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lxd
发表于 2021-4-13 13:31
live 发表于 2021-4-12 21:07
中国疫苗在其他国家使用情况到底怎么样,大家有数据的话请直接公布出来。
我在微信上看到一条转发消息:中 ...
【南美侨报网编译王晗4月12日报道】巴西布坦坦研究所(Instituto Butantan)11日更新了北京科兴中维(Sinovac)研发的新冠疫苗Coronavac在巴西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科兴疫苗总体有效性由此前的50.38%修正至50.7%,对需要就医的重症患者有效性由此前的78%修正至83.7%。此外,研究称该疫苗对巴西常见的三种变异新冠病毒有效。
两剂最佳接种间隔为28天
综合巴西《圣保罗页报》《圣保罗州报》报道,研究结果显示,两剂疫苗接种的间隔更长,疫苗的效力就越高,当两剂疫苗接种间隔在21天或更长时,疫苗的总体有效性升至约62%。研究人员认为,最合适的接种间隔为28天。
布坦坦的这一研究为预印本,正在等待权威医疗杂志《柳叶刀》的同行评审。此前,布坦坦研究所和科兴中维合作,在巴西进行新冠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并在1月初公布了初步有效性数据。目前,巴西及国际科学界在等待更为详细的测试数据,因为科兴疫苗已在30余个国家中使用。
“这项研究很好,证实了我们已经知道的总体有效性为50.7%,并且对于中症患者的有效性有所上升。”微生物学家、巴西科学问题研究所所长娜塔莉亚·帕斯特尔纳克(Natália Pasternak)说。
她认为,接种间隔延长、有效性会提高是此前预期中的,但仍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此外,在分析详细数据时,还有一些其他发现。比如,该疫苗在肥胖症患者中的有效率为75%,这一人群更容易发展成为重症患者。
对巴西境内常见的变异新冠病毒有效
此外,研究结果显示,Coronavac对在巴西常见的三种新冠病毒变体B.1.1.28、P.1和P.2有效,接种疫苗的志愿者血清对这些变体具有中和作用。其中P.1变异病毒就是最初在玛瑙斯(Manuas)发现的变体,该变种造成巴西疫情形势急剧恶化。
“这对于像巴西这样的有多种变异新冠病毒传播的国家来说,是松了一口气,由于疫情不受控,可能还会出现很多其他变种。”帕斯特尔纳克说。
该研究分析了接种疫苗组(4953人)和接种安慰剂组(4870人)中新冠肺炎的感染率,志愿者均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也就是面临着更高的感染风险。接种疫苗组共报告了85例新冠确诊病例,接种安慰剂组共报告168例。其中,接种疫苗组报告中症病例5例,安慰剂组报告30例;接种安慰剂组报告重症病例6例,而接种疫苗组未报告重症病例。也就是说,该疫苗对重症患者的有效率为100%,但由于数量较少,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
“这项研究证实了我们约3个月前已经公布的内容,使我们对布坦坦提供疫苗的防护力更有信心。疫苗的质量毫无问题。”布坦坦研究所所长迪马斯·科瓦斯(Dimas Covas)在对媒体发布的公告中称。
alexlxd
发表于 2021-4-13 13:40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412420993098
以上为原文链接,有图标
以下为复制黏贴,无图标。
科兴灭活疫苗巴西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出炉!
1小时前 K.K MedSci原创
北京科兴新冠疫苗
导语:国产新冠疫苗里科兴第一个完整披露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此前进展也一直排在全球新冠疫苗研发前列。
巴西圣保罗州布坦坦研究所11日公布了中国科兴公司新冠疫苗CoronaVac在巴西Ⅲ期临床试验的最终研究结果,将该疫苗对含不需就医的轻症病例在内的所有新冠病例的保护效力从今年1月初公布的50.38%修正为50.7%,对有明显症状且需就医的新冠病例的保护效力从1月的78%修正为83.7%。
这项研究由布坦坦研究所主导,目前已提交给医学杂志《柳叶刀》等待同行评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CoronaVac疫苗对有症状的新冠患者的疗效,于2020年7月21日~12月16日在巴西进行Ⅲ期临床试验,12,408名参与者分布在巴西的16个研究地点。其中,12396名参与者至少注射了一剂CoronaVac或安慰剂,分为疫苗组6195人、安慰剂组6201人。
Palacios et al., (2021).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COVID-19 inactivated vaccine in healthcare 2 professionals in Brazil: The PROFISCOV study. https://ssrn.com/abstract=3822780
60岁或60岁以上的老年参与者占5.1%、女性占64.2%、白人占75.3%。半数以上的参与者有基础疾病(55.9%),22.5%的参与者为肥胖者(BMI≥30 kg/m2)。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39.5岁,BMI为26.8 kg/m2。
根据FDA标准,新冠阳性病例是指任意两天或两天以上出现其一种症状(发烧或发冷、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疲劳、肌肉或身体疼痛、头痛、喉咙痛、鼻腔疼痛、呼吸困难、发烧或发冷、充血或流鼻涕、恶心或呕吐、腹泻),且SARS-CoV-2 RT-PCR结果呈阳性的人。据此,研究人员将确诊的新冠病例分为:
