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社会团体都针对领养儿童组织相关活动。耶鲁大学的土生华人学生协会组织“兄弟姐妹:领养华人儿童耶鲁活动(Chinese Adopted Siblings Program at Yale)”,每年两次。幼儿大多四五岁,他们与大学生都讲纯正的美国英语,有的大学生还能讲点不流利的普通话。项目活动有:校园游戏玩耍,有“夜市”,有奖活动,东方传统娱乐活动,根据菜谱自做中餐等,丰富多样。幼儿欢天喜地,大学生则很有成就感,白人家长在旁愉快地休闲与交流。养女家庭免费参加,2002年4月13日第一届,参加者有60个领养儿童及其家人,80名耶鲁志愿者,共约200人。第二届增加到240人。土生华人与新移民不易融合,但与这些小孩则很快打成一片,因为这些小孩只是出生于中国,一进入美国就生活在主流社会之中,比土生华人还主流化,但同时又从主流走出来学习中国文化。
被领养中国孤儿,虽然人数不多,但作为一种新型的移民,处于美国主流社会之中,容易受到主流的关注,一方面孤儿会迅速美国化,另一方面也会以其中国文化因子影响美国社会。兹建议:
其一,简化手续,促成这种新型移民。美国人的生育形成分工,并且形成全球化下的生育分工与人口流动。领养儿童在美国存在一定的社会需求,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顾虑会给中国丢面子是多余的,相反会成为促进中美交流的一种纽带,尤其是长远来看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再者,中国社会目前还不能为这部分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与成长条件。因此,应该疏通渠道,简化手续。目前在中国领养孩子手续最为繁复,耗时最长,一大摞文件、表格令人望而生畏。建议减少国内的涉外领养部门,减少环节,中国收养中心主动与美国收养服务中心(HOLT ADOPTION SERVICE CENTER)协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手续。但应保存和保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