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瞳 发表于 2014-7-3 11:15

  今天我们就从红学家们的杰作开始落,胡适周汝昌的胡诌红学,带给大家的娱乐性不下本山大叔恶搞,死了的先放在那里,先从活着的说起。

 (一)从蔡义江看红学的搞笑

  在清朝。北京一带有一种专门做馒头的店铺,叫做蒸锅铺;早上经营馒头,白天没什么生意。
  饭店老板很精明,就用那些打工的会些文字的伙计抄写书本,用来租借给爱看书的人,
  这些书包括三侠五义,封神榜,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诸如此类,红楼梦也不例外。

  反正只要有人借或买的书,都是蒸锅铺制作对象。
  抄书人有的根本没什么文化,但旧时只要读过书的人,写字还是有功底,像蒙古抄本那样漂亮楷书,在清朝据说能有2万人写出一模一样的。

  蒸锅铺的那些抄书人多数是狗屁不通读过书之人,会写几个罢了,只按照老板要求,拿着本子就抄,然后老板就把这些书卖给或者租给别人.
  有的老板更聪明,一个人读,几个人抄,这样同样一个文本,就瞬间演变出不同的东西来,完全不同与今天的复制或者克隆。
  这样的书本今天被残存下来最早是周绍良先生给个定义叫做蒸锅铺本。

  红学界有两个本子被红学家信奉为神:一个是甲戌本 ,一个是庚辰本,算是红学圣经了
  其实这本子就是十足的蒸锅铺本,

  什么真本绝本的,完全是一群装作才高八斗的草包自己吹嘘。
  下面我们从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抽几段品评,大家看结果怎么样:

  红楼梦第五回仙曲: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这是仙曲中的“虚花悟”。

  公布的正文是: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其实这里的“觅”是一个典型依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不见”两个字的误抄
  我们先看抄本存在这一回的情况
  卞藏、己卯、梦稿为有这一回几个影印本截图:

夜瞳 发表于 2014-7-3 11:19

  “..把这韶华打灭,不见那清淡天和..”
  我大约不懂什么平仄韵脚,但只凭读书的节奏“不见那清淡天和”也比“觅那清淡天和”和谐吧
  为何今天红楼梦突然都“觅那清淡天和”而不是“不见那清淡天和”?
  原来就是甲戌本垃圾抄手抄误,今天装逼红学家对甲戌本当大神造成!

  旧时原貌,旧时是“不见”二字

夜瞳 发表于 2014-7-3 11:21

  舒序本同样是一个“不”字下加一个“见”字。也足见庚辰本是山寨货,不用多举例子。
  旧时文字是竖写的,是“不见”二字被多级传抄抄到了一起,又被红学家自作聪明当做“觅”字,蒙本和戚序此处为“觉”怀疑也是一定抄误。

  再看一个超级笑话
  我们87版电视剧红楼梦
  有一个歌
  叫做《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風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这个笑话是什么?
  大家看看各个抄本,包括清人发行的通行本:被篡改了的程甲本和程乙本
  包括我手头1889年和1930年出版的红楼梦
  内容都是:
  都是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風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趁着这”三个字根本不存在
  看看87歌里为什么有这三字呢?

  梦稿、己卯、庚辰、卞藏、甲辰、舒序这些本回没有其他批语的本子,根本就不存在“趁着这”三个字:

夜瞳 发表于 2014-7-3 11:22

  蒙本在“都只为風月情浓”后夹批“趁着看”,

夜瞳 发表于 2014-7-3 11:23

  显然是这位蒸锅伙计抄书水平太高,直接把夹批抄成了正文了!也就成了甲戌本的样子:

夜瞳 发表于 2014-7-3 11:25

 而我们的红学家因为把甲戌本当成了神
  于是就把这种蒸锅铺的货直接印成今天的红楼梦词里了,而30年以前的各种印刷或其他抄本都没有这滑稽的“趁着这”三个字

  典型的夹批,蔡义江竟然告诉读者,“抄成了小字”,忽悠人也不能太山寨呀,下面他”评注”说法截图:

