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57|回复: 0

AI教育革命,企业是革新者亦是革命者,解构科大讯飞战略布局,洞察AI教育产业的入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8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AI教育革命,企业是革新者亦是革命者,解构科大讯飞战略布局,洞察AI教育产业的入口



引言

AI我经常用,的确好用,能节省很多时间,比如,协助你编程可视化,分析数据,构建分析模型……,用的最多的是做数据可视化,以前用SPASS,Tableau,现在用Python。

就是逻辑自洽这点,让人接受不了,始终对AI计算的数据,提到的数据都会一而再而三的验证,会提前Prompt用什么模型,用什么理论。

言归正说,一直没有情绪做AI教育的洞察,这几天爆炸点太多,有点左右脑纠缠,比如:英伟达会不会重蹈思科的覆辙,AI泡沫是否真实存在?OPENAI是骗局还是泡沫?马斯克开出万亿年薪?AI是未来还是泡沫?

或许在国内AI政策的影响下,泡沫影响会被降低。

革新者革新、革命者革命,

一如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莫名喜感。



从革新者到革命者,教育产业的理想新分层

在AI场景实现落地之后,教育企业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其一以革新者的身份,在现有规则中寻求最优解;其二打破旧秩序,重构新生态。

革新者,遵循规则寻求最优解

革新者是产业升级的主流力量,典型如科大讯飞、作业帮、猿辅导,它们利用AI来提升教师效率、降低学校成本,让教育更聪明、更便宜、更快。

其革新者的核心任务,是在政策与市场框架下,提供降本增效的确定性价值,攫取价值链中的价值。大多数是民营、合资企业、新兴技术企业。

革新者他们买的是效率、是合规、是结果。

AI批改、AI备课、AI督学,让老师减少重复工作的时间,从繁杂的动作中解放出来。

用教育质量报告、学情追踪、教学档案,让学校能合理合规的有据可查。

用提分率、进步率等可量化指标,缓解家长的焦虑。

所有的动作都遵循效率逻辑,俨然就是传统产业的升级版本。

革新者的组成角色特点,决定其商业模式追求的是以最大可能确定性的攫取经济价值。TOG与TOB是核心模式,TOC是其的基础商业模式,订阅制+效果付费是主流,持续提供服务、用结果赢得口碑。

