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uerstein 发表于 2011-12-7 17:49

Bai 发表于 2011-12-7 16: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北方人,北方方言互相间还是比较好懂的。南方那些还真听不懂,但是我觉得大家都说不同的话,多好玩儿 ...

南方口音十和四不分,吃和呲不分,也挺伤人的。。{:5_383:}

草莓酸奶蛋糕 发表于 2011-12-7 17:50

Bai 发表于 2011-12-7 17:50

feuerstein 发表于 2011-12-7 16: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南方口音十和四不分,吃和呲不分,也挺伤人的。。

嗯,我喜欢听重庆话,四川话,过瘾啊。还喜欢挺西安话(陕西那边各个地区应该也有差别的吧,具体分不清),唐山话,天津话,太逗了都。

Bai 发表于 2011-12-7 17:55

草莓酸奶蛋糕 发表于 2011-12-7 16: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还算好,至少能说,只不过没有父母那代说的溜
但是现在的小孩真的比较悲剧了,学校里老师说普通话,回 ...

那挺不好玩儿的,如果大家都说普通话,没了方言,那多无趣啊,而且生活中少了很多亲切感。

hh2 发表于 2011-12-7 17:56

Bai 发表于 2011-12-7 16: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在哪里出生,还是要会老家方言的,那是根啊,而且有自己的方言多好玩儿啊。我家方言不好听,而且挺 ...

再土也土不过上海话吧。上海媒体自己都说,上海人在上海说上海话是没文化表现。{:5_387:}

feuerstein 发表于 2011-12-7 17:57

Bai 发表于 2011-12-7 16: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嗯,我喜欢听重庆话,四川话,过瘾啊。还喜欢挺西安话(陕西那边各个地区应该也有差别的吧,具体分不清) ...

听的懂肯定挺好玩的。可惜我没语言天分,越听越着急,呵呵。不过我觉得乡音是很亲切,我每次回北京走小胡同,跟那些大爷大妈问路都特别开心,感觉回到小时候了

Bai 发表于 2011-12-7 18:02

feuerstein 发表于 2011-12-7 16: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听的懂肯定挺好玩的。可惜我没语言天分,越听越着急,呵呵。不过我觉得乡音是很亲切,我每次回北京走小胡 ...

北京,我特喜欢的城市,每年都会去趟北京,经常在鬼街,南锣鼓巷和鼓楼那带晃。以前经常住在那一带的个胡同里。

hh2 发表于 2011-12-7 18:04

本帖最后由 hh2 于 2011-12-7 17:04 编辑

Bai 发表于 2011-12-7 16: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挺不好玩儿的,如果大家都说普通话,没了方言,那多无趣啊,而且生活中少了很多亲切感。

远不止是好玩问题啦,更主要是文化问题。比如道砑子为什么叫道砑子,就起码有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不叫马路叫道;第二为什么叫砑子,第三砑子和石头的关系。

不夸张地说,很多情形下,因为多数方言没有形成书面文字,方言没了,文化就没了;很多古代普通话都在方言里才存在。以河北方言为背景的中国普通话几十年前才确立;北京话是河北农村土话和满洲话的结合,历史也不过就两三百年。

Bai 发表于 2011-12-7 18:06

hh2 发表于 2011-12-7 17: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远不止是好玩问题啦,更主要是文化问题。比如道砑子为什么叫道砑子,就起码有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不叫 ...

同意你说的这段,有道理!

feuerstein 发表于 2011-12-7 18:09

Bai 发表于 2011-12-7 17: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北京,我特喜欢的城市,每年都会去趟北京,经常在鬼街,南锣鼓巷和鼓楼那带晃。以前经常住在那一带的个胡 ...

我也就是看看那些还没变动的地方,改建以后的地方都没什么好看的了。现在回北京我基本就是一外地人

feuerstein 发表于 2011-12-7 18:10

hh2 发表于 2011-12-7 17: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远不止是好玩问题啦,更主要是文化问题。比如道砑子为什么叫道砑子,就起码有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不叫 ...

北京土话哪有满洲话了?瞎猜也要有根据吧

草莓酸奶蛋糕 发表于 2011-12-7 18:12

Bai 发表于 2011-12-7 18:15

feuerstein 发表于 2011-12-7 17: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也就是看看那些还没变动的地方,改建以后的地方都没什么好看的了。现在回北京我基本就是一外地人

南锣鼓巷,还有后海那里人太多了,而且外地人也太多,都是个景点儿了,后海那里晚上太吵,都不能静静地坐会儿,很好的地方,开发过度泛滥了。

Bai 发表于 2011-12-7 18:16

草莓酸奶蛋糕 发表于 2011-12-7 17: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的啊,其实上海话挺有用
是属于吴语一支的,保留了很多古音因素,比如日语里的浊辅音普通话里就没有, ...

这就是文化!绝对值得提倡保留,流传下去的啊!

