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47|回复: 3

“英语神厨”张立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9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虔诚地把清华大学的校训恭恭敬敬地贴在自己的床头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样,我的生活就有了一盏明灯。我所有的生活将为此展开!我是一个农民,我是一个打工者,我是北漂族中的一员,我是一个老师,我是一个清华大学的特殊的学生……其实我的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从赣南的一个小山村里走来,我把握了自己的命运,并生活在自己渴望和喜欢的生活之中。我知道,这并不容易,但我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张立勇


张立勇在自己那间只有四五平米的小屋里

  人物档案:张立勇,29岁,生于江西赣南革命老区,清华大学十五食堂厨师,1993年高中二年级辍学外出打工。自学英语10年,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托福考了630分,被清华学生称为‘馒头神’,今年7月出版了描述自己奋斗历程的《英语神厨》一书,即将获得北京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本科文凭……

  八月的北京,晚上7点,天气还有些闷热,空气里没有一丝凉意。清华大学的校园里依然是人来人往,丝毫看不出放暑假的痕迹,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的学生们欢乐地从我身边擦身而过。7点40分,我如约来到清华大学十食堂门口。5分钟后,一个身穿暗红色T恤衫的年轻小伙子骑着一辆黑色自行车停在了食堂门口。

  “真是不好意思,我们食堂7点半下班,有些事耽搁了一下。”张立勇满脸都是歉意的笑容,憨憨的,有些羞涩,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擦去额头的汗。

  停好车,我们并排坐在了清华第三教学楼前广场的石凳上。

  贫寒

  “当初辍学原因很简单,就是想给家里盖房子,让爸爸妈妈住得好一点,让弟弟妹妹住得好一点”

  张立勇出生在江西赣南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在家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家境贫困。“父母经常向别人借钱借米。原来家里是点煤油灯的,我到13岁时才看到电灯。”他好像不太愿意再次回忆往日的艰辛,只是寥寥数语地提了提。

  尽管家里条件这么困难,上学的时候,张立勇每年都是学校的三好学生。

  高中二年级第一个学期结束后,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倔强的张立勇做出了辍学的决定。“当初辍学原因很简单,就是想给家里盖房子,让爸爸妈妈住得好一点,让弟弟妹妹住得好一点”

  “还有就是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妹妹,希望他们能考上大学。”

  事实上,张立勇的弟弟妹妹后来并没有如他所愿考上大学,两人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家务农,直到几年前被张立勇介绍到清华饮食服务中心干活。

  “现在回头看看你当时的决定,后悔么?如果当年不辍学,现在也许你自己早就大学毕业了?”我小心翼翼地问。

  “不后悔。是我没给他们做好榜样,没有劝说好他们。他们觉得我不上学对我不公平,所以他们也不上学了。”

  迷惘

  “我只是在这儿打工,没有一点归属感”

  1993年,张立勇带着自己的高中英语课本来到广州,先后在一家竹木工艺制品厂和一家玩具工厂打工。在玩具厂打工的经历改变了张立勇对英语的看法,也改变了他的一生。

  玩具厂是台湾和美国合资的,生产的玩具也都是要出口的,包装箱上全都是外文,很多人因为看不懂常常把箱子放错了地方。张立勇凭借上学时认识的一些单词在工厂里很受其他工友崇拜。在这里,张立勇第一次感受到了懂英语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此后,他一有空就捧着英语书。

  有一次,厂里来了一批美国客人,身穿蓝西装的翻译娴熟地同他们说笑,边走边介绍,十分潇洒。张立勇一句都没听懂,却萌生出一个念头,“要是我能同他一样该多好啊。”

  在广州打工的日子张立勇并不快乐。高强度的工作量,狭小、乌烟瘴气的集体宿舍,生病找朋友借钱时遭到的冷遇,这一切让张立勇感到了心灵的迷惘和浮躁。任广州城再繁华,亦与他无关。

  “我只是在这儿打工,没有一点归属感。而且随时都有危机感,随时可能被开除。”

  张立勇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能就这样过下去,他比以前更加努力学习英语了,因为“这是改变我生活的唯一途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4-9-19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定

  “我们要做时间的经纪人,把自己的每一分钟当作一个Bussiness来经营,把每一分钟看成一个商业项目来管理。”

