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29|回复: 0

AI难取代人类 全球多国企业紧急召回被裁员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0 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AI重塑职场,可能最终取代人类的说法越来越多。不过加拿大人力数据平台Visier近期公布的一份全球报告显示,在其追踪的全球142家企业、240万名员工中,有5.3%的被裁员工最终被重新聘用。这意味着,“AI替代人类”的神话正面临着现实的冲击。

  【大公报讯】从谷歌、亚马逊到各家初创公司,许多企业高调宣布“用AI优化人力”,但数据却显示,过去一年越来越多公司正在重新雇用自己裁掉的员工。人力数据平台Visier近期公布的一份全球报告显示,在其追踪的142家企业、240万名员工中,有5.3%的被裁员工最终被原公司重新聘用。Visier指出,这一比例自2018年以来相对稳定,但近两年明显上升,且正在加速。

  Visier表示,这波“回聘潮”正在各行各业蔓延,在那些尝试快速引入AI工具的公司中尤为明显。例如,一些科技公司裁掉了客服、营运或测试职位,事后才发现AI产生的内容不稳定、出错率高,不得不紧急召回熟悉业务流程的老员工来“补救”。

  四成员工指AI产出“工作垃圾”

  Visier首席研究员德勒把这种情况形容为“企业与AI之间的冷静期”。她指出,许多公司在去年裁员时,给出的理由是“AI已经能自动化部分职位”。但事实证明,这个说法更多只是一种方便裁员的借口,而非基于真实的业务效果。

  分析表明,许多公司在引入AI系统后,确实能在部分流程上提升效率,例如客服问答、数据录入、项目报告初稿生成等。但真正的问题在于:AI通常只能接管“任务”,而不能接管“职位”。一个完整的职位,例如市场分析师、开发工程师等,AI只能取代其中的部分操作,而剩下那些需要判断、协调、经验累积的环节仍然需要人力。最终的情况就演变成,这些公司意图用裁员节省人力,却还得花更多人力去让AI系统运作。

  另外,美国史丹福社交媒体实验室和新创公司BetterUp合作,进行的一项针对1150名美国全职员工的“AI与工作”的最新研究指出,大约有40%的人反映过去一个月通过AI产出的内容形同“工作垃圾”,而这些内容至少15%是“低效率”、“无意义”、“无法被使用”的成果。

  美媒CNBC指出,平均每次有员工收到“工作垃圾”时至少得花1小时56分钟处理,换算下来,规模1万人的企业每年会因“工作垃圾”造成的问题而损失超过900万美元。

  “回聘”是企业在修正问题

  除AI实际使用效率不够高之外,企业回聘员工的另一大现实问题就是“成本”。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全球约95%的企业尚未从AI投资中获得任何可量化的财务回报。

  换句话说,AI不仅在账面上没有成为“生产力”,反而变成了新的资本支出中心。专家指出,AI在测试或初步形式中可能很容易起步,但实际大规模部署却困难得多。此外,获得必要的训练数据来建立精准的AI系统非常昂贵且耗时。证券公司Interactive Brokers首席策略师索斯尼克则指出,AI行业的巨额投资,“很多都没花在刀刃上。”这也使得企业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循环:裁掉员工,投入AI;但AI没有节省下预期的人力;反而需要重新招募人力,让AI系统能够得以运作。

  另有分析指,即使是从传统成本控制的角度来看,裁员也并非“稳赚不赔”的操作。根据劳动力规划平台Orgvue的数据,企业每节省1美元的工资成本,实际平均要花1.27美元来支付遣散费、失业保险、重新招聘和培训等隐性成本。

  分析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AI裁员潮,或许只是企业试错的一环,而这个“回聘”现象显示他们正在“修正”问题,而这也表明了一个事实,与其幻想AI能取代一切,不如寻找AI与人类共存的新平衡点,在AI发展的浪潮之中,至少目前为止,技术的力量还需要人来驾驭。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2 03:59 , Processed in 0.08597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