了认知过程的重 要作用,但他并没有背弃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客观性原则。在研究认知、思维等主观因素时,他坚持使用客观化的方法。例如在谈到认知过程的研究时,班图拉曾 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公开性方面,认知过程是不可观察的。但人们可通过一些指标间接地了解认知过程。思维的指标独立于行将被解释的行为。言语的调查提供了 一种间接的评估方法。在探索内部事件怎样控制行为的规律时,被试经常被请求以语言来扣描述先前的思维。这类研究依次确立了被间接评估的思维和随后的活动之 间的函数关系”在班图拉看来,这类研究并不违反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如;“一些假设的中介物的特性是不能直接观察的,但却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了解。利用 假设的中介物的特性来解释和预测事件,在其他一些学科中已取得了迅速的进步。例如,在解释物理现象方面,原子理论就是如此,尽管作为主要解释因素的原子并 不能受到直接的、公开的观察。”

由上面这两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班图拉对认知过程的研究是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的。假如我们回想起行为主义的创 始人华生曾以言语报告法研究思维过程,那么我们更加确信班图拉对认知过程的研究并没有使他偏离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只不过华生把思维看作外周的过程,而班 医拉则把认知、思维看作中枢的作用。

再次,由于班图拉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和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因而在方法论方面,班图拉必然注重以人为被试的实验,改变了行为主义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把由动物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推论至人类学习现象的错误倾向。

行 为主义在传统上的主要研究课题是学习。由于人类的学习过程涉及许多主观性的因素,因而为了坚持所谓的客观性原则,行为主义者大都以动物为实验对象,研究动 物的学习过程,并把获得的结论用于解释人类的学习。特别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斯金纳,以白鼠为实验对象,总结归纳出操作—强化的理论体系,认为人同 动物一样,其学习过程遵从于操作强化的基本原则。这样以来,“在公众以及我们自己学科内的许多人眼中,行为理论……已同令人讨厌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包括流 涎的狗、木偶、把人当作动物一样摆弄和操纵。结果是,那些希望贬低他们不赞成的思想或实践的人仅需要把这些思想或实践称作行为主义的……”。

笔者在阅读班图拉的著作时,发现在创建其理论的初期,班图拉就反对把动物实验的结论推论至人类社会领域。在他最早的著作之一《社会学习与人格发 展》一书中,班图拉就曾经指出,传统行为主义者“过于依靠以动物学习研究为基础且主要为动物学习研究所支持的具有局限性的原理”,为了改善行为主义的形 象,维护行为主义的尊严,“就必须扩展和矫正这些原理,引入在研究两个人和群体情境中人的行为的获得和改变时所确立和证实的新原则。”

在我 们看来,班图拉强调以人为被试的实验是有其理论基础的。传统行为主义者把人等同于动物,在他们眼中,人缺乏理性的能力,只是处在被环境塑造的位置上。而班 图拉则认为人具有理性的认知能力,可以利用已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一定的认知规则,从而合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正是在这种思想观点的指导下,班图拉才反 对把动物界的学习材料滥用至人类的学习,主张研究人类学习的独特一面。

苏联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指出:“由于班图拉的工作,新行为主义把从用动物作被试转到用人作被试的实验上。”对此,我们持赞同态度,由于班图拉的这一努力,使得行为主义阵营内部开始庄重人类学习不同于动物学习的特殊方面。也使得一些心理学家把他看作为行为主义阵营中的人本主义者。

二、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研究班图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为了a洋为中用”,根本目的在于吸收西方文化中优秀的精神产品的精华,以便于为建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服务。那么班图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对我们究竟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首先,征图拉强调人的行为并非象早期的行为主义者所主张的那样,机械地受制于环境。人的行为是处于认知、思维等思想过程调节之下的。这一思想方法给我们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相当一部分人思想混乱,道 德水准下降,社会上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时有发生等等。在这种条件下,某些人认为发展商品经济必然导致上述种种现象的产生,并进而认为在这种“大气候” 的影响下,任何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都是徒劳的。因此,他们主张取消思想教育工作。