然而作为革新者的天花板也很明显,就是仍处在既有规则之下。政策调整、市场饱和、技术迭代,都是有可能被周期被替代。



革命者,打破旧秩序,重构新生态

革命者就是选择,改写游戏规则。

其革命者不仅仅是做AI工具,更多的是通过平台化标准化生态化手段,重构教育价值链,实现教育价值链的重新分配,维持分配平衡。

革命者特征的企业,现在没有,但是是属于那些敢于定义未来教育范式的先行者

打造AI驱动的学习平台、制定知识图谱标准、推动教育数据互通,实现教育大一统普惠平权。

革命者企业的核心任务:用生态定义行业,实现教育普惠。

作为革命者核心的战略动作,其一构建新平台,其二制定新标准,其三创造新市场。

构建新平台是B2B2C模式连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实现数据闭环和网络效应。

制定新标准是参与国家教育知识图谱、微证书体系等标准制定,掌握生态入口。

创造新市场是拓展AI+心理健康、AI+职业教育、AI+老年学习等蓝海。

然而决定企业成为革新者,还是革命者其关键有二,其一顶层设计的战略认知与底层逻辑的生态能力;其二强力的G端资源支持和资本支撑以及G端信任。

然而实际上有着革命者资源的企业都会走革新者的路子,本质上还是摆脱不了资本的基因。



案例:科大讯飞-革新者的先驱

科大讯飞是一个在国有资本战略投资背景下,由创始人团队实际控制并采用完全市场化机制运营的高科技企业。

具备革新者的所有特征,但是仍不具备革命者的特征。因为他的核心任务是产业升级,提高效率。有G端背书,信任稳固。

下面根据战略洞察的方法论对企业进行结构洞察,便于我们学习和了解。

先说结论,首先科大讯飞已经完成了从项目公司到行业基础设施运营商的战略跃迁转变。

其最大护城河壁垒不是单点技术,是G家背书、数据标准、软硬一体的混合壁垒。

在面对大模型范式革命,12个月完成自我底座重构,显示出罕见的战略实施弹性。

企业运转飞轮完成闭环,但是财政周期是最大的外部不确定性。同时商业品牌升级为制度品牌,不可替代性政治性高于民营AI企业。

然而其不可替代的民营基因。虽然完成了C端造血,B端提速,G端稳固的平衡生态,但是C端B端业务权重显著不平衡,未来C端业务占比占比权重占50%以上,不再依赖政策财政,或可表明进入市场化驱动的产业引领阶段。应该是国内AI产业的C端业务有新的突破,市场消费出现动力或正式进入市场化阶段。

w1.jpg

科大讯飞的战略演进路径可以清晰的看出,它正从一个以项目制为主的AI解决方案公司,蜕变为一个以自主技术为基石、以核心产品为支柱、通过生态化运营实现可持续增长的AI巨头。

其战略规划的核心精髓在于,以我为主,构建自主可控的关键资源优势,平台+赛道的生态,G-B-C联动,三端动态平衡。

并已经成功地启动了其战略飞轮,C端业务开始能自我造血,B端业务因大模型而价值陡增,G端业务从收入主力成功转型为品牌和场景基石。





战略控制点|企业壁垒护城河

早期科大讯飞的定位是解决国内的卡脖子技术,现在战略定位是AI基础设施运营商,打造可控、可信、懂国情的自主通用智能AI。其参与了国内教育、司法、车载等多行业的语音语义测试标准,在32个省级考试院落地英语口语机考,形成事实垄断,并参与了卫健委的AI标准测试库,抢占了数据入口。



同时在战略实施落地中构建了战略生态控制点即我们说的企业壁垒,保持了业务产品与战略的一致性。

其战略控制点采用了数据、标准、G端业务的三维一体的策略,其数据壁垒教育拥有教育、医疗、司法等维度数据。

w2.jpg

其次参与了多维度行业的标准制定。2025年新增7项医疗大模型标准,累计主导或参与200多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以及全球首个全双工语音交互ISO标准、首个AI数据质量ISO标准、国内首个AI合成内容标识强制性国标;牵头编写《医疗大模型应用效果评测专家共识》,参与国家卫健委《医疗健康行业智能体标准体系》,成为医疗AI标准事实制定者。

w3.jpg



G端关系网络与教育部、卫健委、高法、工信部等签订战略协议,形成部省市三级漏斗销售网络。智医助理覆盖31个省市697个区县,因材施教落地大于90个市区县,口语评测进入14省市高考、130多个地市中考,形成部委-省-市-县四级漏斗式入口;安徽省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5.5亿元大单由讯飞智元中标,政务数据100%高质量供给,复制到全国10+省市。

w4.jpg

软硬一体迁移成本,语音AI芯片聆思累计出货大于5000万颗,新增车载、空调、电视、机器人、家庭算力主机五大品类,换芯迁移成本大于3个月;全国产飞星二号万卡集群平均使用率95%,实现国产算力+国产框架+国产模型三位一体,成为地方政府新建智算中心首选路径。

w5.jpg





一致性战略产品服务

战略产品服务与战略保持一致性是很多企业很难驾驭的,往往会因为短视,商业利益的驱使,出现战略倾斜,导致正确的战略无法实施,当然不包括战略动态调整,动态调正的关键因素是生产力发生变革,政策出现倾斜等。通常会从技术、产品、组织、商业等维度进行保持调整,确保不偏离。

