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何选择了接住美国的关税大棒
作者:微信文章根据媒体消息,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印度选择了“硬扛”,并表示仍将继续进口俄罗斯的石油。
为什么印度这一次会选择不惜“硬扛”美国,也要坚持继续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呢?这个问题想必许多人是心存疑虑的。甚至不排除有认为印度的这个态度难以坚持多久。
其实对印度无视美国关税威胁坚持进口俄罗斯石油的这个选择,也真不难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寻找答案。
一、军备依赖:俄制武器体系构成了印度国防的支柱,装备依赖难以替代
印度空军70%、陆军60%的核心装备(如T-90坦克、苏-30战机、S-400防空系统)依赖俄制武器。俄制装备维护体系已在印度深耕数十年,美国短期内无法提供等效替代方案。
美国曾威胁制裁印度购买俄罗斯的S-400,但印度反而加速推进卢比-卢布直接结算机制(当前占比39%),并拒绝采购F-35A,转而考虑购买俄制苏-57战机,只是对苏-57战机的采购计划目前因技术转让障碍暂时陷入停滞,正同步与法国谈判增购“阵风”战机。基于历史渊源等原因,俄印军事互信相较而言比美印关系更加牢固一些是可以相信的。
二、能源利益:俄罗斯石油是印度经济命脉的刚需选择,供应安全压倒政治站队
俄罗斯占印度石油进口总量的35%-40%,日均进口量达175万桶。如果贸然切断俄油供应,印度工业体系极有可能陷入瘫痪。这放在任何哪个国家身上都是很难接受的。
俄罗斯石油长期以低于国际油价10-30美元/桶的价格供应给印度,2025年俄油价格仍低于国际基准2-3美元/桶,而且2022年以来累计为印度节省超百亿美元外汇。
同时,印度的炼化设施、运输网络(如北极航道)早已适配俄油规格,且双方之间的长期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短期内转向其他油源成本代价必然高昂。莫迪政府还将战略石油储备目标从534万吨提升至1500万吨,进一步强化对俄油的结构性依赖。
支付机制的改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印俄建立起卢比-卢布直接兑换体系,并通过阿联酋中转支付(占双边贸易63%),从而规避SWIFT监控。
转口贸易也是印度难以放弃的一块肥肉。印度将俄油精炼后销往欧洲,仅2024年便创造净利润190亿美元,既赚取差价又能隔离政治风险,形成“商业防火墙”,如此一举多得的事情,除非印度是傻子才会放弃。
三、战略逻辑:大国博弈中的自主生存之道
虽然印度一直以“不结盟”运动领袖自居,但实质上的“多向结盟”却是印度的传统。印度外长苏杰生将印俄关系定义为“世界政治中的不变因素”。印度同时参与美日印澳“四方机制”(QUAD)和金砖合作,以“全球南方代言人”身份对冲西方压力。其采购俄罗斯石油的逻辑十分清晰——“发展中国家有权获取廉价能源”,这种观点在非洲、拉美地区引发共鸣,强化了印度的外交话语权。
还有一点应该也是在印度的权衡之中。那就是印度心里十分清楚,美国在印太需依靠其制衡中国,因此赌定美方不敢跟自己彻底翻脸。
尽管25%的关税将冲击印度纺织、珠宝等对美出口产业(占出口额18%),但据印度媒体消息,印方评估后认为:美印贸易逆差达457亿美元,美国企业同样依赖印度仿制药(占美市场40%)和IT服务;
如果美国升级至二级金融制裁(如冻结印在美资产),将破坏QUAD框架,反噬美国自身,还可能助推金砖国家共建替代性结算体系。因此,印度认为美方不得不对此有所忌惮。
综合前面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印度的选择有其现实与长远的双重考量。但能否扛得住美方的压力,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印度能否牢牢把握住以实质性的不可替代性(能源、军备、地缘)构筑起来的与美国之间的议价能力。毕竟压力更大的其实不是印度,而是巴西。巴西遭美50%关税后强硬反击(卢拉宣称“不后悔”),给同为“金砖四国”的印度提供了一个战略参照。印度如果过度妥协将丧失“全球南方”话语权,不过完全抗命又恐失去QUAD框架红利(这也是观察印度能否持续坚持目前离场的一个看点)。拭目以待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