  1996年6月,张立勇在叔叔的介绍下,来到了心中倾慕已久的清华大学,成为了十五食堂的一名切菜工。


  清华校园里浓郁的学习氛围深深地吸引了张立勇。出于对英语的兴趣,很快,张立勇就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了。刚来清华时他要上早班,早晨4点半起床,5点上班,有时候晚上学习到两三点,第二天早上因为没听到闹钟响而迟到,被领导批评。为此,他特意多买了一个闹钟,一个朋友又送了他一个闹钟,每天早上就有三个闹钟一起催他起床了。

  后来,食堂领导发现他喜欢学习,于是也不让他上早班,每天可以7点半上班了。那时起,他就给自己定了一份“永不动摇的时间表”:

  6点起床,6点15分到6点半出去跑步,6点半到7点背英语,7点到7点10分或者7点15分刷牙、洗脸,然后出发到食堂,7点30分上班;15分钟的午饭时间被他控制在8分钟以内,剩下的7分钟背英语;中午1点钟听国际广播电台的英语广播;晚上8点下班,学习英语到12点,深夜12点45分到1点15分收听英语广播。

  坚持实施这份时间表很难,除了克服自身的惰性外,还要面临很多人际交往与应酬。“我的时间很紧张,所以我的同事朋友过生日、结婚请我去喝酒,我都跟他们说NO。在他们眼里,我可能就是一个铁公鸡,很抠,面子大,说怕我花你的钱,确实也是这样。”谈到这里,张立勇有些无奈,“时间就那么点,喝酒唱歌就不能学习英语,两者我只能选择其一。”

  也许是受学习国际贸易课程的影响,张立勇对如何利用时间竟提出了一套自己的观点。“现在的歌星明星都有自己的经纪人,我们也要做自己时间的经纪人,把每一分钟看成一个 bussiness来管理,每一分钟看成一个商业项目来管理,最大化的发挥每一分钟的效率,efficiency。”

  坐在清华校园的石凳上,看着眼前这个面容清秀、身材瘦弱的大男孩,听着从他嘴里不断蹦出的“bussiness”、“efficiency”一连串的英语单词,一时间很难让人相信他只是个厨师。

  自信

  “英语是勇敢者的游戏,当我说出‘I am a cook’时,整个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学英语一定要敢于开口说。为了锻炼口语能力,张立勇经常会去清华、北大和人大的英语角。“刚开始我很自卑,一般说来我是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每次人家问‘What is your major?’‘Which department do you come from?’时我都回绕过去不回答,而是给他们一个topic直接进行交谈。”张立勇为自己当时的狡黠有些不好意思。遇到谈得来的人,他也会告诉别人自己的身份。“他们都会很惊讶,没想到一个厨师能够把英语说的这么流利。这个时候我还是很骄傲的。”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园

  除了看书、听广播、去英语角外,张立勇还会去教室听讲座。有一次,一个美国大使馆的专家来清华讲托福考试和考完托福后到美国留学以后的生活,在讲座快要结束时,专家让学生们举手提问。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张立勇终于鼓起了勇气,用英语问:“我想去美国学习酒店管理,我不知道美国有没有这样专门的学校?”

  专家感到很奇怪,清华的学生怎么会想到美国去学酒店管理呢?于是就用英语问他是哪个系,学什么专业的。

  “我支支吾吾了半天,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可是专家又问了一次,出于礼貌,我只好红着脸说‘I am a cook’。英语是勇敢者的游戏,当我说出‘I am a cook’时,整个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是张立勇第一次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公开自己的身份。“同学们都在交头接耳地议论我,专家也很惊讶地看着我。整个提问中同学们没有鼓过一次掌,但是他们因为我的提问和回答给了我那么热烈的掌声。”

  打破了心理障碍,张立勇学习英语来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在他的死磨硬泡下,他加入了清华大学英语协会,成为该协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不是学生的会员,而且还是“VIP”会员;为了练习口语,他还在食堂用英语卖饭,引得不少清华学子专程到该窗口跟他“过招”;为了使自己最大程度的融入到清华校园里,不爱打扮的他会特地刮好胡子、梳理好头发,穿上干净的衣服到教室里上自习;为了提高英语交流能力,他还客串记者采访清华大学的留学生……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4-9-19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乐观

  “我觉得烧炉子就跟学英语一样,掌握好规律就不难。”