在技术层面,2025H1再获16项国际AI冠军,多语种130种、语音同传大模型、深度推理X1全部基于国产算力训练,实现全国产化+全栈自研闭环。

叙事产品层面,底座复用率保持大于70%,新增星火教师助手、智能批阅机、医疗一体机、法律一体机四大标准化硬件,G-B-C同款同源,一次训练多端部署。

商业实现层面,G-B-C三端收入同时双位数增长,G端因材施教正向30%、B端智慧医保正向50%、C端学习机正向100%,出现三端共振。

w6.jpg

市场组织层面,32个区域营销机构+2800区县85.7%触达率不变,新增城市大模型智能体军团,战区制下沉到区县,保障省级样板-市县复制-村镇渗透三级跳。



GBC端三端造血飞轮

C端端口,学习机连续4年高端销量第一、办公本连续6年品类第一、翻译机连续9年品类第一、录音笔连续7年品类第一;618全周期GMV正向上涨42%,海外硬件销量增长190%,四冠一高证明C端已自我造血。

w7.jpg

B端端口,运营商AI+产品新增用户900万、金融中标工行、交行、华泰等10多个头部机构、尤其昆仑大模型3000亿参数由讯飞承建,B端收入增速大于30%且毛利率提升。

w8.jpg

G端端口,因材施教90+市区县、智医助理697区县、智慧医保86县区,G端订单虽受财政影响增速放缓,但区域占位基本完成,从收入主力转为数据与场景入口。

w9.jpg



战略单元驱动力

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全知全能,作为企业战略也是。任何企业的成功,特别是具备长周期的坚持长期主义价值的企业,战略选择,决策,动态的推演,实时决策是其成功的关键点。

全球AI军备竞赛与国家自主可控的政治需求,催生了对于非美技术栈的刚性采购需求。讯飞因被列入实体清单而被迫完成的全栈国产化适配,获得了成为国家AI基础设施的政治支持,促进战略意图升维。

战略一致性实现契合,或许并非顶层设计的规划,外部断供与地方财政收紧双重压力的被迫最优解。AI的基础设施的特殊性,迫使使用国产GPU必须全栈自研,代码所有权使得产品高复用率成为确定性可能,高复用率下沉到区县也是必然,自然地形成了高效协同的组织惯性。

其他诸如英伟达断供反而加快了国产芯片的自研速度,凝聚了国产厂商的联合调优,成就了飞星集群的独特优势。算力短板反而成就了独特的特定场景的算法优化。

其业务飞轮三端共振成为必然,G端提供数据和场景,推动模型效果,提升B端付费意愿和C端用户体验,同时B与C端的规模扩大反哺数据,进一步巩固G端的入口地位。G端从而成功从收入主力转型为数据和场景的基石。

可以说,科大讯飞的战略演进,不考虑全知全能的条件下,是一个典型的约束条件下产生的最优解的案例。其所有结果产生的根本元因,或非源于先知般的战略规划,而是来源外部极限施压与国内低起点场景外力,承担起了产业革命者的任务,必须具备全栈国产、低天花板快速迭代、政治安全可信的战略特征。正是这样,构建了理所当然后人无法复制的混合护城河壁垒。

有人说只是打通,受G端B业务拖累,持续飞轮效应引擎动力不足。



战略阴影或战略短板启示

科大讯飞的战略布局清晰,能否在找到其战略阴影和市场空白区域,或者短板是企业的切入点。

通过对其披露数据的洞察,可以看出科大讯飞的短板以及核心瓶颈。

其一过度依赖G端突显其战略短板,现金流脆弱;G端业务权重高,应收账款显著高;募投项目依赖流动资金补充。业务周期与地方财政强绑定,增长周期影响大。这或许也是其战略业务线宽,涉及多端领域的原因。

其二C端产品工具化与B端服务项目化,C端硬件销售高,用户粘性与平台价值不确定性高;B端解决方案毛利率项目制度显著,销售费用奇正。或C端难以建立高溢价的品牌连接和护城河壁垒,有被异业降维打击的机会;B端或陷入红海竞争,规模不经济,利润率有天花板。