草莓酸奶蛋糕 发表于 2011-12-7 18:17

hh2 发表于 2011-12-7 18:17

feuerstein 发表于 2011-12-7 17: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北京土话哪有满洲话了?瞎猜也要有根据吧

忘本不好吧。日本人占台湾一百年都留下那么多日语痕迹了,满人可是占了北京300年而且还都留下了。随手狗了下。

汉语方言之满语借词-我们都会说的满洲话zt
(2008-12-24 11:49:58)
转载▼
标签:
空愁居
历史
文化
杂谈
教育
旅游
        分类: 新闻文摘

http://kcjun.5d6d.com/thread-1469-1-2.html
很多来源于满语的词汇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语中,末字常改为轻声。
* 埋汰(脏)
* 嘎哒/疙瘩(地方)
* 嘎拉哈(羊拐骨或猪拐骨,用于游戏)
* 恩那(是、对、好)
* 饽饽(糕点,后亦指饼干)
* 个应(gè ying)(使反感)
* 萨其马: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
* 白(bái):来源于满语baibi,意为“徒然”、“空”
* 嬷嬷:来源于满语meme,意为“乳”、“奶”,转意为“乳母”
* 克扣(kē kòu):来源于满语keike,意同汉语
* 哈喇(hā la):来源于满语har,意为“刺鼻”,今意为食用油变质
* 呵斥(hē chì):来源于满语hacihiyambi,意为“责备”
* 勒勒(lē le):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leolembi,意为“谈论”,现转义为“空谈”
* 抹擦(mā sà):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macimbi,意为“舒展”,今意为将有褶皱的东西抹平
* 磨蹭(mó ceng),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moco,原意为“迟钝”,今意为“繁琐缓慢”
* 撞克(zhuāng ke):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jangkulembi,意为“撞上邪祟”
* 咋呼(zhā hu):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cahu,意为“泼妇”,现在意为不沉稳,喜欢大呼小叫
* 胳肢(gé j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gejihesembi,意为“搔腋下使发痒”
* 邋遢(lā tā, 东北、北京发音为lē te):来源于满语lekde lakda,原意为“胖人随行”、“衣摆下垂”,形容人穿戴不整齐,不利索
* 哨叨(shào dao):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sodombi,原意为“马步行不稳”,转义为“轻佻、不稳重”
* 挺(tǐng):北方方言,来源于满语ten,意为“很”、“甚”
* 剋(kē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koikasambi,原意为“打架”,转义为“批评”
* 敞开儿(chǎng kār):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changkai,意为“尽量”、“任意”、“随意”
* 块儿亮(kuàr liàng):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kuwarling,意为“漂亮”、“美丽”
* 摘歪(zāi wa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jailambi,意为“躲”、“避”,转意为“闪身让开”、“歪”、“斜”、“斜靠”。
* 该漏(gái lou):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gaimbi,意为“要、取”,转意为“揩油”
* 的瑟(dè se):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
* 马马虎虎:北方方言,来自满语lalahuhu,意思是办事不认真,毛糙
* 磨即(mò ji):东北,北京方言,即磨蹭,来自满语moji,moduo
* 个色(gé shǎi):东北方言,北京亦称gélu,来自满语,意思是人(性格)特殊
* 额吝 (é lìn): 北京方言;和勒(hé le),满洲方言,指衣物或者被子上的渍痕,如衣领上的汗渍。来自满语,波纹的意思

feuerstein 发表于 2011-12-7 18:24

Bai 发表于 2011-12-7 17: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南锣鼓巷,还有后海那里人太多了,而且外地人也太多,都是个景点儿了,后海那里晚上太吵,都不能静静地坐 ...

恩,人口爆炸,基本都还说南方方言的。MM走南闯北去了很多地方啊,我在国内没去过哪里,现在空气这么差也没兴趣了

hh2 发表于 2011-12-7 18:27

再看老北京特别爱吃的炒肝、卤煮、豆汁,不是北京的去看看那都怎么做的用什么做的,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哪个菜系中可以找到那样的影子?那只能是从未开化的游牧民族的传统里面来。

和方言一样,这都不是说有什么好或者不好,而只是说,文化和历史往往就是在这些地方特色的不同。都同了,人类和机器也就没啥不同了。

feuerstein 发表于 2011-12-7 18:29

hh2 发表于 2011-12-7 17: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忘本不好吧。日本人占台湾一百年都留下那么多日语痕迹了,满人可是占了北京300年而且还都留下了。随手狗了 ...