  张立勇在清华最初也是住集体宿舍,学习环境比较差。在朋友和食堂领导的关心下,他先后搬了几次家,现在终于在离清华南门很近的一间小平房里落了脚。



小屋里的小书桌

  这是一间只有四五平米的小屋,进门看到的就是他的小床,床的两头分别是电脑桌和书桌,此外屋里只有一把椅子和一台小电扇。屋里最多的就是书,英语、计算机、新闻、市场管理、法律等各种书整齐地堆满在书桌上。墙上有一张放大的照片,那是他在饮食中心的春节晚会上表演诗朗诵时拍的。

  “这是朋友放杂物的房子,每个月象征性的交些水电费。”张立勇说,曾经他还住过放煤的屋子,冬天没有暖气就烧炉子,“房东让我注意别煤气中毒,我觉得烧炉子就跟学英语一样,掌握好规律就不难。”张立勇笑笑说。

  学习英语必须舍得投资,他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工资,还要往家寄给父母,能自由支配的就不多了。因此,他的收音机、教材、随身听和磁带都是从学校里的二手市场买来的。

  虽然生活一直很拮据,但是在该花钱的时候,他一点儿也不含糊。1999年,他向朋友借了几千元,加上自己手头上的积蓄,花6000多元攒了台电脑。“刚开始觉得很贵,可是学会电脑后发现很有用,可以打字、写文章、制作表格,还可以在食堂工作时派上用场。”

  工作了一天特别累,晚上看书的时候自然会犯困。打瞌睡了怎么办?“我会先打一大杯滚烫的开水,喝完热水后出一身汗,这样子就不困了。”

  一个农民工,一个清华里的普通厨师,究竟是靠着什么走到了今天?

  “我是个乐观的人,我知道只有靠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里的境况。我一定要学好英语,最大程度的学习各种知识,只要我努力了就有希望,不然的话我就没有前途,也不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听了他的这段表白,我不禁打心眼里敬佩这个小伙子,为他的坚定、自信和乐观深深折服。

  辛苦的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1999年6月,张立勇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得了82分,2000年6月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得了84分,2001年1月参加英语托福考试,得了630分。一时之间,被清华学生称为“馒头神”。再过几个月,他将取得北京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本科文凭……


  善良

  “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和城市里的打工仔买得起这本书,我和出版社商量了好几次,最终将书的价格定为12.8元。”

  自从1999年11月第一次在北京电视台《北京你早》栏目露面,迄今为止,张立勇已经接受了全国各地上百家媒体的采访。当年面对镜头还感到紧张害怕的张立勇,在和崔永元、王志、沈冰这样的“名嘴”过招后,今天的他已经能够从容面对任何提问了。

  “在和记者交流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锻炼了我的勇气、信心、机智和口头表达能力。”就是从那时起,张立勇对记者这个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会去听一些新闻学的课程,也会看新闻采访方面的书籍,还因此有幸认识了传播学的名家李希光老师。

  他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张立勇每天会收到很多来信,特别是经过了像央视这样的强势媒体的宣传报道,信件更是像潮水般涌来,每天少则数十封,多达上百封。

  “刚开始我会很认真地回每一封信,可是信越来越多,提的问题形形色色,有问我籍贯的,有问如何学英语的,还有问我星座和血型这些我自己都不知道的问题……”由于时间有限,张立勇没法一一回信,于是想到了借出版社之手给所有关心他的人写一封回信。

  事实上三年前就有媒体催张立勇出书,让他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一本书,从而鼓励一大批特别是青少年努力学习。鉴于自己水平有限,他一直没有答应。去年,他终于从众多优秀的出版社里选择了北京出版社。从去年寒假到今年6月底,张立勇利用工作之外的空余时间写了将近10万字,7月底,他终于出了自己生平的第一本书《英语神厨》。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4-9-19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英语神厨”张立勇

  对于自己这本书,张立勇一再强调,“‘英语神厨’是同学们送给我的称号,英语是我的爱好,厨师是我的职业。我的水平有限,这本书写得很‘烂’,但总归是完成了,我很高兴。”

  张立勇本来是希望书价能控制在10元以下,可是出版社不答应。“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和城市里的打工仔买得起这本书,我和出版社商量了好几次,最终将书的价格定为12.8元。”

  在书价不断攀升的今天,这本定价12.8的元的确是很廉价。

  清醒

  “我不是名人,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普通的打工者,一个清华里面的厨师。”
  接受记者采访,上了报纸、广播、电视,去大学演讲,被网站请去做客聊天,还出了书,有了这些,在常人眼中,张立勇无论如何也算是个“名人”了。就在我采访他的那天晚上,他还接到一个老家打来的电话,说是当地的教育部门要请他回去做报告。

  “你觉得自己是名人么?”