夜瞳 发表于 2014-7-3 11:26

  《红楼梦》诗词选注,这样不相干的都被混成了诗词,那些才高八斗的人还能神气活现地给注解出来。也不知打他们肚里的平呀仄呀是真是假了,最起码的知识都没有。
  滑稽到什么程度
  所以才有87那首歌的笑话也就见怪不怪了
  再看看元春的“恨无常”吧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天伦呵”这三个字
  又是甲戌本超级蒸锅料理
  在“儿命入黄泉”后面,同样己卯、梦稿、舒序、庚辰这几本子本回没有批语,所以后面就没有任何字
  直接就是:儿命入黄泉,须要退步抽身早
  蒙古、戚序、梦序为夹批:“天伦呵”。卞藏本干脆连“须”都没有,更没有“天伦呵”
  又是把夹批被抄成正文,对应影印本不再累赘提供截图,大家自己核对才算有理可循。
  甲戌本\庚辰本的抄书是十足的蒸锅伙计
  蒸锅本山寨大家完全可以接受和理解,但把山寨蒸锅料作为最妥当文本居然被红学家推广而让大家一起做蒸锅伙计是何等的欺人。我们受害的有些太冤枉了吧
  清代北京地方一种卖馒头的铺子,专为早市人而设,凌晨开肆,近午而歇,其余时间,则由铺中伙计抄租小说唱本。其人略能抄录,但又不通文理,抄书时多半依样葫芦,所以书中会把‘开口先云’变成‘开口失云’,‘癞头和尚’变成‘獭头和尚’。这种铺子所出租的小说唱本,不论有否木刻,一律由人工抄出,三数回钉为一册。抄书纸皆为近于毛边纸的纸张,棉纸为面;其书的尺寸即如现在这个本子,任人租阅。所以它会又像是一本正经抄录的书,但也会抄得讹错离奇,就象这个甲戌抄本的样子。(包括庚辰本)我这里抛砖引玉,只随便从第五回找几个例子,全书这样被红学糟蹋的,比比皆是,大家自己有空,查查看吧,不惊讶那就奇怪了

  把批语都当成正文,是蒸锅伙计,可以理解
  但被红学家当成正文
  这就是极大的笑话
  那些“诗词选注”也不知道怎么注出来的
  硬生生增加了那么多东西还平仄,扯了原子弹。
  只能看到有些人不懂装懂的最后成为泰斗。

夜瞳 发表于 2014-7-3 11:29

  很多情况,不是我们读者不思考,而是红学把我们读者思考的机会都抹杀了,不能怪读者不觉醒,只能怪出版物被权威把持。

  文革期间,俞平伯曾写信给毛泽东,要求只出版通行本,脂批系本子不可出版,只允许专家或省部级干部内部可以传阅!
  这是什么学术?这是什么专家?
 就是要愚民,就是要读者不知真相,读者不知真相,自然他们想怎么忽悠就怎么忽悠。

  举个红学家篡改脂批的例子:

  【文本】只见一个婆子走来请问贾母,说:“姑娘们都到了藕香榭,请示下,就演罢还是再等一会子?”贾母忙笑道:“可是倒忘了他们,就叫他们演罢。”那个婆子答应去了。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風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宝玉先禁不住,拿起壶来斟了一杯,一口饮尽。

  红学x家的的作品大约叫做饭桶篓子之类的重校批评《红楼梦》,可谓校对功夫花了不少,其中第41回
  有这样一段文字:

  只见一个婆子走来请问贾母,说:“姑娘们都到了藕香榭,请示下,就演罢还是再等一会子?”贾母忙笑道:“可是倒忘了他们,就叫他们演罢。”那个婆子答应去了。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風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宝玉先禁不住,拿起壶来斟了一杯,一口饮尽。

  中间夹了一条批语【蒙侧批:宝玉似曾在在座】看去稀里糊涂。
  宝玉分明在座,怎么叫“似曾在座”?

  翻开蒙古本一看:

夜瞳 发表于 2014-7-3 11:30

  这里分明“作者似曾在坐”,根本不存在那条“宝玉似曾在座”的文字
  想一想为什么要篡改被?原来这里“作者似曾在坐”大有文章。

  脂批意思是作者根本不曾见过这个场面,是写得太好了,所以才褒扬地批了一句
  既然作者不在场,那么就很严重了,也就说明了作者不是宝玉原型
  这个和他极力呐喊的“自传说”就出现了很大的裂缝,因此趁人不备改掉来糊弄读者 。

  也许就“作者”而改为了“宝玉”,却不知改为宝玉更低劣,完全睁着眼睛说瞎话,脱了裤子去放屁,犹如田间稻鸡,掩耳盗铃画蛇添足
  我们经常听说“双手赞成”,其实就应验了一个成语叫做“多此一举”。