持上述观点的人户.}是少数,但造成的影响却极为恶劣,因此有必宝分析这种错误思想的本质。

从实质上看,这种观点之所以站不住脚,乃因为它把人的行为同思想意识割裂开来,认为人的行为机械决定于环境,把环境影响当作绝对的决定因素,因而陷入了环境决定论的泥坑。

实际上,根据班图拉的研究,人的行为并不是机械决定于环境,“大多数外部影响是通过中介的认知过程而对行为发生作用的。”思想意识是调节行为的重要因素。

以这种认识为指导,我们就可以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去消除社会上不正之风对人们的思想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以正确的思想意识,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和教育广大青少年,使他们养成自觉抵御各种不正之风影响的习惯和能力。

其 次,班图拉对人类观察学习能力的强调对我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依据班图拉的观点,人们不仅通过直接经验而学习,人们还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的观 察,在替代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既然人们可通过观察而学习,那么我们通过对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促使人们通过观察而获得先进模范人物的优良品质,促进 社会风气的好转就是可行的了。因此,我们可以说,班图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给我们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思想品德教 育不能停留在说教的水平上,它应该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基础。以往在开展这一活动时,我们过多地依靠说服教育,把说服教育作为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的,甚至唯一 的手段,忽视了榜样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所起的作用。实际上,我们所开展的各项旨在提高全民族思想品德水平的各种活动无一不利用榜样的作用,班图拉的观 察学习理论给我们正确认识榜样的影响力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

再次,班图拉所提出的有关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以及观察学习的原理和规则对于我们深人持久地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在 班图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中,有许多观点对我们来说都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例如班图拉提出了抽象性观察学习的概念。根据班图拉的观点,抽象性观察学习指的是观 察者从榜样所示范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和原理,以后观察者可表现出体现这些规则或原理的行为,却不需要模仿所观察到的那些特殊的反应方式。所以,在 我们所开展的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并不仅仅要求人们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具体事迹,而是要求人们从各种具体事迹中抽象出 “奋发向上”、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实质,若做出体现这些精神的行为,就是真正向先进榜样学习了。

当然,班图拉所提出的有关观察学习的原理 和规则究竟哪些能为我们所借鉴和应用,还需要视时间、地点、所开展活动的特性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第四,在大众传播领域,班图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所提出的一些观点也给我们有益的启发.每据班图拉的实验研究,无论榜样的行为是否舜到强化,观察者都可获得榜 样所示范的行为模3}s即使榜样受到惩罚,观察者也能学会这种行为。-这一观点启示我们,电视、电影、小说、戏剧币以符号性榜样为形式而传播的暴力 和****对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有深深的毒害作用,腐蚀着广大青少年纯洁的心灵。以往有些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中所出现的暴力和****行为的 榜样不会对观众产生多大影响,因为这些榜样会因其不轨的行为受到惩罚。这些人相信,只要榜样受到惩罚,观众就不会学习榜样的行为。但实际结果怎样呢?近年 发生的众多事实表明,影视、小说中所描绘的暴力、****行为对促进青少年的打架斗殴、腐化堕落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例如,_前些年我国从未听说过绑架儿童、敲诈勒索的案例。 而近年来由于播放了许多这类题材的影视片,我国许多地方也开始出现这类案件。尽管这些影片的结尾处犯罪分子无一不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这种犯罪方式还是为 我国的一些挺而走险的犯罪分子所习得。他们模仿这种犯罪模式,以图发一笔横财”这就说明班图拉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他的观点也启示我们,必须净化影视、 小说等大众传播工具所传播的内容。中央领导多次强调“扫黄”,也正是为了给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纯洁的、有利于健康生长的环境,不使青少年接触****、暴 力等反社会的榜样,以便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在开展这项工作方面,班图拉的理论观点可似说给我们提供了一 个值得重视的依据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13 15:15 , Processed in 0.03187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