  “我不是名人,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普通的打工者,一个清华里面的厨师。我也会学习,所以也算是个学生。有时候我偶尔会去教别人学习,也算是个老师。但总的来说,我主要是个打工的,来这个城市谋生的,来学习的。”面对记者的提问,张立勇坦然的回答。



张立勇和他的二手自行车

  清华的厨师并不好当。首先要经过严格的体检,还有试用期,工作累,要求高,不仅技术要高,服务要好,每年还要考核,考核不好会被辞退。心理压力也很大。必须工作好才能在清华这个环境里学习。“虽然平时我没有花专门的时间钻研厨艺,但是我在工作时是很认真的,我的厨艺属于中上水平吧,呵呵。”

  媒体的报道让他“出名”了,也给他添了“麻烦”。他说,现在经常有人开着豪华轿车来找他,动辄给他开八九千元的高薪请他去工作。一旦他婉言拒绝,对方便会认为他在摆架子,产生种种误解。

  对于自己性格的优缺点,张立勇如此评价:“我的性格不是很好,性子急,脾气不太好。学习英语时比较外向,平时和朋友同事聊天的时候比较内向。优点嘛,比较勤奋,做每件事情都很踏实。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我看成一个很完美的人,我对媒体都说,我不是神,不要把我当成榜样来看,我也是个普通人,有很多缺点,我倒是真希望将来我犯了什么错误,你们能容忍我的缺点,而不是现在来赞扬我。”

  渴望恋爱,喜欢唱歌,热爱北京,感激清华,对未来充满希望

  来北京8年了,张立勇去过的地方并不多,一是没钱,二是没时间。父母的身体一直不太好,2001年他把给父母接到北京看病,带父母去了天安门、王府井、圆明园和动物园。

  “小时候家里穷,破屋子里贴着一张天安门的年画,当时爸爸就跟我们几个说,以后一定要到真正的天安门看看。上次带爸爸妈妈来到天安门的时候,我心里很感慨,爸爸也很感慨,想想原来的破房子……”

  张立勇家里有两亩地,种水稻。现在孩子都工作了,有了经济来源,可是父母在家还是干农活,劝也不听。“我们现在的生活比原来好多了,现在有电视,电话,三年前装的电话……一个礼拜打一次电话回家,主要是问候一下父母的身体情况。”

  谈到个人问题,张立勇显得很羞涩。虽然29岁的他已经步入了“大龄青年”的行列,在恋爱方面却还是一张白纸,从没有谈过恋爱。原因很简单,没有时间。他的弟弟妹妹早已娶妻嫁人,妹妹前不久刚生了孩子,他也当上了舅舅,“迫于父母的压力,我一定会在未来两三年内把这个任务给完成了,早日完成父母的心愿。”至于对另一半有什么要求,如身高高、学历什么的,他很腼腆地笑了笑:“贤惠就好了,其他的没要求。”

  除了工作和学习,张立勇还很喜欢唱歌。小时候家里贫穷,但是父母很乐观,如果下雨不出去干农活,妈妈会在屋子里一边纳鞋,缝补衣服,一边哼哼小调。兄妹三个从小就爱唱歌,以至于父母老开玩笑,“孩子,你们将来工作就唱歌吧。”张立勇现在听英文歌曲比较多,如《I swear》、《Right here waiting》中文歌曲则以《我的中国心》、《党啊亲爱的妈妈》、《懂你》等老歌居多。虽然在北京没有去过卡拉OK,但是回家过年时会跟朋友凑在一起去唱歌。

  在广州没有找到自己归属感的张立勇在北京呆了将近8年,在清华校园里工作和生活了8年,他找到归属感了么?

  “恩……这个不太好说,”张立勇很是犹豫,“北京是个充满挑战和机会的城市,但是只有那些最有能力的人才能把握住……恩……我对北京很有感情,对清华充满感激,可以说,我很爱北京!”如果以后有机会,他会考虑把父母接到北京来。

  对于未来,张立勇踌躇满志。也许会当记者,也许会当英语老师,也许会开办一个专门给农民工培训计算机和外语的学校。“一切都不确定,等待恰当的时机吧,起码目前我还是清华食堂的一名普通厨师。我热爱我的职业,我会在我的岗位上好好工作,做名称职的清华厨师!”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13 01:25 , Processed in 0.08806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