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为人工智能的产物,电脑最终战胜人脑证明了人的厉害。电脑能胜人脑不只是技术问题。计算机专家吴文虎认为,关键是让电脑模仿人的思考,赋予机器思维。而将抽象的理念转化成具体的程序,正是体现了人的智慧。归根结底,只有人才能发现人的弱点,进而战胜人自己。
没有思维的电脑怎样像人一样下棋
北京时间12日晚,中国首次人机对弈有了结果。国际特级大师诸宸再次败给了笔记本电脑“紫光之星”,加上8日已经输给“紫光之星”一盘,在两局的人机较量中,诸宸完败。
赖俊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在和棋后诸宸的比赛中,他有幸一直坐在诸宸对面———他负责操作“紫光之星”。他清楚地记得,当诸宸大势已去,在43手走了一步臭棋后,电脑突然跳出一个对话框:“这是一步坏棋,是悔棋还是继续?”因为是代替诸宸走棋,赖俊选择“继续”。“给人感觉很无厘头。”赖俊说。即便是在取胜关头还不忘幽默一把似乎只有电脑才会干出来。因为通过复杂的计算,电脑看到了人的思维没有触及到的几十步甚至几百万步之后,在数百万种的选择中已经确定了胜势。而人却无法精确预料到那么远,即便是再强的大师也无能为力。
“‘紫光之星’之所以强大,有赖于它的软硬件的强力组合。”清华紫光的邱聚兴表示。
“紫光之星”采用了世界领先的64位核心处理器,软件则是国际上最好的国际象棋软件弗力茨。据说在短时间内能精确算出胜率极高的第13步布局运算,相当于国际等级分高达2600分,超过诸宸约100分。
“还有一点很重要,关键是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计算机专家、清华大学的吴文虎教授认为。
超级计算机下棋的原理有两种,先是根据自身存储的棋谱库进行搜索,找出最佳方案;但如果找不到,它就会根据棋类规则自己思考,而这个思考速度是人类大脑所无法比拟的。
比如“深蓝”,它下棋的原理是:把所有的可能性化成树形图,计算每种可能的走法,把分数付给树形图的每个端点,分数越高局面越好。然后把分类回送到起始局面。得分最高的树杈对应着计算机的走法,而得分最低的树杈则对应对手的走法,程序确定了一步“好”棋后,一旦算出其他招儿法会导致较差的局面,就终止考虑这一招儿法。
曾经发明了“七星大师”中国象棋软件的赵德志认为,国际象棋每个局面平均有38 种合法招儿法,如果想完全彻底地解决则至少要分别生成和分析38 的40 次方个局面。如此巨大数量,人类目前可知的宇宙都不需要这么大的尺度去衡量。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也得花费许多世纪。因此显然计算机的棋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搜索深度,正如棋谚所云,多算为胜。(余戈)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