  在乡下,早些年有一种鸟,叫做稻鸡,这种鸟很可爱,屁股上光秃秃的,没大翎,因此不善飞行,成日躲在诸如稻田之类庄稼下游荡,如果突如其来被人发现,来不及躲避,就把头塞到翅膀下庇护,翘着屁股对着来者
  这于红学家感觉很像。

  红学家认为,这个微小的改动,读者是不可能注意到的,因为没有几个人真的看过影印本,动辄拿出影印本说事的,90%也只是装个B,估计吓人图片的后一页内容都不会看到,更不要说各种版本了,认真看过影印本的人也不会知道上百万字一书中被悄悄改掉几个字,如此糊弄民众,是侮辱读者智商,有兴趣的可查对畅销的饭桶篓子们校评《红楼梦》
  可以说是面前国内最畅销最权威的汇脂本了。

  《风月宝鉴》原创作者是吴梅村,后经徐乾学(吴玉峰)保存若干年,通过严绳孙(曹雪芹) 润色,在韩菼(脂砚斋)的审核下,完成了前80回的改造,又有秦松龄(畸笏叟)等人批注完成
  1692年,严绳孙开始润色,得到徐乾学和韩菼的高度认可,韩菼以病假形势旷工在家,一笔一划誊抄严绳孙狂草手稿,遇到润色得太隐蔽时,或者新作品有些文章刺激了韩菼思维时,他就用双行小字,紧接着正文批注,这就是形成了夹批,到了1693年,第一稿,108回全部疏通,这就是 “癸酉腊月”怪异本的形成,这一时期,严绳孙试图用《金陵十二钗》作为作品名,遭到韩菼反对,而用了《吴氏石头记》,最终徐乾学定本书名《红楼梦》
  1694年,核心领袖徐乾学去世,韩菼对徐乾学的怀念之情不必言表,再次誊抄严绳孙新润饰的作品,这个时候,本应该叫做《红楼梦》了,但是,为了纪念故友,用旧名字特殊方式表达旧情,所以“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这就是现存甲戌本这话的由来,现存甲戌本,并非甲戌年抄成,而是在若干年后经过无数抄书抄成,抄录人为了完整,从各种抄本中,汇聚脂批,这与庚辰本朱批形成一样,是在第一次抄录以后,补写了批语,因此出现的位置只能是在页眉或者文字一侧 这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眉批、侧批、回前批以及回末批,因此,戚序本的批语,基本都是夹批,也就基本确定,那些都是脂砚斋批语,最值得研究。
  此后韩菼被迫回京上朝,誊抄速度大大减慢,基本要到2年才能完成一次润色稿誊抄,红学家不能确定三批稿是那些时间
  其实这样大家就清楚了,三批稿正是1695~1697
  我们 知道四批定稿是“己卯冬日”,正是1698~1699
  1700年,庚辰年,正是五批稿形成和定本时期,但是,1701年严绳孙就患有严重疾病,到了辛巳年最后一天夜里,严绳孙死去,为了给死者增加一岁表示尊重,脂砚斋用“壬午除夕”来写出作者死期,其实好友朱彝尊在严绳孙墓志铭直接写成“壬午正月”
  1704年8月,脂砚斋绝笔批留下“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脂一芹,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申八月泪笔” 甲申正是1704年,甲申八月为什么绝笔?韩菼甲申八月底死去!
  宝玉如果非要找出原型,那就是清人所说的纳兰容若!根本不是作者自身,所以自传说是荒唐的。

夜瞳 发表于 2014-7-3 11:36

  再次预告本人帖子框架:
  《红楼梦》成书时代考辩(上中下)
  《红楼梦》作品的思想内涵(上中下)
  《红楼梦》人物分析系列(黛玉篇)
  《红楼梦》人物分析系列(宝钗篇)
  《红楼梦》人物分析系列(凤姐篇)
  《红楼梦》人物分析系列(可卿篇)
  《红楼梦》人物分析系列(姥姥篇)
  《红楼梦》人物分析系列(三姐篇)
  《红楼梦》人物分析系列(元春篇)
  《红楼梦》人物分析系列(晴袭篇)
  《红楼梦》人物分析系列(宝玉篇)
  《红楼梦》人物分析系列(湘云篇)
  《红楼梦》之“兄弟”
  《红楼梦》之血案重重
  《红楼梦》之杂家
  《红楼梦》之金玉风月花鸟鱼虫
  《红楼梦》诗词一喉二歌欣赏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转发:《红楼梦》作品的思想内涵之悼明篇(《红楼梦》成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