埋汰(脏)
* 嘎哒/疙瘩(地方)
* 嘎拉哈(羊拐骨或猪拐骨,用于游戏)
* 恩那(是、对、好)
* 饽饽(糕点,后亦指饼干)
* 个应(gè ying)(使反感)
* 萨其马: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
* 白(bái):来源于满语baibi,意为“徒然”、“空”
* 嬷嬷:来源于满语meme,意为“乳”、“奶”,转意为“乳母”
* 克扣(kē kòu):来源于满语keike,意同汉语
* 哈喇(hā la):来源于满语har,意为“刺鼻”,今意为食用油变质
* 呵斥(hē chì):来源于满语hacihiyambi,意为“责备”
* 勒勒(lē le):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leolembi,意为“谈论”,现转义为“空谈”
* 抹擦(mā sà):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macimbi,意为“舒展”,今意为将有褶皱的东西抹平
* 磨蹭(mó ceng),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moco,原意为“迟钝”,今意为“繁琐缓慢”
* 撞克(zhuāng ke):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jangkulembi,意为“撞上邪祟”
* 咋呼(zhā hu):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cahu,意为“泼妇”,现在意为不沉稳,喜欢大呼小叫
* 胳肢(gé j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gejihesembi,意为“搔腋下使发痒”
* 邋遢(lā tā, 东北、北京发音为lē te):来源于满语lekde lakda,原意为“胖人随行”、“衣摆下垂”,形容人穿戴不整齐,不利索
* 哨叨(shào dao):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sodombi,原意为“马步行不稳”,转义为“轻佻、不稳重”
* 挺(tǐng):北方方言,来源于满语ten,意为“很”、“甚”
* 剋(kē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koikasambi,原意为“打架”,转义为“批评”
* 敞开儿(chǎng kār):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changkai,意为“尽量”、“任意”、“随意”
* 块儿亮(kuàr liàng):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kuwarling,意为“漂亮”、“美丽”
* 摘歪(zāi wa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jailambi,意为“躲”、“避”,转意为“闪身让开”、“歪”、“斜”、“斜靠”。
* 该漏(gái lou):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gaimbi,意为“要、取”,转意为“揩油”
* 的瑟(dè se):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
* 马马虎虎:北方方言,来自满语lalahuhu,意思是办事不认真,毛糙
* 磨即(mò ji):东北,北京方言,即磨蹭,来自满语moji,moduo
* 个色(gé shǎi):东北方言,北京亦称gélu,来自满语,意思是人(性格)特殊
* 额吝 (é lìn): 北京方言;和勒(hé le),满洲方言,指衣物或者被子上的渍痕,如衣领上的汗渍。来自满语,波纹的意思

上面灰色的平时根本不说,很多也听不懂,一部分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本地不说。北方方言不等于北京方言

Bai 发表于 2011-12-7 18:31

草莓酸奶蛋糕 发表于 2011-12-7 17: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不受俺控制的,得问上海媒体去
当年那个不许说上海话就是他们弄出来的

说这种话得人够偏激够肤浅,鄙视!{:5_345:}

草莓酸奶蛋糕 发表于 2011-12-7 18:34

飘在异国 发表于 2011-12-7 18:36

{:5_319:}笑抽了~~~

hh2 发表于 2011-12-7 18:38

草莓酸奶蛋糕 发表于 2011-12-7 17: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不受俺控制的,得问上海媒体去
当年那个不许说上海话就是他们弄出来的

要我说,第三的责任才是在上海媒体。第二责任在上海官方,在学校说普通话为主虽然是全国性的要求,但执行力度是地方掌握的;这最大责任在上海人自家,官方都不至于要求课外和在家里都讲普通话,但很多上海人忘本忘到根本不要求、甚至反对孩子会听会说上海话。

Bai 发表于 2011-12-7 18:39

草莓酸奶蛋糕 发表于 2011-12-7 17: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国的媒体不是说啥,真的有时候很无趣
特别是cctv的,前段时间在微薄上看到,一个主播在播一个公司的负 ...

做这些撰笔杆子工作的,不见得就有文化。有些是情况无奈,有些确实就是浅薄,说话写字不负责任地发一些狗屁言论和文章。

hh2 发表于 2011-12-7 18:40

有谁在科隆嘛?看到科隆开办科隆方言学习班,不少人去学,还有外国人参加

草莓酸奶蛋糕 发表于 2011-12-7 18:42

hh2 发表于 2011-12-7 18:46

本帖最后由 hh2 于 2011-12-7 17:47 编辑

草莓酸奶蛋糕 发表于 2011-12-7 17: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上海人啊,你知道当年是怎么宣传的啊,如果不是老师在学校里一味强调不许说上海话,小朋友至于屁颠屁颠 ...

小朋友懂得分个屁啊,我爸妈是和我说上海话的啊,

这你爸爸妈妈还算好的,我认识的两对爸爸妈妈,这爸爸妈妈和这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都是从小说上海话,但对他们的00后孩子,却只说普通蛙,也从不要求他们说上海蛙。

Bai 发表于 2011-12-7 18:48

hh2 发表于 2011-12-7 17: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你爸爸妈妈还算好的,我认识的两对爸爸妈妈,这爸爸妈妈和这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都是土生土长的上 ...

为什么?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草莓酸奶蛋糕 发表于 2011-12-7 18:50

hh2 发表于 2011-12-7 18:52

Bai 发表于 2011-12-7 17: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什么?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好像问过一次,说是因为上海蛙以后用不着{:5_334:}

而且有的爸爸妈妈自己普通蛙都讲得磕磕绊绊,爷爷奶奶就更不行了,却还是坚持不懈只跟孩子讲普通蛙。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求助:哪里有卖倒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