1)连续两天出现一种或多种特异性症状(如咳嗽、味觉或嗅觉新发障碍、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非特异性症状(发热[腋下体温≥37-5℃]、寒战、咽痛、疲劳、鼻塞或流鼻涕、身体疼痛、肌肉疼痛、头痛、恶心或呕吐、腹泻。)
3)具有新冠病毒的影像学特征。
4)RT-PCR检测呼吸道拭子中存在SARS CoV-2病毒核酸片段。
除了将新冠病例的情况划分,研究还在不同亚组中评估疫苗的效果,这些亚组包含不同年龄组、不同种族组,有无基础疾病组、两剂疫苗接种间隔时间不同(<21天或≥21天)、根据WHO评估新冠症状的不同严重级别,纳入的所有病例的症状开始时间均在2020年12月16日之前,主要安全终点是指注射疫苗后7天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将中位随访时间定为第二剂接种后的两个月。通过基于细胞病理效应的病毒中和试验,采用了SARS-CoV-2野生型变异体,分析每个年龄组的参与者血清样本,用以确定中和滴度。
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高于未接种疫苗
直到截止日期,不良事件的概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78.8%和71.7%,一般来说,疫苗组的不良反应比安慰剂组要高(77.1% vs. 66.4%;p<0001)。疫苗组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1.5%,主要是注射部位疼痛,高于安慰剂组的34.6%(p<0.0001)。但是,针对全身不良反应来看(主要是头痛和疲劳),两组相似(48.4% vs 47.6%,p=0.3882)。而发热(≥37.8℃)的不良反应并不常见,疫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只有0.2%和0.1%(p=0.2666)。震颤、潮红和给药部位局部不适在疫苗组中显示出较高的发生概率。
接种疫苗或安慰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受试者百分比。(A)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的参与者百分比;(B)按不同症状出现局部不良反应的受试者百分比;(C)按不同症状出现不良反应的参受试者百分比。
本试验中报告了2例死亡:1例心肺骤停(安慰剂组),1例用药过量(疫苗组),均与疫苗无关。 另有一例因COVID-19(安慰剂组)导致的死亡。
为了更加详细的评估新冠疫苗的保护效力,研究人员又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估新冠疫苗保护效力,分为需就医的病例(评分≥3分)、中及重度病例(评分≥4分)。
在9823名参与者中,需就医病例有35例(疫苗组5例,安慰剂组30例),10例2分以上,6例重症(包括1例死亡)。需就医的新冠病例的保护效力为83.7%(95%CI 58.0-93.7)。中及重度病例有5例,均在安慰剂组。换句话说,对中、重度病例的疫苗有效率为100%(95%CI 56.4-100.0)。
此外,两剂间隔少于21天的参与者疗效为(49.1%;95%CI 33.0-61.4)。一小部分接受两剂疫苗或安慰剂间隔大于21天的参与者,疗效为62.3%(95%CI 13.9-83.5)。
其他年龄组之间存在疗效相似(18~59岁:50.7%;≥60岁:51.1%)。对于有基础疾病的130例参与者,疫苗疗效为48.9%(95%CI 26.6-64.5)。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参与者,疗效分别为39.5%(95%CI 66.4-78.0)、48.6%(95%CI 115.3-87.7)和74.9%(95%CI 19 53-7-86.4)。
对于首次接种或首次接种后14天的12396名参与者中,首剂后共有378例报告信息,其中疫苗组126例,安慰剂组252例,首剂后的疗效为50.8%(95%CI 39.0- 60.3)。首剂后14天,在11431名参与者中收集到313例病例报告,94例在疫苗组,219例在安慰剂组,结果疗效为57.9%(95%CI 46.4-66.9)。
A)注射第1剂疫苗后对新冠的保护效力 B)接种第1剂和第2剂后14天的病例数和疗效。
有109名参与者在接种疫苗前和接种第二剂疫苗后的两周内进行了检测。其中,6人在接种前样本呈阳性(疫苗组4人,安慰剂组2人),未进行血清评估。在4名接种疫苗的参与者中,有2名参与者之前的抗体滴度增加了4倍或更高。
而安慰剂组58名参与者中,有3名(5.2%)血清检测有B.1.1.28变异体,它是一种野生型新冠病毒。疫苗组45名参与者中,有32名血清检测有B.1.1.28变异体(71.1%),36名有P.2病毒株(80.0% ),31名有P.1病毒株(68.9%),这一毒株携带多种产生免疫逃逸的基因突变。
在22名18~59岁的成年人接种疫苗组中,21人血清检测有B.1.1.28变异体(95.5%),17人为P.1(77.3%),21人为P.2(95.5%)。60岁或以上的参与者的23份样本中,11份血清检测有B.1.1.28变异体(47.8%),14份有P.1(60.9%),15份有P.2(65.2%)。 B.1.1.28变异体和P.2变异体的血清转换率与年龄有显着关系,但P.1变异体无显着性(p=0.337)。
研究人员在讨论环节中指出,虽然突变病毒株携带与免疫逃逸相关的多种基因突变,但是由于灭活疫苗使用完整新冠病毒作为抗原,它可能激发更为多样的抗体免疫反应。目前的实验数据显示,疫苗接种者血清对不同新冠突变体具有一致的中和效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alexlxd
发表于 2021-4-13 13:53
live 发表于 2021-4-12 21:07
中国疫苗在其他国家使用情况到底怎么样,大家有数据的话请直接公布出来。
我在微信上看到一条转发消息:中 ...