其三能力短板,技术效能枷锁与组织创新惰性,国产算力普遍存在的研发成本与迭代效率劣势,募投项目普遍延期,高管兼职网络复杂,精力分散,或陷入内耗,与人才缺失。

总体来看,科大讯飞G与B端渗透率高,这里说的是公立体制内,省级口语评测,14省市高考,130多个地市中考,渗透率或100%,区域个性化学习渗透率约3.2%,覆盖学生约18%,其他智慧课堂等覆盖一线新一线城市大于70%。

C端AI学习机线上渠道占32%,个性化学习手册3000多运营学校,单校渗透80%+。可以看出,体制内G端与B端基本没有优势切入,C端机会确定性大,但是关键节点难以突破。



教育产业教育机会地图

我们知道,AI时代的关键生产因素是算力、算法、数据三大关键资产,算力层面企业和普通人几乎没有机会参与,算法层面需要高精尖企业以及高精尖人才参与,其他企业没有实力,数据层面是所有企业都可以参与,也是未来争夺的主要资产。

在进口芯片限制,国产芯片目前的状况,算力缺失不足,已成现实,或因B端C端应用场景不活跃,算力还算缺失,先假设OPENAI泡沫捅破,带来的影响,AI投资领域的两个极端,资本多数会先观望后出手入局。这个不是核心,重要的是在极端条件下的企业的战略应对。

由于时间关系以及精力,没有对国内的市场应用数据进行研究,基本上可以肯定C端不足以支撑现有B端企业市场的持续生存。在极端的条件下,从企业的角度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技术范式转移,从粗狂的暴力美学转向精打细算,算力或也成为稀缺战略资源,用最少的算力,解决最明确的问题成为核心竞争力,精准模型精准算法成为关键。

其二市场重心转移,通用AI转型垂直AI的生存竞赛,精准解决场景的刚需成为关键点。

其三价值重塑,算力资源玩家话语权溢价权加强,应用层玩家算力效率优势和不可替代性的数据闭环成为竞争证明。



极端场景的入局机会

都是假设。

机会一最直接最底层的机会,模型迁移与模型优化服务商。

基于进口芯片和框架(如CUDA)开发的模型和应用,有向国产算力平台(如昇腾、寒武纪)迁移和适配的需求。

协助教育领域或其他领域的AI基因公司,将其模型高效、低成本地移植到国产算力上,并提供持续的效能优化服务。

同时可以开发国产算力下的高效训练/推理框架,针对教育场景的特点,开发轻量级、高效率的专用框架,成为教育AI的新基础设施。

机会二低代码小而精的垂直领域专家模型

通用大模型发展受阻,垂直小模型的价值需求将逆势飙升。精准需求开发训练垂直领域小模型,专家模型。其要求数据专属,算力需求低,效果可验证快,模型小,训练和推理成本极低,但解决的是家长和学校最痛的点,效果立竿见影,付费意愿明确。

机会三是线下与硬件结合的高确定性场景

线上纯软件服务受算力冲击最大,而线下有物理载体的服务确定性更高。然而精准识别和构建关键性确定性场景是关键。暂时没想到。那就AI自习室吧,AI自习室是一个高确定性的场景,不仅限于物理场景,单一的场景解决不了市场用户的核心需求,需要辅助人和硬件。

总之,企业入场AI教育场景,需要谨慎严谨务实的市场调研与需求确定,产品是解决方案,技术是支撑,商业模式是验证路径。



结尾

强行结尾,写不下去了。

AI教育产业入局,可以以革新者的身份,也可以是革命者身份。关键点在于如何立足于市场需求或者政治需求的基础之上,做出解决需求满足需求的有效解决方案,或者高于优于市场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而关键在于知道竞争对手是谁要搞清楚。

本文初衷是通过案例做战略洞察,多做了未来或迟早会发生的极端假设,新的生产力变革应用或多或少会经历这样的阶段,若当年互联网的思科,无论那种情况会发生,都不影响对市场需求的判断,市场追求的是能否用极致性价比短期内解决需求,在AI教育领域,要屏蔽AI的魔幻叙事,用最本质的底层逻辑实现最真实的需求,才是最基础的生存指南。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4 22:16 , Processed in 0.13390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