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66|回复: 0

AI时代与教育本质:学术研究中的“More is differen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读《学为中心,智能向善---AI时代背景下教学模式变革的思考》,作者:施大宁。修改论文的活被卡住了,百思不得其解,就只有再看文献。本文这些感悟来自于对“AI时代背景”的阅读。AI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很大意义的是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人们至今都难以置信其获胜的落子,是人工智能在围棋赛事上战胜人类跨时代的标志,也是人工智能的“emergence”(智慧的涌现)。1977年的诺贝尔获奖人安德森,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科技散文More is different提出了“emergence”科学范式,曾被不同的学者翻译为“呈展性”“演生性”,现在被认同翻译为“涌现性”。而其后来的More is different其意义为:多了就不同了。一个系统的个体越来越多,这个系统会在不同的层次上展现出新的属性,而这些新的属性往往是出乎意料的,是组成系统的那些个体所满足的客观规律解决不了的。人工智能的“涌现”让人类有了压力,是因为人类对自己发明的东西,有可能“涌现”一个不被控制的结果。人类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碳基生命演化”和“硅基智慧涌现”共生的AI时代。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2025年DeepSeek惊艳亮相,在认知、推理、生成上,“涌现了”意料之外的结果,并在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教学模式。“知识、学生、教师”三者之间增加了知识的流通渠道因而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但是重要的是:知识本身没有改变。无论是一时狂热的慕课,还是风靡全球的翻转课堂,只是改变了知识在教学中传递的方式,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仍然是教育核心,对人的启智润心,还须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人之所以成人仍是教育最基础、最重要的价值体现。AI时代,在教学中,技术理性不会代替人本主义,AI不会代替教师,但会淘汰不懂AI的教师。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6 22:16 , Processed in 0.07812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