另外鉴于你这图上提到辉瑞,CNBC今天健康与科学栏目的报道,根据以色列的研究,
Covid variant from South Afirica was able to "break through" Pfizer vaccince in Israeli study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e prealence o B.1.351 among patients who received two doses of the vaccince was about eight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who were unvaccinated.
EndOfTheNight
发表于 2021-4-13 14:28
楼上还有人去嚼媒体拉给你的屎呢,不会自己去查论文?
以色列在打完辉瑞疫苗的人群里有149人被感染,其中8例是南非变异,你管这叫break through?
如果没的选择,只能打中国国产疫苗,那没什么可说的。但当明显有更安全更有效的疫苗可以选择的时候,你还劝别人去打中国国产疫苗,那就是非蠢即坏。
jzy54
发表于 2021-4-13 14:32
本帖最后由 jzy54 于 2021-4-13 14:40 编辑
live 发表于 2021-4-12 21:07
中国疫苗在其他国家使用情况到底怎么样,大家有数据的话请直接公布出来。
我在微信上看到一条转发消息:中 ...
自己都不信任的消息来源就没必要分享出来了吧……这和自己在记事本上打几个字就贴出来有什么差别呢?当然,非常感谢分享信息和数据的心态
jzy54
发表于 2021-4-13 14:58
EndOfTheNight 发表于 2021-4-13 14:28
楼上还有人去嚼媒体拉给你的屎呢,不会自己去查论文?
以色列在打完辉瑞疫苗的人群里有149人被感染,其中8 ...
语气没必要真么冲吧,况且你对文章的理解也有偏差。
摘要中明确的说了“ suggesting reduced vaccine effectiveness against both VOCs under different dosage/timing conditions.” 。如果你是认为作者的结论得出的不妥当,我们再看数据:OR值对变异株B.1.351和B.1.1.7分别为8:1和26:10,都大于1,至少在统计上是可以说病毒株的改变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起到了抑制作用。所以你唯一能反驳作者的只有他们数据量不够了。
综上,除非你认为实验数据不可靠,因此文章结论不准确,否则无论如何都需要承认辉瑞疫苗在对抗变异病毒时实际人群中效果减弱。
alexlxd
发表于 2021-4-13 15:11
jzy54 发表于 2021-4-13 14:58
语气没必要真么冲吧,况且你对文章的理解也有偏差。
摘要中明确的说了“ suggesting reduced vaccine ef ...
对那种喷子,一笑了之
看到微信群上发的来源不明的消息深信不疑
却把CNBC上的新闻说成是媒体拉屎
EndOfTheNight
发表于 2021-4-13 15:33
alexlxd 发表于 2021-4-13 15:11
对那种喷子,一笑了之
看到微信群上发的来源不明的消息深信不疑
却把CNBC上的新闻说成是媒体拉屎
论文是“微信群上发的来源不明的消息”?像你这种自己吃屎,还以为别人也在吃屎,还觉得自己吃的才是最香的才是最可笑的。
EndOfTheNight
发表于 2021-4-13 15:55
jzy54 发表于 2021-4-13 14:58
语气没必要真么冲吧,况且你对文章的理解也有偏差。
摘要中明确的说了“ suggesting reduced vaccine ef ...
就这点数据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媒体起一个break through的标题,那些早就预设了立场的人就跟捡到宝了一样。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硬币,扔10次,是不是如果其中8次都是正面,只有两次是反面,就能100%证明这个硬币是假币?
jzy54
发表于 2021-4-13 16:36
EndOfTheNight 发表于 2021-4-13 15:55
就这点数据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媒体起一个break through的标题,那些早就预设了立场的人就跟捡到宝了一 ...
“breakthrough”是这篇论文标题给出的,媒体拿去用不算不妥吧。
然后,你似乎没有准确理解他们研究的目的和手段。本文的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比较接种疫苗与不接种疫苗的两组人群的感染者中各病毒株的感染率,来判断辉瑞疫苗对不同病毒株的免疫效果。以变异株B.1.351为例,未接种疫苗的对照组中的感染者里,只有0.7%的人感染了,反映了B.1.351在人群中的大致比例(属于传播范围较小,比例较低的水平)。然而,在接种了辉瑞疫苗的实验组中的感染者里,可以有5.4%的感染者受到B.1.351的感染。在“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野生型毒株的感染能力”的前提下,多出来的这些B.1.351感染者反映了辉瑞疫苗对野生型毒株的抵抗能力强于变异株B.1.351。对于该数据的可靠性,研究人员提供了统计学检验:one-sided exact McNemar test, p=0.02。此处p<0.05,据此一般的研究都会认为该结论是可靠的,因为这种统计学检验已经把样本容量考虑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